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乡的金翅鸟-2

文化   2024-11-12 06:39   河北  


作者/王春贵
节日同学们劝她出去玩一玩,散散心,她说:“我与你们不同,基础太差,慢鸟就得先飞”。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她经过努力,终于唤回智慧的春风,不仅把文革期间耽误的中学的课程补上了,而且大学的课程也门门优秀,论文、答辩,样样领先。“一人独学,不如群众共学”,她常与同学一起研究课题,受益匪浅。
“不登峻岭,不知天之高”,他从学习中悟出一个道理,鄂族的落后不是天赋不行,而在于甘居落后,不求进取,致使本民族不能从旧的观念意识中解脱出来。促进民族事业的发展,必须从文化着手,培养本民族的大学生,研究生,然后再回到本土,培养造就本民族的人才。
“大器晚成”,她为在而立之年成为本民族的大学生而感到光荣、自豪。
背负民族的重托
1987年7月15日,关小云带着省城高校领导与老师的希望,带着两年来在高校进修的收获,满怀喜悦归来了。她想她获得的知识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党,属于人民。她要回到学校去,在文化教育的领域辛勤地耕耘,播撒知识的种子,开拓本乡本土的文明。她要把犁尖插到沃土里,让这里生出芬芳的花卉。她在回乡的当天就跑到学校去探望她的领导,她的同事,以及她教过的学生。她要求学校领导尽快分配她工作。
这时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正在召开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政府领导,关小云以多数票通过,当选为副乡长。消息传开,她止不住心中的喜悦与激动。乡长,这是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怎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她想做全乡的领导,就不能在小天地中活动,去寻求个人的安乐和享受,要到全乡广阔的天地去纵情驰骋,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决心、希望、计划、幻想……纷至沓来,她思绪翻腾,夜不能寐,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她从众人的期望中开始了工作,她充满着热情,充满着希望,在事业中不懈地拼搏与追求。她工作一开始就办了几件事,受到党与人民的称赞。
1985年9月,在塔河县政府,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张武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女干部递上一份请款报告。张副县长看完报告:还未来得及表态,这个女干部就叙述了一连串理由:“这是我们民族乡第一次运动会,群众一致要求召开,对弘扬我们民族精神会起很大作用,请县领导能给予资助。”
这个女干部就是关小云。张副县长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考虑到召开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重要性,马上同有关部门商量批了一千元钱,做为运动会的经费。
小云手捧着提款单,高兴极了。她展翅飞回鄂乡,向乡亲们传递喜讯。
迎着10月金色的阳光和欢庆国庆27周年的锣鼓声,鄂乡这个富有民族传统的运动大会召开了。运动场设在乡政府前边的一个大草甸子上。彩旗招展,欢声雷动。参加运动会的有一千多人,运动员105人,比赛项目有赛马,射箭……这是鄂族定居后的第一个运动会,增强了团结,陶冶了情操。
关小云是一个主管文教卫生的乡长,她要以自己的职权保证每一年或每两年全乡要召开一二次鄂族运动会。她牢记郭沫若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她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使弱小民族强壮起来。
关小云是一个急性子,直爽、豪放,但又具有女性的温柔,深沉的母爱。而且这种母爱经过集体火焰的冶炼,使她更关心热爱群体的孩子。她为了抚养郭家的孩子花费了多少心血与代价呀!。早在她读书时,就很关心郭族儿童的成长。她想:由于疾病,酗酒行凶等各种原因,鄂族人口的增长率实在太低,如果不注意抚育下一代,这个民族就有断代灭种的可能,每当她看到大街上流浪失所的儿童,每当她遇到无条件上学读书的孩子,她的心里就不好受,她觉得她是一个母亲,应该对社会上的孩子给予关怀。然而,她两手空空,无能为力呀!
1977年,她步入了小学教育的讲坛,作为一个园丁,她给予孩子以厚爱。近年她曾在全乡鄂族中作过这样的统计:全乡适龄不能入学的孩子,可达30多名,8至14岁,他们大多是孤儿,还有一部分因家庭有特殊困难而不能入学的。
对这些孩子怎么办?是顺其自然呢?还是把他们管起来,教育成才。她把这个问题向乡党委汇报了,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在乡中心小学办一个寄宿班,把那些无家可归,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孩子管起来,养起来,配上师资,给她们以教育。她的意见得到乡党委的支持,但办寄宿班需要一大笔钱,怎么办?于是她开始向上级打报告了。县、地、省有关部门,乃至主要领导全接到了报告,逐级派下人来,经过调查,研究决定,每年拨款11万元。
关小云乐了,她很快把消息传出去,在鄂乡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欢天喜地唱起了“共产党好”的歌儿。
1990年寄宿班终于办起来了,那些不能入学的孩子,都背起了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这里吃住与教学条件都很好。关小云经常来探望这些孩子,为他们解决困难,鼓励那里的教师很好地肩负起教育鄂族后代的使命。孩子们同关小云在一起,沐浴在母爱的幸福中。
