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说他们和汽车设计有一个十年之约

汽车   2025-01-03 18:04   北京  



普通人意识到时代变迁的方法,往往很偶然。

最简单的,比如公司楼下商场开始挂灯笼,你才发现原来快 2025 年了;或者看新闻,主持人在讲澳门回归庆典,你想起小时候唱的那首「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真姓」,还能哼唱几句,但是竟然已经 25 年过去了。

我最近经历的这种瞬间,有两个。

一个是前几天在香港街头,看到一辆又一辆中国品牌的车在港剧里的那种路上开过,它们挂上当地颜色的号牌,跟街景融为一体,一点都不突兀。


另一个是在吉利张罗的第二届国际汽车设计论坛,全球汽车设计的泰斗级人物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竟然发来了视频问候,他说:「中国汽车没有历史的包袱,有更多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它蒸蒸日上,有巨大的优势。」


时代洪流推着我们走向了一个中国品牌崛起的时代,在这股洪流的最前方,有一些人和企业,在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推动着这股力量,更好、更快地壮大起来。


而吉利选择了「汽车设计」这个我们曾经不敢想的课题。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曾多次提到:「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见吉利为此下的决心。



对许多国人来说,汽车设计听起来就是一个遥远又抽象的概念,它每次出现似乎都必须伴随着一位高高瘦瘦、喜欢用铅笔绘图的老外设计师,很高级,但怎么看,都跟中国没什么关系。


而吉利设计有一个愿景:十年之后,当老外们再听到「大气磅礴」「气韵生动」「润玉流光」这样的词汇的时候,会像今天大家听到「浮世绘」就想到日本一样,马上识别出这是属于中国设计的词汇。


听起来,是不是还挺雄心壮志的?

「十年」,可不是一个虚词。

在这次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为这个「十年」列出了非常详细的战略规划。他认为,要达成「让中国美学成为风靡世界的设计风格」这样宏大的目标,就要建立起「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而这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要做理论的沉淀概括和抽象总结。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中国品牌打造的车型,当中有许多都已经经过了市场考验,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方案,既有美感又有商业可行性,足以被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供大家做初步的参考。


第二个阶段,推动更广范围的实践。陈政表示,当理论体系形成之后,吉利会向包括中国品牌、合资品牌等在内的所有汽车品牌开放这一体系,大家一起来进一步丰富这个体系,同时在更多的实践,也就是更多的车型设计当中,验证这个体系的实用性。

第三个阶段,这个经过多方验证和补全的体系,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也是这个体系建立的初衷,唯有更多的品牌将这个体系用起来,才能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


吉利要主持起这个浩大的工程,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比如理论总结的能力、极强的设计力和产品力,以及令人信服的「叫好又叫座」的市场成绩。

这次论坛上体现出吉利最特别的优势,就是它与广大设计院校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这可是中国车企当中非常少见的。强大的学术界联动与背书,赋予了吉利强大的理论实力,足以支撑起这个体系的理论深度,而持续的产品设计研发实践,又能带来足够的广度。这正是吉利有勇气、有魄力引领这件事的底气之一。


参与这次论坛的学术大拿,除了开头提及的乔治亚罗,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柳冠中,全球知名设计师山田敦彦(Atsuhiko Yamada),吉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许燎源等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他们分享的不仅是汽车设计,更是更广义的中国设计的新鲜理念。



这里面最重要的成果当然是《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它详细阐述了从「made in China」向「designed by China」转型的方案,补充和完善了「中国汽车设计研究体系」,是建立「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重要蓝本。

但更有趣的是一系列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设计研究,比如针对「造物美学之关键要素 R 角」进行的研究—— R 角是汽车设计当中的最小单位,影响着汽车设计的整体风格,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平衡,最直观的是影响到充满东方韵味的「型面」的呈现。通过研读古今著作、走访博物馆、探寻中国传统器物样本等形式,这项研究希望能发现「中国 R 角」的设计规律,找到中国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支点。


