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细分领域,资产托管业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王家强 邵科 叶怀斌「中国银行研究院」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2期
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助力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资产托管业务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延伸,是现代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补充。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交易结构持续创新,机制设计更加复杂,多产品嵌套、多渠道借壳等套利问题层出不穷。资产托管业务以独立第三方身份,通过服务各类资管产品,嵌入“募、投、管、退”全流程,在最广范围、最大深度上发挥监督职能,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与其他监管制度一同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企业、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增长,全球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空间持续拓宽。资产托管业务作为财富资管行业下游,直接受益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托管品种几乎囊括了除现金、存款外所有的金融资产,包括公募与私募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资金、存托财产、跨境投资等。资产托管管理费属于非息业务收入,在经济衰退时非息业务往往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业务黏性,支撑商业银行跨周期经营。此外,资产托管业务轻资本、轻资产,风险相对较低,可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综合收益。
第三,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已成为连结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既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投融资信息交互、便利交易等服务,也可以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精准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疏通资金融通渠道,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风险资本参与科技融资提供了便利。此外,资产托管行业积累了海量数据,天然地与数字经济关联紧密,可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推动力。
国际领先资产托管机构的实践经验
美国资产托管行业现状
美国资产托管机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为代表的专业托管银行,以托管业务为核心,拓展财富资管等相关业务;另一类是以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为代表的全能型银行,将托管作为全链条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加强业务协同并不断加大配套资源投入。
从托管业务规模看,基于庞大的股票与债券市场规模,美国资产托管行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全球资产托管规模前三位的银行均位于美国。2023年,美国前四大资产托管银行纽约梅隆、道富集团、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规模分别为47.8万亿、41.8万亿、32.4万亿和25.1万亿美元,大幅高于同期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规模。
从托管业务收入看,2023年美国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托管费收入分别达129亿和95亿美元。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未披露相关数据,但根据资产托管规模估算,二者托管业务收入大致为50亿~100亿美元。除托管收入外,财富资产管理产品交易带来的低成本交易性存款也是美国资产托管银行利息收入的重要支撑。典型的交易性存款包括开放式基金、理财在托管账户中留存一定规模的现金,以应对投资者赎回;受托资产保留部分闲置资金等待投资机会等。银行利用这些存款可以拓展相应的资产业务获得利差收入。
从业务风险看,资产托管业务不占用资本,风险暴露小,在面对经济金融危机时表现出较强韧性。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曾多次组织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托管专业银行普遍表现出色。在2009年2月的压力测试中,纽约梅隆是三家可以抵御经济恶化情景的银行之一。
美国资产托管银行的业务经验
第一,重视资产托管业务战略制订。将托管业务提升至战略地位是美国头部托管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甚至发展成为专业的托管银行。以道富集团为例,作为美国首家专业托管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激烈的同业竞争,该集团于1970年放弃了全能银行发展路线,确立了专注托管领域的经营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道富集团逐步收缩银行网点,于1999年果断出售零售商业银行业务,彻底转向专业托管领域,并形成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通过集约化、流水化、标准化的运营体系,道富集团提升了资产托管业务的专业水平和运营效率,快速树立起行业口碑。
第二,资管业务与托管业务协同发展。纽约梅隆、道富集团、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均推行资管业务与托管业务协同发展策略。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长期以来形成了完整的托管与资管产品线,通过协同发展,全力保障客户资产安全,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在转型为专业托管银行后,长期系统性地开展资管业务与托管业务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以托管业务为基础,服务领域逐步从托管、估值、现金管理拓展到业绩分析、合规监管和运营外包,持续扩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2023年,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2.0万亿美元和4.1万亿美元,实现了托管与资管业务的“齐头并进”。
