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东方理想学校与路桥二中的两校教共体活动在东方理想学校举行。活动由陈海霞老师、蔡若维老师同课异构的《大气压》教学展开,并在两校教师的互学互评中结束,此次活动为两校搭建了 思维碰撞、互学共研、交流提升的平台,促进了两校教师业务素养的有效提升。
陈海霞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点紧凑,衔接连贯,利用了大量的实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课堂精彩不断,学生发出阵阵惊呼,非常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探究教学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化。
陈老师巧妙地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大气压强的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存在现象的原理解释。通过大气压魔术——隔空喝饮料进行导入,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很快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之后通过分组实验尝试借助已有的实验器材搜集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接着通过小组展示交流,从构建密闭空间—减小内部压强—形成压强差的思路去解释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整节课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并指向课标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学建模和科学论证思维的培养。再带领学生重温经典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并在课堂上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大小,也感受到了当时科学家勇于探索尝试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思维,要达到目的必须借助外界的刺激。蔡若维老师以“如何使水桶变形”为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以直观而震撼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整节课节奏把握紧凑,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科学情景是科学学习的催化剂。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习具有新鲜和真实的气息。在“覆杯实验”中,有同学提出“塑料片不掉落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拓展,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之后通过分组设计实验去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小组汇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再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点燃学生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热情之火,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关于大气压的现象,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课异构,躬耕深研。来自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课,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共同探索教学创新之路。依标施教,以生为本,以实验实践为教法,建模、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为主体。课堂精彩纷呈,师生共历学习的过程。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展示课结束后,两校老师们立即进行了评课议课研讨活动。蔡国盛老师、封培荣老师、王娜老师等对两堂课各抒己见,集思共研,肯定了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教学成果,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
此次“教共体”活动为实现两校资源共享,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