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计30931辆。同时,小米汽车宣布,其已与13家行业内优质运营商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共有102万以上的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其中,小米充电地图已经囊括80万以上的直流快充桩,覆盖城市365个,覆盖高速服务区88.1%。2024年以来,理想、鸿蒙智行已经稳住月销量破3万辆以上,销量让其他品牌望尘莫及。零跑和蔚来等众多后起之秀你追我赶。无论是“价格战”的主要发起范围,还是配置更新的范围也都集中在20万区间,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强度相当激烈。小米SU7标准版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自发布以来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2024年11月底,多名车主反映该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出现故障,导致不同程度的撞击、剐蹭损伤,甚至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也促使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了紧急措施。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共计30931辆(车辆型号BJ7000MBEVR2涉及18410辆;车辆型号XMA7000MBEVR2涉及12117辆;车辆型号XMA7000MBEVR5涉及404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以短信、手机APP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用户可致电小米汽车客户服务热线,也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官方在答网友问(第106集)中,回应小米SU7召回事件。其表示,“小米汽车永远把用户安全作为第一原则,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我们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小米汽车将不断的为用户追求更高的安全标准,致力于为所有用户带来更高品质、更安全的汽车产品。”针对召回时间问题,小米汽车指出,“11月14日事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确定了问题原因,为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引起的软件授时同步异常,并通过云端服务先实施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随后又在智能泊车辅助中加入了更多冗余保护策略措施,已确认排除风险可能。此后,又经过两个月的长时间版本反复测试验证,验证确认安全稳妥。在与主管部门沟通和协商后,本着对用户认真负责的态度,主动发起了本次OTA软件升级召回。”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下场造车,彼时小米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直言,“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2024年3月,小米SU7首款量产车型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和29.99万元。在雷军看来,“小米汽车将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2024年12月,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小米YU7”亮相,定位为纯电动多用途SUV,预计售价为30—40万元,将在2025年6—7月正式发布,新车还现身在工信部第39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2024年交付超过13.5万辆,2025年交付目标30万辆。自从4月交付以来,小米SU7月交付量持续攀升,其4月、5月交付量分别为7058辆、8630辆,6月至9月交付量均超过1万辆,10月至12月的月交付量均在2万辆以上。第三季度,小米集团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97亿元,跃升为第三大收入来源。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95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2亿元。在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17.1%,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环比上季度减亏了3亿元。按照规划,小米汽车的发布节奏是三年三款车型——纯电轿车小米SU7(2024年)、纯电SUV(2025年)和增程SUV(2026年)。首款车型小米SU7主打高端市场,后续两款车型逐渐转向主流市场,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小米汽车采用了和理想类似的方案——从高端到低端。具体来看,此次最新的实车图再次证实新车前大灯上部采用了镂空的设计,或是为了降低风阻,升级成为风道,十字的日行灯提升了颜值,前大灯组下方设计有导流槽。新车仍然提供有选装的拉花贴纸,体现出运动感,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根据申报信息,新车将推出双电机四驱版本,前后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220千瓦和288千瓦,最高车速可达253公里/小时,并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而标准版车型预计采用单后驱电机,电池为磷酸铁锂材质,供应商依然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雷军这样说道。本站从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获悉,2024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重要标准正在制定中,欢迎各优秀企业踊跃加入起草工作组。
联系人:王鹏 张鑫
电话:131-6170-8708(同微信)
电话:131-2690-4348(同微信)
邮箱:dcshlm2019@126.com
网址:www.dchsxh.com
出品 | 汽车产业委员会(www.cnevi.com)【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工汽车网立场,仅用于学习交流。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中工汽车网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