第三,通过并购强化规模效应。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形成强者恒强的良性循环。从行业整体来看,通过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托管银行收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处理,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各方运营风险和成本。通过投资并购积累规模效应是托管银行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1995年,合并重组前的纽约银行收购了摩根大通的托管业务,在与梅隆金融合并重组后,公司又陆续收购了劳埃德银行、PNC金融服务公司和泰隆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资管业务和服务部门。道富集团通过并购快速弥补弱项、实现跨越式发展。1973年,道富集团收购了波士顿金融数据服务公司50%股权,成为行业最早关注和使用大数据服务的托管银行。此后为了增强托管业务优势,道富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包括收购爱尔兰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苏格兰银行的托管或基金管理业务。依托系列并购强化规模效应,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快速成为全球领先的托管和资管机构。
第四,以国际化拓展盈利空间。国际化是托管银行扩展规模效应、提升边际收益的重要途径。在部分境内业务发展迟滞的时期,国际化为资产托管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增量空间。摩根大通是资产托管业务全球领先的大型综合银行,利用先进的系统和优质的服务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搭建了全球托管业务网络。为顺利推进资产托管业务海外布局,摩根大通同境外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市场基础设施和托管网络商保持密切联系并投入了大量资源。例如,在推进证券托管业务全球化的过程中,摩根大通积极推动自身托管系统与东道国资金清算网络和证券存管机构相连。同时,为提升证券托管的交易结算效率,摩根大通积极利用自身的地位影响境外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主持了美国全球托管人协会T+1工作组、欧洲金融市场协会T+1工作组,成为英国财政部加速结算工作组成员。自2011年以来,摩根大通海外托管规模占集团资产托管总额的比重始终高于30%,2013年海外托管规模占比一度高达45%。
第五,以IT为支撑培育核心竞争力。资产托管是信息技术密集型行业,托管服务系统平台是业务开展的基础。一个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资产托管系统是托管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发展全球托管业务的基础。国际头部资产托管机构历来重视系统的开发与升级,从系统层面保证业务的合规性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例如,2023年纽约梅隆在软件和IT设备方面支出18.17亿美元,超过其营业收入的10%,仅次于员工费用支出。纽约梅隆建立了四个创新中心来开发前沿IT系统技术,并通过“SM Mobile”的iPad程序在移动端为客户提供直观的资产组合与监管信息。纽约梅隆先进的IT技术也为其承接资管机构的中后台外包提供了有力支持,先后获得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金融同业的后台外包服务合约。道富集团托管业务高度依赖于系统与技术,每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中,所研发的My State Street平台,通过挖掘自身收集到的数据,帮助托管客户进行前台分析和风险管理,并提供合规报告。
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提升战略重视、分类施策。提高对资产托管业务的战略重视,将其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基石,充分发挥资产托管业务在市场连通中的纽带作用。适度加强行业整合,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整合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托管业务。针对不同托管领域分类施策,加大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的营销,将其作为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基础;巩固银行理财托管和信托托管业务;大力拓展养老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潜力领域的托管业务。
完善托管组织架构。参考国际大型银行托管组织架构,按照做优前台、做强中台、巩固后台的组织优化思路,打造涵盖前、中、后台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强化资产托管业务运营管理能力。可视业务开展情况成立资产托管运营中心,打造职责清晰、优势互补、备份充足、协同高效的运营组织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综合竞争力。
创新“托管+”产品服务体系。构建系统化的“托管+”服务体系,为资管客户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形成“托管+运营外包”“托管+投研报告”“托管+交易结算”“托管+风险管理”“托管+绩效评估”等增值服务体系,以资产托管业务为核心,在资产配置、负债管理、另类投资等领域不断推出各种新型投资工具,创新推动“托管+”服务体系的多维增长。
注重金融科技赋能,加强平台建设。更加注重金融科技赋能,持续完善资产托管业务平台。一是探索系统建设新模式,在解决营运效率问题的前提下,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新科技,增加系统建设第三维度,推动资产托管业务系统由运营操作型系统向可扩展的服务型系统转变。二是持续完善托管数据平台、流程管理平台和外接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资产托管业务数据中心。
拓展全球资产托管网络。随着我国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由贸易、投资带动的资本跨境流动将进一步催生对跨境资产托管业务的需求。我国大型银行应以自建和代理并重的方式完善全球资产托管网络。有效利用境外分支机构,加强与境外监管及金融基础设施的互动联系,开展境外资产托管业务。与境外头部托管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委托境外银行作为次托管行。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拓展QDII和QFII领域的资产托管业务。■
(责任编辑 植凤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