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院----李倩
前言
血常规是三大常规之一,临床根据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多项参数可以初步筛查贫血、血液肿瘤、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仪器在一些特殊因素干扰下,会有异常结果的出现,这些结果能否真实反映标本实际状况,是否可以直接发仪器结果,今天这个案例主要来讲述白细胞的真实结果。
案例经过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一个高白细胞的血常规引起了主意,散点图WNR通道如下:
大家知道,进行白细胞计数的原理主要有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血液经溶血素处理后,在鞘液的带动下白细胞逐个通过血液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小孔或激光照射区,引起小孔周围电阻抗的变化或产生特征性的光散射,对应的脉冲信号或光散射信号的多少即代表白细胞的数量[1]。WNR通道是进行白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计数的通道,通过溶血剂破坏红细胞,将嗜碱性粒细胞区别于其他白细胞进行计数,通过荧光染色,利用SFL(侧向荧光强度)对有核红细胞进行计数。上图红色圈圈的区域就是有核红细胞,大量的有核红细胞出现,白细胞的值对吗?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仪器会自动校正白细胞的,结果就发仪器做出来的。查看仪器原始结果如下图:
最初的仪器结果是33.460×109,校正后的是25.325×109,传到Lis的结果也是25.32×109,是否就以这个结果发呢?头一天的历史记录也是26.05×109,可能大多数同事由于标本量大,TAT的时间限制就直接发出结果了。但仪器上的值并不是真实值。
案例分析
查看该患者病例,是黑边、血便10天入院,既往史有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贫血等多种疾病,入院诊断为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急性肾损害、慢性心衰等多种疾病。仪器只是初筛,在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异常(如白细胞数量较低、存在感染等) 需要确认或没有条件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可采用手工显微镜进行白细胞计数[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提到过,复检规则中有核红细胞复检条件是首次出现任何结果;复检要求是图片镜检[3]。仪器上的结果对不对?可以直接发出结果吗?带着疑问,笔者涂片瑞氏染色看一下。
显微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并分类,结果是晚幼粒细胞1%,杆状核粒细胞4%,分叶核粒细胞93%,淋巴细胞2%,有核红细胞42%。这么多有核红细胞,结合血红蛋白结果,符合临床诊断。每高倍视野大致有10-12个白细胞,对应的白细胞数应该为13-18×109[4],和仪器上白细胞的总数25.325×109有点不符,最后又以25.325×109的白细胞总数来校正,以17.83×109发出。这时有人就有疑惑了,25.325×109这个结果已经是仪器校正后的结果了,为什么还要以这个结果再次校正。假设以最初结果33.46×109这个结果来校正,得出来的白细胞结果该为23.56×109这个结果,以镜下每高倍视野大致有12-13个白细胞并不相符。其实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式是手工冲池计数白细胞,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白细胞稀释液,就没有做这一步了。到星期一再上班的时候再关注这个患者时,临床已宣布死亡。
总结
在贫血患者外周血液中,较易出现不成熟的有核红细胞,这个时候白细胞稀释液破坏或溶解不全有核红细胞,易被计数成白细胞,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图片复核,发出一个能有效反应患者病情的有效值。
参考文献:
1、[1]、[2]、[3]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2、[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本文由检验之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
阅读原文,直接查询项目临床意义、行业标准、参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