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视角 | 乡村振兴在路上

创业   2024-09-29 20:30   广东  

欢迎关注《岭南商道》,阅读更多优质内容


01

苏州基业乡村振兴进行时


八月底,笔者拜访了苏州基业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基业”),这是一家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的企业。通过投融资、商业策划、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及商业运营,策划与实施了吴江七都吴村烟市、安徽六安彩色景观公园、黄埭冯梦龙村、东林渡诗酒田园、六安淠河艺术家村、树山双创中心、冲山半岛红色展馆等项目,成为国内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佼佼者。


考察中,笔者夜探位于苏州吴江的七都吴村烟市项目。吴村烟市地处太湖之滨,旧时曾是七都最繁华的街区之一,沿街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酒米鱼肉、绸布洋货、粮油杂货等。溇港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标识,曾是三十六溇七十二港的重要节点之一。


该项目以“品牌商业+七都特色美食+在地文化重构”的核心思路,重塑溇港文化市井生活街区,再现昔日繁华盛景。该项目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


翌日,笔者又临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冯梦龙村。冯梦龙村绿水环绕,经过村庄的河流就有十四条之多。夏日之下的冯梦龙村清风拂槛、夏荷摇曳、碧波微澜、柳枝随意,就是江南水乡的味道。季玉兰董事长特别安排了一只摇撸船沿着村里小河穿行。“欸乃”一声,那是摇橹开船的声响,蔡孟曹老师随着朗诵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冯梦龙村以冯梦龙故里文化品牌为核心,建成冯梦龙故居、纪念馆、四知堂等文化场馆,塑造出一个有格调、有深度、有内涵、有江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品牌。


冯梦龙村通过发展乡村优势产业,做强乡村特色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建成林果、水稻两个“千亩基地”,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引进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变美丽。


苏州基业通过EPC、EPCO、PPP各种模式,通过文旅的导入、IP和商业的植入,将闲置资产活化利用,激发乡村活力,振兴乡村。



02

乡村振兴的痛点


交流中,苏州基业团队也分享了他们的乡村振兴发展历程。他们讲,乡村振兴目前虽是国策,各个地方也非常重视,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的资源,但如果从社会的反应与市场的视角,很多项目多是差强人意。


苏州基业分析了他们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痛点:


一是土地资源利用与流转问题。作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苏州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田面积逐年减少。这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现代化转型。农村土地与农民财产权分离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土地流转过程复杂,灵活性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滞后。苏州农业方面以园林、旅游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与市场信息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不力,农民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人才流失与培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得乡村振兴缺乏人才资源支撑。针对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民的职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五是产业融合与持续发展问题。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难以激发乡村经济的新活力。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需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


基业团队讲,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系统解决,政府就是投入多少资源,都会打水漂式的流失。季玉兰董事长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讲到当前乡村振兴的三个重点,就是产业、流量与人才。


季董认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美化乡村环境,更重要的是解决农村存在的根本痛点和难点,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流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气就是财气。需要通过策划与组织市场力量,带去产业和人气,激发乡村活力。最后,衡量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人才下乡、市民来乡、村民返乡。



03

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季总是今年八月初来到广东,笔者陪她考察佛山南海的里水镇贤鲁岛、南海花卉博览园与位于南海里水的广东钜仕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季董感叹说,与苏州相比,南海的乡村振兴应该有其新优势。第一就是产业,与苏州相比,佛山经济总量虽不及苏州,但佛山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根植性强,而且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她没有料想到的是,在工业发达的南海里水,还有贤鲁岛这样的世外桃源,全国有1/4以上的兰花出自南海里水,南海花卉博览园还是全国最大的观赏鱼集散中心之一,每年还承办全国锦鲤公开赛。


第二就是广东还是一个人口大省。她讲,苏州最大的一个镇也就20万人口,里水镇光常住人口就有50万,南海总人口就有367万。而毗邻里水的广州人口多达1800万。她讲,苏州搞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就是流量。所以,苏州发展乡村振兴EPC+O模式(即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模式),虽然政府投入巨量资金,但大部分就是EPC项目,很难O(运营)起来。


再次就是广东的工业优势可以与未来农业发展相融合,借助工业化优势促进工业现代化。类似钜仕泰公司,通过新型光材料,可以有益于人体健康、动植物生产,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


蔡孟曹老师讲,当下的乡村振兴有政府的路径依赖问题。蔡老师是原泰顺县文礼书院的创始人,对于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深厚的积淀。蔡老师讲,一般而言,政府亲自下场的项目,一般都会出现可持续问题。因为政府项目,很难做到商业闭环。以前还好,政府财政丰裕,出多一些资金没问题。就担心政府以后财政捉襟见肘了,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投入乡村振兴的“无底洞”。


季玉兰董事长也深以为然,觉得十年前进入乡村振兴,带着很多的情怀、梦想来投入,但总感觉到乡村振兴就是一个黑洞,无论你投入多少的精力、资源,都如泥牛入海,回报少得可怜,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笔者在现场突然问季董,投入乡村振兴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季董有点疑惑,回答:“情怀”、“梦想”。笔者讲,中国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中国人普遍都有乡土情怀。并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没有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就没有了基础。所以,今天在中国从事乡村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上下都有共识。但乡村振兴,它既是一次经济振兴,但更是一次中国文化的重建。不理解农业与农村,不理解笔者们所处在的文化背景及未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乡村振兴,始终难以找到落点。


蔡孟曹老师愿意无偿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及许许多多的企业家愿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都是有情怀与梦想的。但情怀与梦想必须有实施的路径,否则都可能是空中楼阁,寻而不得,兴致冲冲而来,而意兴阑珊而归。


西方发达国家上个世纪有逆城市化的潮流,所以德国的很多企业都搬离大城市到农村发展,法国、意大利的乡村美伦如幻,荷兰的工业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了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发展其实也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潮流,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从工业人到知识人,以人为本、重返自然是未来社会的生活诉求。乡村生活,它不仅是一种乡愁,也可以是生活、生意、生命融合的一种场景,生生不息!


笔者认为,既然市场有需求,文化有需求,未来的乡村振兴可以探索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设计供给,而不是完全由政府与供给侧发力。当然,政府也应该供给乡村振兴,但重点不应该是资金,而是政策的顶层设计与环境。


乡村振兴,也必须思考按市场来配置资源,按需求来供给资源及服务。因此,对于市场需求的调研,对于社会需求的摸查更为重要。就我们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企业家们,有乡村生活的梦想、情怀与乡愁,怎么设计产品,供给产品,本身就值得探索。


乡村振兴在路上,因为乡村振兴本质是对于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及工业化发展的一种回归,它实质是一种回归精神。它需要在西化的现代化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现代化中,找到一个新的路径的一种全新探索。





本文版权归《岭南商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引用


我知道你“在看”哟~




岭南商道
听见广东企业家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