又比如吉利设计与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智能时代下全球「舒服车」的体验设计研究》,这个理念甚至有个英文名,叫 Sofluoo,是英文 soft 和拉丁语 fluire 的合体,蕴含了舒适性的六大维度,包括满足 (Satisfaction)、开放(Openness)、 陪伴(Fellowship)、 静谧 (Lull)、适用 (Utility)与自然(Organicity)。这个研究在全球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舒服感知地图」,赋予了全球汽车舒适性研究一个全新的中国视角。


此外还有关于中国文化中的「润」以及其他主题的研究,每一个研究角度都非常独特,同时又都能对应到汽车上一个具体的细节,将它们合起来,我们就逐渐能看见一个中国汽车设计的清晰脉络,甚至可以想象有一天,它们真的成为全球设计师都能够理解和参考的理念。


这让人不免有一种见证新事物萌芽的兴奋感。


吉利这几年在汽车设计上的投入与进步可谓有目共睹,特别是银河系列——整个系列都基于同一套基础的设计语言,有来自同一个「宇宙」的光泽,但同时每一款车又都展现出了不同的观感,令人非常惊喜。


2023 年 2 月,银河系列发布了首款原型车「银河之光」,带来了此后银河系列一直延续的标志性设计语言「涟漪美学」,整车化繁为简,并在细节处融入中国传统意象,比如三潭印月香氛音响、西子水岸中央扶手箱等,是一辆真正体现出「中国设计味」的电动车。这个开篇之作在国际专业媒体,比如《 Auto &Design 》也获得了好评,为银河系列后续的作品定好了调。



此后吉利银河 L7 和吉利银河 L6 相继上市,同级唯一一款「全封闭式格栅的智能电混 SUV」银河 L7,与「AI 智能电混家轿开创者」 银河 L6,证明了银河这套「涟漪美学」的设计语言可以无缝跨越 SUV 和轿车等不同车型,是真正有高度的汽车设计。

而今年,银河系列的设计随着更多车型的上市而变得越来越出色了。

1 月的吉利银河 E8、8 月的吉利银河 E5 以及年底的重磅新品吉利银河星舰 7 EM-i,都显露出了银河系列进一步增强的自信。


银河 E5 主张「找到全球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是吉利设计原则的一次重要表达;银河星舰 7 EM-i 讲究「工必有意」,将中国意象的美与新时代的科技做了前所未有的巧妙结合。而被誉为「最美中国纯电旗舰轿车」的银河 E8 甚至接连斩获了 IDA 设计奖、iF 设计奖、MUSE 设计奖铂金奖、红点奖、意大利 A 铂金奖等多个国际设计大奖,也算是让中国汽车设计扬眉吐气了一番。


这样精彩的设计当然也助力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从 2023 年成立至今,吉利银河系列仅仅用了 20 多个月就完成了从 0 到 42.49 万辆的销售成绩,其中吉利银河 E5 上市当月即交付过万,上市 119 天交付就超过了 6 万台;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在上市 13 天交付了超过 1 万辆。作为一个诞生仅仅两年的新系列,市场反馈可以说是相当积极了。


所以除了独树一帜的理论实力,吉利在设计力、产品力和市场能力上也是佼佼者,完全满足搭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基础条件。

有时候,当我们过多地谈论设计,会显得像是在谈论「空中楼阁」,花里胡哨,不切实际,但吉利有很清晰的理念——「能够被市场认可的设计,一定源自负责任的商业判断;一个好的设计,是用户需求、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之间的完美平衡」。


截至目前,银河系列都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平衡。对于设计体系的搭建来说,这是一个足够美好的开始。


每个品牌在发布新车的时候都会讲「设计」,但设计与设计之间,也大有不同。中国汽车品牌很少有品牌像吉利一样,把它提升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高度。


