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A股市场将迎短期大幅上涨

财富   2024-09-03 20:04   山东  

A股市场有10%的上涨空间

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下半年亮点在于利润增速预计将加速,财政支出将有所增加,尤其是专项债加速发行,营商环境改善,以及美联储可能的降息措施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和国内央行降息,进而利好经济和股市估值。

瑞银如何看待未来的36个月内中国股市走势?

瑞银整体上看好未来3至6个月的中国股市,预计会上涨约10%,主要得益于7%的利润增长和估值的一定提升。

从板块配置角度看,瑞银如何建议投资者进行投资?

瑞银建议采用杠铃式配置,防守端偏向高分红股票板块,如国有大行和公共事业板块;进攻端则推荐互联网行业,因其利润率增长较快;此外,教育教培和半导体设备等刚性需求和技术导向的板块也被看好。

回报率提升在未来股市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股市的驱动力并非单纯依赖于GDP增长,而是回报率的提升与盈利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产业中的回报率可能会逐渐上升,而企业在治理改革、回购增加和分红提升方面的努力也将有效提升整体股市的ROE水平。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内涵及在中国A股市场的体现?

根据研究计算,国九条提出的资本市场“人民性”体现在A股市场上,约63%的市值由国有股或普通民众持股(包括散户、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基金),这意味着大部分获利并非来自民营企业或海外投资者,而是广泛分散至各类投资者群体。这种分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尤其在房地产下滑的大环境下,需要构建新的财富蓄水池以促进资产增值。

什么是耐心资本及其在二级市场中的表现?

耐心资本是指那些长期投资导向、能忍受短期波动并对社会产生正向贡献的投资资本。在A股市场中,这类资本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长期投资者。例如,近期高股息策略的资金流入便主要来源于etf和保险公司的持续投入,且保险公司近年来加大对A股市场的配置力度,反映出其作为耐心资本对于高红利股票的强大信仰和偏好。

当前A股市场的高股息策略是否拥挤,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尽管已有部分高股息个股涨幅较大,但从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对高股息个股的持仓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与2018年高点相比存在显著差距。此外,尽管今年价值股配置有所增加,但对于诸如能源、银行等板块,公募基金的配置仍然偏低,表明市场主力仍是增量资金如etf和保险公司主导。在政策环境无明显变化的前提下,我们认为高红利股票在未来仍可作为核心持仓之一。

为何保险公司会将大量资金配置于股票市场,尤其是高红利板块?

由于信用下沉导致债券投资回报降低,而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较高且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寻找更高的长期回报来源。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债券尤其是美债较为常见,但在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保险公司倾向于投资高红利股票,以此获得相对较高的股东回报,并以此方式吸引长期投资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

如何解释并解决国有企业估值相对较低的现象?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间的详细比较发现,即使在同一行业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ROE差距并不显著,但估值差距却很大。这揭示了问题不在于盈利能力本身,而在于公众对国企的认知偏见,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问题,导致对其效率的担忧和怀疑。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改善公司治理、提升股东回报并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重塑市场对其正面形象,从而消除估值折价现象,推动A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和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入场。

分红对保险公司和ETF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其对市场表现有何影响?

分红不仅受到Etf进入市场的影响,也会直接表现为相关资产的表现。因此,分红是保险公司今年关注的重点,其效应不容忽视。

科技行业中硬件研发投入是否可持续,不同行业是否会有所区别?

科技行业硬件研发投入通常是普通企业的三倍左右,这一高额投入无法长期维持,预计行业转折点即将到来。具体而言,发展中产销量较好的行业或许会在调整上较快,例如新能源行业已经出现了并购现象,并且部分新能源公司成本价已超过售价,显示出行业产能正在逐渐出清。而对于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蓝海行业,目前仍处于投入阶段。

瑞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外资对其的看法如何?

瑞银认为整体房地产行业基本面良好,但仍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政策出台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尽管如此,瑞银保持对房地产行业的乐观态度。至于外资,他们更多地关注特定领域的国有企业,如银行股,但对于公用事业等行业兴趣平淡,且通常采取高抛低吸的投资策略。

国企估值重构及实现途径是什么?

国企估值重构的目标并非使其价格上涨至高位,而是纠正其不合理的历史定价,消除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市盈率等因素的误解。解决之道在于通过推行国九条中的分红改革措施(如实施分红、回购等),提高国企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从而逐步提高股价反映其内在价值的能力。此外,国资委将市值相关指标纳入国企管理人考核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国企向市场化转变,吸引国内外更多资金参与国企改革。

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

今年上半年,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财务情况非常出色,尤其是二季度表现出色。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投资端收益可观,通过买入高红利价值稳定的股票板块实现了资金的净流入。因此,我们认为价值和高分红仍是当前的核心持仓,待政策进一步宽松后可考虑进行适当风格再平衡。

从外资视角来看,目前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情况如何?

