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便宜是一种顶级的智慧: 本分的傻,是对聪明最好的诠释

文摘   职场   2023-04-28 12:00   天津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从曾国藩的一生来看,无论是“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的读书方法,还是太平天国时期“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都体现着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


“拙”可以理解为,不走捷径、不占便宜——即不占他人便宜,不占自己便宜,更不占知识的便宜。


“不占他人便宜”可能很好理解,“不占自己便宜”“不占知识的便宜”要怎么说呢?



01.

聪明人不占他人的便宜



占别人便宜,消耗的是自己的口碑。表面上占了小便宜,实际上丢了大格局。


有句说得好:“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亏盈,而是百川聚来的泓沛。”


收藏家马未都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下乡旅游时,曾在一个老人家里吃饭,吃着吃着,他觉得老人家的小炕桌有些特别,他敏锐地觉得这是个好东西。


于是,他礼貌地询问老人是否可以买下这个小桌子,老人觉得很高兴,家里一张普通的桌子也有人愿意高价买,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回到北京以后,专家朋友证实,这张桌子果然是个好东西,马未都非但没有太开心,反而觉得非常不安,因为他觉得自己给老人的钱给少了,让人家吃了亏。


身边的朋友不以为然,他认为马未都给老人的钱也足够多了,“交易不就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么?”


马未都却说:“老人不懂行情,我如果不把钱弥补上,这和欺诈他人有什么区别呢?我会不安心的……”


于是,马未都找人又给了老人家捎了一笔钱。


对于淳朴的老人,他坚持不占人家便宜,对于路边的小贩,他还是坚持如此。还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卖文物的小贩,在场的买家都是资深老手,轻易地看出来小贩是个刚入行的新手,并不是很懂行情,于是纷纷出了低价。


正在小贩犹豫不决的时候,马未都却出乎意料地说了一个高价,当场的人都觉得小贩赚翻了。


有人不理解,如果这样收藏,那得多花多少钱啊,能收到好东西么?马未都却说,你要反过来想,小贩们肯定都是愿意跟“冤大头”做生意,这样赚得多。


正是这种不占人便宜的厚道,让马未都在收藏界慢慢积攒了好口碑,文物卖家们手里有什么好东西,都愿意找马未都,因为他不但懂行,更不会占别人便宜,于是他慢慢收藏了许多“好东西”,事业蒸蒸日上。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提出“九不交”,其中一条就是“好占便宜者不交”。


占便宜,往往意味着让你周围的人吃了亏。虽说损失不大,但已足以造成他人的反感。占便宜,也同时意味着你对周围的人缺乏起码的道义,时间一长就会丧失一个人在社会赖以立足的最基本的资本——别人的信任。


在职场走得越远,便越会发现,声誉就是生命,口碑就是一切。你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会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处事方式里,藏着的是他日积月累的素质涵养。占人便宜,看似获得眼前利益,实则失去了更多,路只会越走越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占便宜是世上最亏本的社交,不占便宜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精明。



02.

聪明的人不占自己的便宜



刘震云说:人不能占自己便宜。


刘震云是这解释的:


“比如说你写了《一地鸡毛》,你再写《一地鸭毛》就是占自己便宜。占自己的便宜是最得意忘形的——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一个习惯,他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路数。路数、话术都一样,那他这个创作,对于一个作者,或者对于其它方面的,他能够走多远呢。”


对于演员,这种现象很常见。


有的演员出于市场行情的需要,长时间只扮演一种或几种非常相似的角色,仔细想想这样的演员不在少数,观众看多了就非常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愿走出舒适圈的老演员”,也成为不少“老戏骨”逐渐被观众们诟病的一大槽点。


在《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小欢喜》《心居》等一系列热播剧中,扮演“媳妇”的海清,在剧里不是为买房筹钱焦虑,就是为孩子学习操心。


没人会怀疑海清张弛有度的演技,只是看来看去都是一回事儿。


而海清在最近的口碑电影《隐入尘烟》里,扮演的曹贵英,让人觉得:“海清完全变了。”

回到2019年年底,接到《隐入尘烟》剧本时,海清正在泰国度假。导演李睿珺发来信息说刚刚完成一个新剧本,觉得她很合适,但需要她留出一年的时间。看完剧本,海清很喜欢,一口应了下来。


2020年1月,海清决定就在李睿珺的家乡过春节,提前适应并进入贵英的生活。刚到村子,海清完全无法融入,她着凉发了高烧,生着病强撑着度过了大年三十。


就算这样,海清想的还是怎样契合角色,她开始在村子里到处寻找适合贵英的衣服,见到合适的就拿新衣服和人换,她身上的衣服有的是从老奶奶穿了很多年的,脚上的鞋是李睿珺母亲结婚的时候置办的。


