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把「月亮湖」带到人间的故事 | 对话冯大为

汽车   2024-09-12 18:44   北京  


就像小品中恶搞的那样,英语中,总有一些词汇,我们每次都会用错。

对于写了十几年科技稿件的我来说,我的命门可能要算在搞清楚 Desktop 和 Laptop 这一对冤家上。


几年之前,即便是 Laptop,我在用它之前也得老老实实在桌子上找出来一块固定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散热和就近找到电源。

而到了现在,即便是 Desktop,我也有用着用着把它抱在腿上的冲动,我们对于移动的热爱,终究让一切设备也移动起来。

在市场上面临超额压力的 intel,不可能没有感受到这种趋势。


虽然我们之前一谈到处理器能耗时,总喜欢谈到制程、工艺等技术,但那只是影响结果的术」,真正的道」,还是取决于处理器厂商真正想要想要满足的用户需求。

在百年 IFA 开幕之前,intel 在柏林正式发布了代号 Lunar Lake 的酷睿 Ultra 200V 系列处理器,这款产品虽然从命名上来看名门正统,但是在定位上,可以说是 intel 的剑走偏锋:它是 intel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专门为低功耗产品开发的整体架构,如果再在低功耗前面加上「主流」二字的话,那就更是少上加少,罕中选罕。


当然,最近作出这样产品针对性转变,并在市场端得到热火反馈的巨头早已有之,那 intel 是如何思考当下的战局的呢?


我们在 IFA 之前,参加了对 intel 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兼客户端细分市场部总经理冯大为的专访。


最近十几年中,PC 行业出现了剧变。

冯大为说,在十几二十年前还是台式机为主的时代,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它的性能推到极致。现在,我们在尤其是搭载 Lunar Lake 的笔记本电脑上,看重的是性能、功耗和其他所有能力的平衡。


「如果只是集中去推一个象限的话,很可能会对其他的象限有负面影响。」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引入了能效核和混合架构之后,逐渐意识到用混合架构时用多个能效核的办法,其实是多线程性能功耗比最优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在 Lunar Lake 这样的产品上只用混合架构去实现的最重要原因。」


对于 intel 来说,Lunar Lake 的构建,既有对过往的依赖,也有对未来的猜测。

比如,在降低处理器功耗的时候,需要处理器综合考量不同应用场景的下的不同用例的差别,Lunar Lake 已经是 intel 第二代专门设计的低功耗产品,在 Meteor Lake 跑起来之后,Intel 就发现其实通过当中的两个低功耗能效核加上 Cache 就可以解决很多应用的需求,但还不够」。


于是在做 Lunar Lake 的时候,Intel 做了很多生产力工具的衡量」,把在前代处理器上没能完全用能效核解决的应用,全部放进了 Lunar Lake 的能效核和内存中,这就是 Lunar Lake 此次在能效部分核心倍增的原因之一。


但另一方面,冯大为也谈到,我们做模型的时候做 Silicon Planning 到 Development 是四五年的长周期东西,所以我们在做 Meteor Lake 的时候 AIPC、ChatGPT 都还没有呢,它有点像盲猜的感觉。我们架构师认为这个应用会来,但是你去问他什么应用会跑到你的 XPU 上,他也解释不清楚,他也只能说'我猜可能会这样'」,而这些对于产业经验的观察,决定了 intel 对于产品定义的预判能力。


今年 3 月,冯大为回了趟国,他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连新闻联播上都开始报道 AI 专题了。

在他看来,「中国区普通大众对 AI 的认知和接受度整体水平是要远超西方绝大多数国家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AI 已经成为大家日常关心的话题,但并不代表所有和 AI 相关的概念都能在市场端畅通无阻,相反,市场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它需要消费者认知的转变,以及具体应用的成熟。

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例子,intel 在德国的一个 OEM 合作伙伴表示,在卖电脑的时候,并不是越讲 AI 大家就越想买,相反,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说,「你越跟我讲 AI 的东西我越不敢买」。


