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月23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部分车型从今年开始将陆续交付其自研的中高阶智驾方案,包括高速领航和城区领航,其智驾自研团队正在冲刺最后的交付工作。本周有用户反馈称,比亚迪王朝和海洋App最新版本已上线“智驾考试”功能。
具体来看,该功能可通过视频教学帮助车主掌握智驾基本知识和功能使用,并通过考试进一步熟悉智驾操作。从APP的界面可以看到,智驾考试涵盖车道领航、高快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代客泊车、遥控泊车六大板块,车主可在App的“我的”菜单中查看学习。早些时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多次提及了“技术鱼池”理论。在他看来,“比亚迪研发累计上千亿,用技术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就捞一条出来。我们一直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2024年9月,比亚迪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希望于明年,将高阶智驾(高速NOA级)下放到10万元级(10—20万元)的车型上。这将是比亚迪智驾研发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节点,意味着其战略定力和速度不容小觑。在标准智驾平台上,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不论是城区道路,还是乡间小路,都能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智能驾驶出行体验;在整车智能平台上,比亚迪打造易四方泊车、易三方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是行业独特且领先的新体验,推动全品牌全面智能化进阶。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5022.5亿元,同比增加1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38亿元,同比增加18.12%;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3.6%,达到333.2亿元,平均每天研发支出1.2亿元,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600亿元。大多数情况下,汽车的净利润要远超过研发投入,但比亚迪同期的研发投入却远超净利润。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过10万名工程师,在智驾投入的精力应该有1/5的时间,智驾团队已有4000人,覆盖软件、算法、芯片、智能驾驶方案等方面,是特斯拉人数的5倍,和华为智驾团队的规模相当。一方面,比亚迪与英伟达、地平线,以及黑芝麻等主要计算平台展开合作,完善智驾零部件。另一方面,比亚迪旗下方程豹与华为签署协议,双方展开智能驾驶的联合研发,首款产品聚焦方程豹豹8,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而这只是第一步,后续旗下的其他品牌车型也有可能搭载华为智驾方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有责任推动中国智驾向前,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并在跨界融合下推动产业协同,扩大智驾“朋友圈”,形成更为高效的创新生态,提升中国智驾在世界的竞争力。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智能驾驶已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的不断提升,使智能驾驶正在经历快速迭代与技术突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到来。政策方面:《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武汉经开区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与示范运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先后印发,提供顶层支撑。技术方面: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示范区陆续认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极大地促进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企业方面: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因电动化转型成果初显,争相进行智能化升级;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为代表的出行服务企业,已在多地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在“聪明车”带来更加便捷、便利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智慧路”带来了关乎个人隐私和生命财产保护的安全风险。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要实现规模化都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首先,成本关。一套L2+的智驾系统成本,传感器、计算单元等硬件成本,加上整合地图采集、算法、数据、标注等人工投入折合成的软件成本,系统总成本约为36500元。高额的成本,推高了智能驾驶的成本,自然需要消费者买单。其次,技术关。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安全是高阶智驾规模化量产的三大安全要素。智能驾驶的核心是算法,而算法的研发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错和不断的迭代。在实际道路环境中,算法需要考虑诸如路况、天气、人行道、建筑物等多个因素。最后,安全关。当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功能越来越多,集成度、复杂性增加,涉及智能驾驶功能的交通事故、信息泄露事故比例逐渐增多。车企如何界定安全边界,做好安全与体验友好的平衡是个难题。王传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不只是自动驾驶,要在更大的汽车生态上做文章。相比手机的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在多个场景中实现,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生活便利。新能汽车在互联生态建设方面的需求更为紧迫和关键,行业应抓紧应用开发,让汽车成为个人生活的“第三空间”。本站从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获悉,2024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重要标准正在制定中,欢迎各优秀企业踊跃加入起草工作组。
联系人:王鹏 张鑫
电话:131-6170-8708(同微信)
电话:131-2690-4348(同微信)
邮箱:dcshlm2019@126.com
网址:www.dchsxh.com
出品 | 汽车产业委员会(www.cnevi.com)【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工汽车网立场,仅用于学习交流。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中工汽车网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