海清全身上下只有头巾是全新的,于是她在这一年里,只要有机会就戴在头上,希望在阳光和汗水的浸透下,早点变旧……


体态上,贵英有肢体残疾,走路一瘸一拐,海清通过观察仔细设计了步态——外八字,膝盖不能打弯。后来她看到一个佝偻的老太太,又在贵英身上加入了腰以上弯曲、上肢抖动等细节。


如此反复练习,贵英更加鲜活起来,却让海清有了脊柱侧弯的毛病,直到现在还在做康复治疗。


所有的努力叠加在一起,一点点拼凑出贵英的样子。



后来的故事,你我都知道了。随着《隐入尘烟》口碑大爆,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这部电影,被故事中虽低入尘埃却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打动——“一个爱字都没说,却处处充满爱”。


人们都说海清这次破圈了。什么是破圈?除了我们通常说的让更多的人认识你,其实它更重要的含义,是冲破自己的局限。


在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要“偏离原有的轨道”,不占自己的便宜,不走以前走过的捷径,而是去推翻原始积累,重头再来。


对于个体而言,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的,因为走出曾经的圈子,并不容易,这需要你放弃过去的辉煌和成就,甚至可能要去面对失败。


但如果你走出去了,就是另一番天地。



03.

聪明人不占知识的便宜


知识是最不能占便宜的地方,但人人似乎都想占知识的便宜。


对于知识,大多数人拥有的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一读就通了,一点就透了,一看就会了,一试就上手了,一创业就上市了……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厉害的方法,一点纯粹的干货,于是,一上手就挂了。”


忙活了一通才发现,知识的便宜,真是一点都占不得。


拿学英语来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学英语的方法,是钟道隆教授的“逆向学英语”。钟教授在45岁的“高龄”时,利用一年的时间,从英语小白变成英语翻译。


很多人以为他一定有速成捷径,事实上他用了一种又慢又笨的方法。


他从最简单的ABC开始,听任何听力材料都要求自己可以用笔写出来。一遍听不懂就听两遍,;两遍听不懂就听三遍,一直反复,直到自己可以一字不错地写出来为止。


就这样简单却又显得有些笨拙的方法,他坚持了整整一年,每天至少学5小时,节假日甚至会用上十几小时,在那个还在用磁带的年代里,他的磁带装满了一大箱子。


我毕业后也曾无数次地试想要学好英语,买了很多教材,也学了很多速记法,甚至报名了几次CATTI英语三级笔译,想要以考代练,更是想着也许突击几天拿个证书,就可以再也不用学英语了。


可是笔译教材随着每年的更新,买了好几轮,却一次也没走进考场。《新概念》一直停留在第2册的第一课,就是坚持不下去。而此后的职场生活,我也不断被自己蹩脚的英语所限制——我想绕过去的障碍,始终像个拦路虎,一一挡在我面前。


直到3年前,我决定重新学英语,我跟着Gwen每天练习一句话,现在已经打卡1283天,尽管每天学的内容不多,甚至还是会学完就忘,但听力、口语、词汇、语法都确实有了挺大的进步,办法就是每天打卡至少练半小时。


这半小时是哪里来的?是每天午餐后的一点时间——走到单位旁边的公园,一边溜达、一边戴着耳机跟读,掐着时间,在下午上班前正好能走回去。


公园里春天的雨水、夏天的蝉鸣、秋天的枫叶和冬天的落雪,都曾听过我那并不标准的口语。



后来,我在每天跟读的基础上,又开始听起了美剧。一句句曾经不看字幕就听不懂的台词,渐渐如同黑暗之墙的砖一块块被搬走,耳朵慢慢变得清明起来,那瞬间的快乐是贪睡多少个午觉都无法比拟的。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像以前的我这样的“聪明人”,在寻找成功的捷径,试图让自己绕开漫长的奋斗过程迅速成功,殊不知知识的便宜占不得,这世间的努力大多时候都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唯有不断穿山越岭,涉险过河,在不同的尝试中不断更新自己,方能积累出宝贵的阅历。


这个世界最怕你认真,认真你就赢了。



04.

写在最后



《易经》乾卦说:"初九,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实力和势力不够强大时,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轻举妄动,而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潜伏、去积累。


天下万事万物,皆始于微,成于著,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经之路。


不占便宜,下笨功夫,日拱一卒,死磕到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静微思录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