这也让冯大为反思,去年发布第一代 AI PC 的时候,把这个概念铺天盖地地推给消费者,可能有点过急了」。

「这个东西需要有一个缓慢的去教育市场、培育市场,等到需求自然产生之后,他会发现原来英特尔这么长时间做的东西已经在那儿等着我这个需求了,而不是说我们在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需求的时候,过急的去做。」

当然,他也谈到了产业分工不同、宣传层次不同时,概念分层的重要性。


以 intel 为例,它既要对接 to B 的 OEM 厂商,也要对接 to C 的消费者。

「把这个产业链打开之后,你会发现越靠上游的产业链对技术的前瞻性要求越高。所以你去跟戴尔、联想、惠普的高层去开会,如果说不清楚你未来的 AI 策略,他就认为你公司产品是不是不行了,策略是不是不行了。再往下游一级一级走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实际,真正到了零售端,(大家关心的是)用 AI 可以帮卖多少货?」


「这是为什么我说在产业链上游的这些合作伙伴和客户,我们必须讲前瞻性的东西,讲 AI 的愿景、战略,展现出领导力,否则他会认为我们有问题。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用终端有用同样的话术做这个事。」

但同样,他也认为,intel 对于 AI 生态的持续投入,也会成为 intel 在行业竞争时的关键领先因素。


关注了好久的 AI,也关注了好久的 PC 之后,我最关心的是,AI 会让 PC 形态彻底发生变化吗?

但与大家心目中脑补的 AI 让 PC 变得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不同,我们看到的市场情况反而是,任你处理器东西南北风,我 PC 形态反倒岿而不动。

并不代表 Intel,冯大为以一个行业资深从业者的角度帮我解释了这一现象。


在他的记忆中,2012 年前后,Intel 开始发力超极本市场,电脑不仅更薄了、无线了,甚至还增加了触摸屏、翻转屏等形态。


「我们在超极本推出之后的 8-10 年里,一直在探索,笔记本下一代产品形态的演进会走到哪一步,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所以在没有一个很好判断的时候,就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所以你说翻转屏的尝试是不是成功?不管怎么样现在是一个类别。触摸屏最早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说服所有人需要触摸屏。每个人使用的模式不一样,使用的习惯不一样,所以对很多人来讲,他们就是不用触摸屏,也有很多人说没有触摸屏就活不了了。所以有一些东西我们会发现,12 年后,我们学到了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这十几年里,在产品形态上面,就像做变形金刚一样,我们把排列组合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并不是说我们再去想,再去堆研发工程师就可以做出来一个新型的变形金刚。毕竟它只是一个三维模型,我怎么去摆弄它,它的排列组合就是那么多。所以后面其实每个人对比如说卷曲屏,完全对折屏,包括现在我看到三折屏,每个人的观点也不一样,我们也都在跟进。」


「最后,我们不是在这上面不投入了,而是说我们能做的这些排列组合投入,和前期的研发已经做完了,下一步就是留给产业后面的朋友去做他们的产品化了。反而是在 Silicon fundamental 上面,就是前面说的,为什么好的 AI PC 要先做一个好的 PC,就是因为在 Silicon fundamental 上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去加强。包括以前我们是 CPU 为主,后来 CPU+ 显卡,后来是 CPU+ 显卡 + 低功耗,现在又加上了 NPU、AI 应用,我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多象限的模仿,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去做优化。从产品形态上,比如说我们跟领先的 OEM、ODM 打交道,他们在这方面比我们可能更擅长,因为他们就是专业做这个事情的,我们就把这部分的工作留给专业做这个事的朋友们去做,我们把 XPU 加上 AI,加上 PC fundamental,我们把这些做好。


对我来说,这次沟通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采访体验,本地化沟通,直击要害,快问快答。

一切,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intel 对于 PC、对于 AI、对于中国市场的反应一样。

同样直击要害、快问快答。



(END)


超级充电站
真懂,真用,真买,真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