尽管整体股市在4-5月份上涨,但根据最新数据(六月底),外资的仓位并没有显著增加,反而可能有一部分资金套现离场,仓位仍然处于低位,甚至低于22年10月份时的水平。

美联储降息可能对中国股市产生何种影响?

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美元指数走弱时,新兴市场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尤其是外资有可能重回中国市场。目前北向资金流入不大,但如果美联储降息等因素触发资金流动,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如何看待银行业近期的表现以及未来股价走势?

尽管上周四五银行业出现回调,但其股价依然跑赢大盘。目前银行业处于业绩期,基本面呈现稳定趋势,尤其息差较为稳定,但净利润增长率较一季度略好但仍属微弱波动。营收方面,净利息收入和理财子公司收入有所上升,但手续费收入因代理保险和基金业务的影响而大幅下降,导致整体营收相比一季度略有恶化。然而,银行通过控制拨备从而维持净利润的稳定,投资者倾向于追求高股息收益率。预计在基本面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银行业股价将在上下摆动间震荡,维持现有高位表现已相当不错。

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回升,主要是由于哪些因素?您如何看待息差趋势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以及下半年的情况?

上半年银行利润增速回升主要归因于非息收入增加和拨备成本的下降。对于息差趋势而言,尽管存在一定的稳定趋势,但如果允许存量利率下调或转按揭,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息差下降。虽然股息率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分红比例来稳定,但若利润为负增长,即使分红比例不变,股息额也会相应减少。下半年净利息收入可能会面临压力,尤其是当按揭存量利率或转按揭操作导致息差大幅下跌时。预计三四季度将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具体的操作安排。

对于国有大行未来股价走势的看法以及中期分红是否会提高整体分红比例?

近期国有大行股价不断创新高,市场开始质疑其分红策略是否过于密集。就中期分红而言,部分银行可能会提高整体分红比例,但多数情况下仍是保持原有分红比例不变,只是将一部分收益提前分配给股东。随着股市调整,特别是在股息率超过合理阈值的情况下,部分银行股价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调,显示出较高的性价比,相比港股中的同行业务更具吸引力。

息差在中国银行业中的作用及其当前情况如何?如何看待中国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及前景?

息差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关乎银行利润、金融稳定性和金融体系健康。尽管息差曾在一段时间内降至较低水平(约1.3左右),但这主要是由于存款利率需进一步降低至平均0.5%,而目前由于银行的主要付息成本较高尚无法实现。央行的政策干预有望确保银行仍有一定息差空间,避免类似日本那样极端的情况出现。中国对待不良资产的方式是一个逐步认定和消化的过程,而非通过剧烈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进行调整。因此,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进程,并且预计银行息差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稳定性,以免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存量转按揭或利率调整落地仍需时间

瑞银在研讨会上回应近期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允许存量房贷转按揭的传闻时指出,预计几个月之内可能会有政策落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状况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最近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百强企业成交同比下跌约28%,主要原因是受517会议精神影响,六七两个月成交量激增后出现了回调现象。相较于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曾经经历过的地产泡沫破裂情况,目前中国地产行业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导致租金回报率低于按揭利率成本;三四线城市则面临库存过剩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转移房价定价权至政府手中,利用低成本融资手段控制房价波动,并寻找租金回报率和按揭利率之间的平衡点。

如何看待政府近期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及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

政府在过去一年中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实际效果一般。未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动房价定价权转移至政府手中,降低融资成本(例如将期限拉长至30年或类似央行的租赁贷款计划);借鉴香港经验,将部分保障房改出租而非出售,减少与商品房的竞争压力;同时,还需密切关注租金回报率与按揭成本的打平情况以及政府收储进展,以此作为判断房价何时持稳的重要指标。

当前地产行业中,按揭成本与租金回报率的关系为何仍然困难?

尽管按揭利率有所下降,但存量按揭成本转移到今天的增量按揭成本后,仍高于租金回报率。这意味着持有房产的成本高于其收益。除非按揭利率大幅下跌,否则难以扭转地产行业的困境。

如何看待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的展望?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诸如房价过高、空置率高等问题,并且销售同比数据有所下滑,显示出市场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政策、资金模式及成本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需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如人口流动、土地供应等重要因素对市场走势的影响。


每日调研纪要
挖掘行业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