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鹅又叫黄鬃鹅,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清远乌鬃鹅、汕头狮头鹅、阳江黄鬃鹅和开平马岗鹅)之一。著名水禽专家陈育新在《中国水禽》一书中描述其性能特点是: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 外形特征: 阳江黄鬃鹅全身羽毛在紧贴,背、翼和尾为棕灰色。喙、肉黑色,胫、蹼橙黄色。
阳江黄鬃鹅也是我国五大名鹅之一,成熟肉鹅皮薄、肌纤维细,纤维之沉积脂肪适中,使肉质清香甜滑,口感好。历来是港澳市场的抢手货。 鹅在阳江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每年的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阳江人均用鹅来拜神。拜神时,必须是一整只鹅(内脏一件也不能少),鹅血也不能丢。
如果让我来选一款阳江人的灵魂美味,那么炊鹅便是唯一!一种美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得看它在年节中出现的频率。
在阳江,人们养鹅常常是以农历节来命名的,比如年鹅、元宵鹅、清明鹅、端午鹅、中秋鹅、冬鹅等等。每到岁末,人们把鹅放在各种交通工具上迎来送往,成为街上、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鹅“昂昂”的叫声则不管白天黑夜,在大小的住宅区里,此起彼伏,相互呼应,成了阳江人过年的“交响乐”;恰恰是这嘹亮的“交响乐”,把阳江人过年的气氛渲染得无比喜庆……每家每户都吃鹅,是阳江人过年最具特色的年味!
俗话说“无鸡不成宴”,阳江人却有“无鹅不成宴”的说法。阳江民谚“有钱无钱,宰个鹅仔算过年”。阳江人这种吃鹅情结,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烹鹅技法,其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便是炊鹅。以阳江特产黄鬃鹅为主要材料,通过宰鹅备料、制作炊鹅酱、腌制、隔水蒸等工序烹制鹅肉的传统技艺,叫阳江黄鬃鹅炊制技艺,俗称炊鹅。
梁文栋 摄
“白沙麻香白切鹅”不是用一般肉鹅做的,其原材料成本比肉鹅要高出一倍。据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阳东文史》(112页、148页)记载:阳江土特产记载有白沙的黄鬃鹅,白切鹅、鹅乸饭。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以前阳江白沙民间普通百姓家的麻香白切鹅,已经成为了阳江对外旅游宣传的一道招牌菜。
梁文栋 摄
“白沙麻香白切鹅”是阳江特色食品,据《本草纲目》中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所以自古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阳江黄鬓鹅是以食青草,稻谷等天然原料为主,而麻香白切鹅更是以日数较长,其肉质和保健功效更显优势,白切鹅在烹饪和材料方面也比以前更胜一筹,独具风味。
想象一下,那色泽诱人的卤黄鬃鹅,浓郁的卤汁渗透到每一丝鹅肉纤维中,一口咬下去,醇厚的卤香与鲜嫩的鹅肉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香酥可口的烤黄鬃鹅,表皮烤至金黄酥脆,内里的肉却依然保持嫩滑多汁,简直是人间美味!
在阳江的美食宝典中,黄鬃鹅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这道非遗美食不仅代表了阳江人的味觉记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