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
文‖邓树栋
那天,我正在书房翻看《固原二中三十年》,突然固原二中黄书记的电话来了。
黄书记是我大学时期的同窗,也是固原二中的昔日同事。他告诉我,他因为在北京帮助女儿照顾孩子而感到有些闷,想找我聊聊天。
我们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后,他突然提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还记得当年咱俩深更半夜去找那位中毒学生的家长吗?”
“当然记得,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回应道。
黄书记说:“我前些天回老家时碰到了这位同学。他主动向我问好,还让我代问你好。他特意提到,多亏了我们当年的资助。”
“这个孩子是你们蒿店村的,他和他的家庭后来怎么样了?”我好奇地问。
黄书记回答:“那个孩子当年从固原二中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参加了工作。从他们二队的院落状况来看,他们的生活已经大为改善。”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情景。当时,儿子因食物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而那位家长只带了十块钱来为孩子看病。这件事让我深感农村家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艰难。
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的冬天,那时我还在固原二中担任副校长。那天下午四点多,年级黄主任(就是后来的黄书记)向我报告,高一有一名学生食物中毒被送往固原二医院抢救。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赶往医院。
班主任告诉我:“医生诊断是食物中毒,已经进行了灌肠治疗,孩子应该很快就会醒过来。”
我追问班主任:“具体是怎么中毒的?”
班主任答道:“已经查清楚了,这个学生吃了从家里带来、已经发霉的饼子而中毒。他叫赵虎,家里没有电话,我们暂时联系不上他的家长。”
一直到了晚上七点,赵虎仍未醒来。我决定立即通知他的家长,让他们尽快赶到固原。
到了晚八点多,班主任终于通过其他同学得知了赵虎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姓名——赵富民,来自蒿店村二队。于是,我和黄主任决定亲自去蒿店村接赵虎的父亲。
我们乘坐学校的车从固原出发,快十点钟才到达赵虎所在的村子。对农村十点钟已是深夜,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一片寂静。相比之下,城里的灯火通明和娱乐活动显得那么遥远和奢侈。而农村的人们已经躺在热炕上,或是沉睡,或是思考着未来的日子。
“是哪一家呢?”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胡乱敲一家大门找主人问了。
好在,和我一起来的黄主任也是蒿店村人,虽然黄主任是另一个队的,但他还是知道这个村几大姓家。
这时,我有些奇怪,我猜想半夜三更来到村子,家家的狗会叫个不停,但我不怕,因为大晚上的狗叫都在大门紧锁的自家院子里。然而,没有一家的狗叫。
我问黄主任:“咱没狗叫呢?”
黄主任答到:“农村家户都不养狗了,也养不活,因为狗一吃毒死老鼠就没命了。”
一个男人隔着门问:“你找谁?”
“我们是固原二中的老师。赵富民是哪一家?他儿子在我校念书,急性肠炎,我找他爸。”黄主任说。
那个男人开门指向一个山梁说:“沿这条路走,山梁上有两家,左手那家就是。”
那晚的月亮很亮,沿着男人手指的方向看去,不难看到不远处有院落。
我俩沿着山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山风、夜风吹在脸上好像针扎一样疼。这时,我忽然希望有几声狗叫,打破这过余寂静的夜晩,也引开对寒冷风的在意。冷,忍着,只能忍着。走了好一阵子才到了指定地点。左手这一家,敲门。
敲了足有5分钟,有人问:“找谁呀?”
我们说:“找赵虎家。”
门开了,一个男人急切地问:“我是他大,虎子娃怎么了?”
黄主任说:“有病了,我们接你去医院。你不急,进屋我慢慢给你说。”
我们边说边走到了屋子里,这时一个女人也起来穿好衣服,显然是赵虎的母亲,炕上还睡着两个娃。我和黄主任坐在正上堂方桌两边很旧的太师椅上,孩子父亲只能坐在炕沿边上。我们祥细说了赵虎的病情,让赵虎爸准备一下和我们一起进城。
我给家长提醒道:“尽量多拿点钱”。
家长穿衣空隙,我在15w昏暗灯光下再次环视了一下房子,房子是土丕的,屋内的家具除了我和黄主任正坐着的两把旧红太师椅子外,还有两太师椅中间卡着的一个旧红方桌和炕上一个老式旧红木箱,除此外好像再没其它。
不,还有方桌正上方挂在墙上,一幅画、两边写有对联的陈旧又发黄的中堂。
不一会儿,我们身上也暖和了很多,孩子他爸也穿戴好了衣服。女人从炕上大木箱中摸到一个头巾包着的包,从包里拿出全部钱给男人。我看清了,只有两个伍元,共计十块钱。
我不由得心里难受,眼框湿了,儿子住院了只拿十元钱,不,只有十元钱。
十块钱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而言却是全部积蓄甚至可能是救命钱。
我们赶回医院已是凌晨时分,赵虎已经脱离了危险并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我和黄主任各自给了家长一百元钱作为资助。
家长们感激地说:“辛苦你们了。”
我和黄书记感慨道:当年如果不是我们资助那两百块钱,他们可能无法承担住院费用而被迫让儿子回家。
黄书记说:“这么说来我们还算功德无量了。”
我补充道:“这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而那位同学二十年后的问候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受人之恩,必当厚报”的道理。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仿佛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大事、好事一样。
作者简介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思想健康向上,语言精炼,艺术性强。
2.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3.来稿时请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艺术照片和个人创造简介。
4.来稿一律请发873123376@qq.com邮箱,来稿一般在10—15日内编排发出。
六盘山诗文编辑工作室
Liupanshan
六盘山诗文
编辑:水比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