为什么吉利敢于给设计上那么高的价值?这显然是吉利在激烈的竞争中根据自身的优势找到的一个向上的突破口,它同时也体现了吉利对设计这件事更透彻的理解。

陈政曾经用一个「设计力公式」做了通俗的解释:设计力 = 设计品质/(成本 + 效率)X 美感等其他要素。


在这个公式里,「成本 + 效率」是分母,因为「不计成本的做设计,谁都会做」,但真正优秀的、长久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商业可行性的,最终致胜的不是疯狂的「堆料」,而是在良好的成本控制的基础上「以快打慢」,所以「效率」是另一个关键。

打好分母的基础,就要看分子,也就是「设计品质」,这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产品力的体现。


最后,「美感等其他要素」则是一个「倍增器」,或者就像一个「0」,只有前面的分子分母足以组成 1 或更多,后面的 0 才有意义,否则就真是「空中楼阁」了。

因此,在吉利的话语当中,汽车设计师与讲求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设计应该始终服务于产品,并且最终服务于用户。

就银河系列而言,设计对产品的助力从最开始的产品定义就开始了。


银河系列的车型是从最开始就以「系列」为单位进行定义的,而并不是「一车一议」,所以银河系列有全套完整的、一以贯之的设计语言,让普通的用户也能一眼看出它们的联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对吉利银河这个品牌的认知。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这种整体思维对提升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以及从整体上控制生产成本,都有极大的意义。对后续产品的更新和维护,也提供了便利。

所以高级的汽车设计绝不仅仅是美学的讲究,它背后还有对整个生产、销售、更新等流程的系统性思考。


银河系列是吉利从燃油车时代转向新能源车时代的一块敲门砖,它在设计上的成功,不仅是最直观的销量上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改变了坊间对吉利汽车在燃油时代形成的固有印象,让潜在用户们认知到,吉利已经成长为一个更高级的品牌。

对用户来说,银河系列代表着现在的吉利不仅能带来同价位段中最好看的车,还能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比如「沉肩坠肘」的「中国椅」带来的支撑、门板上的「交叉潮纹理」带来的愉悦,又或者是车内宽敞的空间带来的舒爽。


这里面最为打动用户的,可能还是美学与功能合一带来的和谐感,有用户就说,银河星舰 7 EM-i「我一眼就相中了,它看起来有种恰如其分的舒服」。


也有用户盛赞银河 E5,外观设计低调,看起来「不会觉得很魁梧,也没有任何的笨重感」,甚至很有层次,而内里空间又很可观,是非常「心水」的车。

如此,我们也很可以想像,那些在论坛上被拿出来探讨的全新的设计研究,无论是「中国 R 角」「舒服车」还是「润」,最终都会落到吉利的产品上,落到用户体验上来。


而这,正是设计研究最大的意义。也是中国汽车设计体系化成长的应有路径。


说了那么多,吉利要牵头建立「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这件事,你是不是依然觉得,这个愿望可真不小?


细想一下,在行业疯狂内卷的当下,吉利竟然要从事「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不是充电站、换电站这样立竿见影的硬件,而是「designed by China」这样的软件。

这条路,没有什么捷径,所以吉利一开口,就说需要十年。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品牌、产品、销量,但除此之外呢?也许还为了声誉,还为了原创设计。


中国汽车今年崛起得很猛烈,很多中国品牌拿出了独特的作品,但也有一些品牌选择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先拿下市场无可厚非,但要让中国汽车赢得长久的全球声誉,厚积薄发的原创设计才是关键。而一个好的基础体系,将给中国汽车设计带来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足的底气。


我当然也不确定吉利会不会成功,也许还有其他的品牌也想加入这个行列,但是截至目前,作为努力摞起第一堵墙的品牌,吉利做得还是不错的。为行业添砖加瓦的企业,值得被尊敬。

用陈政的一句话来结尾,他说,「人类选择登月,并非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重重」。希望十年后,我们能赢来一个「中系车」的时代。



(END)


超级充电站
真懂,真用,真买,真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