吴山游记(外一篇)
文 ‖程建红
散文天地
今天,是2025年元旦——一年的第一天。我放假在家。
岁末年首,我有了爬山的爱好。早晨早起,七点出家门,从隆德南门出发,今天的爬山任务是:爬吴山。
我向东经过古柳公园,那一棵一棵的“左公柳”,挂着金黄色的招牌,显得与其它的柳树与众不同。我想:这树和人一样,如果没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怎么会有所不同呢?本是普通的人,有了特别的招牌,就显得超乎寻常,无所不能了!
一路沿着荒草萋萋的小路,有时甚至没有路,只有荆棘,摸索着往前走,只有一个目标——东方的那个山顶。道是无路却有路,条条小路通吴山。
我看着这白霜下的茅草,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冬天在我们老家的沟坡和苜蓿地里铲茅衣(就是这茅草)。父亲用镰刀刃钉在铁锹上的茅衣铲,在太阳出来前要铲两三背篓。不然,太阳出来霜消了,地皮消成泥,就铲不动了。我试着铲几下,很费力,也很累,只是帮父亲用扫帚扫一下,再背回家。整个冬天能铲一个茅衣垛,小山似的。等下了大雪,这茅衣填的炕温热温热的舒服。现在人的生活好了,似乎再没人铲这茅衣了。哎,可惜我的父亲也没有享受多少他儿子的福分,就阴阳两隔,只留下这永远苦苦的思念了。
穿过一块又一块的长满荆棘的树林,偶尔会惊起一两只锦鸡,一直登上那个移动信号塔座,就到吴山的山顶了。
正好朝阳升起,冬日的阳光很温柔,如母亲的手抚摸着我。天湛蓝湛蓝的,偶尔有一朵白云如仙衣般轻妙。环顾四周沟壑纵横,冬日的密林蓬草萋萋,一片沉寂。只有松树白里透绿地发亮,显得格外耀眼。山峦绵延不绝。山下的龟山像一只乌龟横卧在隆德城,保佑着隆德人,隆德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隆德城里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一片亮丽的风景。真所谓: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接着走下山顶,沿环山公路向南,大约一公里顺着下山的小路,走捷路下山到红崖村,穿过老巷子回家。这时已经九点半了,真是:日高人渴漫思茶,无心驻足老巷子。
在同一个地方长着两棵柳树。一棵是柳树,另一棵也是柳树。
一棵有背景,历史悠久,据说是左宗棠去新疆路过时栽的——故曰:左公柳。有树身上金字招牌:“左公柳,清陕甘总督左宗棠栽于1874年”为证。这棵树也许经历了沧桑的岁月,树干粗壮,要几个人环抱那么粗。但枝叶干枯,树枝也显得快要朽化了。但他的特殊身世,人们给他围上栅栏,精心保护起来了。
另一棵不知何时所栽,可能要晚一些。树干并不粗壮,但树枝翠绿,给路人撒下一片绿荫。
有一年修公路要路过这里。工程队的技术员为难了:两棵树都横亘在路中间,要把路修直,必须挖掉这两棵树。但工程师看到那棵老树上的招牌犯难了。这棵是历史古迹,不能随便砍掉。因此上报领导决定。最后工程队的领导又请示上级主管领导批示:无论如何要保护这棵古树。因此,这棵“左公柳”被保护起来了,路在这儿拐了个弯。但那棵年轻的树无名份——也就没那么幸运了,被连根拔起,扔之荒野,自然干枯死亡,最终消失了。
呜呼,虽是同地生,但身份、地位、背景不同,命运却截然不同。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
【程建红】隆德人,隆德县第四中学教师。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思想健康向上,语言精炼,艺术性强。
2.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3.来稿时请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艺术照片和个人创造简介。
4.来稿一律请发873123376@qq.com邮箱,来稿一般在10—15日内编排发出。
六盘山诗文编辑工作室
Liupanshan
六盘山诗文
编辑:水比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