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一个几个月没见的闺蜜出门逛街,聊起了她最近在忙的事情:主持公司的校招工作。
我笑问她:“又‘忽悠’了多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她说:“我干的可是正经招聘!两个月跑了七八个城市,学校没少跑,人却没招到几个。”
“为什么?现在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么?”
“正是因为人越来越多,所以上面把标准定的越来越高,但是真正符合条例却没几个。”
“那什么样才符合标准?或者说什么样的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闺蜜说,需要起码有一项拿的出手的——“要么成绩好、绩点高、拿过奖学金,要么当过学生会主席,要么在学校、省级、国家的比赛中拿过奖……这样的招聘时谁都会高看一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孩子,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有些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很看重这份工作能不能提供,如果不能提供他会坚定地拒绝。”
我听了也很惊讶于这位年轻人思维的清晰。就算是工作了很多年的人,也未必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做什么。
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你在招聘中觉得比较差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也没做的人”,闺蜜脱口而出:“有些学生,成绩成绩不行,学生会没参加过或者只当过干事,社会活动也没做过,对于工作也没什么想法,说话还不利索。最主要的是,你稍微一套话,就知道ta大学都干什么了——四年都在打游戏。”
“你不知道ta这四年都获得了什么。”突然有点扎心了,感觉闺蜜说的就是我。
“那最普遍的是什么样的?”
“什么都努力了一点点,但没有什么突出的。”
校招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年轻人们的参差不齐。
找工作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呢?
你可以通过做优势测评、性格测试来了解自己,也可能通过寻找3-5个真正有智慧又关心你的顾问或者导师,问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
“您认为我现在的困难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以后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我有几个选择?”“每个选择的近期利弊是什么?”“每个选择长远的利弊是什么?”“我还可以参考那些资料,还可以问哪些人?”
整合这些答案,你大概就会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