关小云不但热爱孩子,更关心老人。她常在街头,村里看到一些身体多病,衣衫褴褛无儿无女的鄂族老人,并逐一地上前打听情况,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担忧。她在乡政府常说:“人老了,不容易,他们艰苦地奋斗了一生,到晚年了应当有个幸福的归宿。她主张由乡政府把他们管起来,办个敬老院,使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一天,她把想法同乡党委书记杨德春谈了,杨书记当即表态,办敬老院,由乡民政拿钱。1989年敬老院办起来了,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到这里集中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处处有人管。1990年的除夕之夜,这是敬老院建起来的第一个春节,关小云带人到这里为老人包饺子,并和这些老人一起看电视,开展娱乐活动,老人高兴极了,称她是亲女儿。
这些老人的物质生活虽然有了保障,但精神生活却时常出现问题。有一个聋哑老人,性情暴躁,常拿拐杖打人,影响集体生活关小云听到反映,急忙前去打着手势对她进行教育,使其有所好转,促进了团结,还有一个老人得了老年白内障,精神负担很重,小云急忙送她到百里以外的塔河县城住院治疗,使其视力恢复正常她常向村里的干部讲:“老人的精神危机比物资贫困还重要,对他们的精神生活要多关心。
把扭曲的路扳直
1982年冬季的一个傍晚,喝过酒的关杰在路上摇摇晃晃地往家走,不幸被过路的拖车撞死。事后,肇事者逃之天天,后来虽被追查,但此事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处理。1983年,副省长安振东来十八站鄂族乡视察,问题方得以解决。爸爸的死,在小云的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但省长的关怀与支持却把她的心照亮了,她想:为人民办事,就要秉公无私,这样才称得上一个好干部。1987年9月的一个上午,她正在乡政府里办公,突然听到反映,一个当地个体户开车的,在街上打了外地来的司机,还砸了汽车驾驶楼的玻璃,便急忙赶到现场,对行凶打人者进行了严厉地批评,让他向被打者赔礼道歉,包赔损失。1990年初,一个鄂族青年开枪把一个汉族青年打伤,两家结成仇恨,致伤者家属声称要行凶报复。小云急忙出头调解矛盾,动员行凶者主动登门认错,自动承担经济责任,使矛盾化解。
鄂族人按国家规定全部享受公费医疗。近年来医疗费紧张,一些汉族干部也常来托情报销药费,增加了乡财政的负担。小云发现苗头,及时给鄂族人开会,说服他们,并制定了规章制度,限额报销,压缩了医疗费开支。
为他人之乐而乐
“领导即服务”,为了工作,她往往比一般工作人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她在担任副乡长以后,花费的时间和心血,比以前当教师多了,但是工资收人却比以前减少了。但她毫无怨言,常常向家里人说:“少收入点,为了群众的利益也值得。”家里的老人,爱人见她对事业那么忠心耿耿,也就理解了,不说什么。作为女人来说家里外头两副担子,对比起来,哪副也不轻。国事,家事往往争嘴,就得舍弃小头顾大头,不能使工作受到影响。孩子的父亲常常在外忙生产,午饭,晚饭孩子就得亲自动手做。这样也好,锻炼了孩子,使他们学会忙家务。关小云比别人更懂得孩子学习的重要,看到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她感到心里难受。但她心有余而力不足,精力和时间不允许她为孩子补习功课。往往晚间下班回来孩子已经睡了,早晨起来孩子已经上学,
小云不顾家,对他人的生活却关怀备至。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群众家庭调解矛盾,宣传法制,进行文明教育,促进家庭和睦。他常说:“家就像一盆花,需要施肥铲草,浇灌,这样花才能开得鲜艳。”可是她却把劲使在别人家的田地里,她自家的田却有些荒芜了。
继承先师的遗业
1990年清明佳节,关小云一清早来到乡东山坡的松树林子她的老师王庆顺的坟前,缅怀昔日给她以教育的恩师。她从坟地回来,又去王庆顺老师家探望师母吴秀春。吴秀春已经年过花甲,患了半身瘫痪,卧床不起。她望着关小云激动地说:“你当上了乡长还没有忘记你的老师和你的师母”。关小云拉着师母的手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你们,没有王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接着她同师母一起回顾了王老师对她的培养过程。从小学到中学,乃至推荐她上大学,王老师都没少操劳。
教师节来到了,1990年,这是王庆顺老师去世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关小云买了一些纪念品,代表乡政府赠送给她母校的模范教师,鼓励他们要很好地继承先师的遗业,为发展十八站鄂族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奋斗献身。她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十八站鄂族乡的教育事业有了飞快地发展,但与兄弟地区比仍很落后,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大批的中学生,部分大专生,但在我们民族中还没有自己的学者和专家,我们要培养这样的学者和专家,就得从教育入手。
她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与追求,自信,自强、自立,为了繁荣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她正在振翅疾飞。

摘自《兴安儿女》王春贵主编  1991年出版


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9月2日小日本签字投降结束,14年

☛【塔河论坛】观览指南
投稿方式:

①编辑微信:lsth-888
②编辑邮箱:
103153250@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塔河论坛】

【塔河论坛】往期作品联展

 苍劲峻拔一棵松    【塔河医院简史】-3

 我的手足,我的快乐    塔河山花-A

 白焕起文集            将岷作品集

永绿“老梅村”    又回故乡之——小金沟

【塔河史料】塔河组织史资料

水与火(上)    水与火(下)

【周绍庭诗集】畅饮    塔河人物-徐振昌    刘汝芝文集

塔河论坛
宣传塔河风情,传播优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