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智慧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及深度推进幼儿生成学习的课程组织能力,有效推进课程落实。12月4日与12月13日中午,我们开展了一场课程故事交流分享活动,在分享与研讨的思维碰撞中,提升理念认知。
小一班
水墨之旅
这一阶段的水墨活动,孩子们从初识文房四宝,到探索墨、宣纸的奥秘,自制笔具创作,玩滴管吸管,体验弹珠滚画与综合喷画。在这过程中,他们收获知识技能,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小二班
当孩子遇上水墨
小二班在“趣探水墨”部分,开展了精彩纷呈的集体活动。科学盐与水墨的互动,让孩子们目睹盐在水墨中绽放出别样的纹理,充满新奇;水墨与酒精的交融更是呈现出独特变化,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热情。
小三班
你好,萝卜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在《你好,萝卜》的课程故事中,既让孩子回归生活,又让孩子收获了新知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主动探索萝卜的种类及生长变化,更能够感知萝卜的多样性,并且在探萝卜、寻萝卜、玩萝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
小四班
和秋叶交个朋友
丰富多样的秋叶给予了班孩子探索、发现、表达的空间,孩子们会拾起一片落叶放在鼻尖,轻嗅着属于每片叶子的独特味道,虽然没有花的芳香,没有果实的甜意,却流露着秋天的气息。
中一班
自然有意思
从初识陶泥,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与陶泥来了一场亲密接触。他们用小手触摸陶泥,感受着陶泥的柔软与细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触觉感知能力,而且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泥塑创作中,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意愿,体现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理念。
中二班
小手塑泥韵
在开展的课程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观察、讨论、探索,进行思考不断梳理:1.随兴而为—捕捉兴趣 2.见难而进—追随发展3.好思而问—顺应需求。4.由衷而乐—尊重鼓励,共情分享,孩子们在整个课程中,沉浸在玩泥的乐趣里,回归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中三班
遇见南瓜
"一个南瓜,带给了孩子们丰收的喜悦、探究的乐趣、美食的体验、游戏的快乐,也带给教师支持孩子探究式学习的启示。春暖花开,我们将再次种下一粒"南瓜种子",带给孩子们更多未知而神奇的体验!
中四班
秋天里的马拉松
虽然亲子越野马拉松比赛已经拉下帷幕,但是赛场上精彩的画面,热闹的氛围仍然记忆犹新。回望整个过程,孩子们在了解规则、尝试并坚持下,感受着这项需要耐力的运动。每个孩子都挑战自我,见证了更好的自己!
大一班
让刺绣在指间生花
刺绣活动中,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动作、手眼协调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幼儿耐心、专注的良好品质。通过刺绣课程的实施,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刺绣的魅力,还在实践中培养了各种能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刺绣课程将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惊喜。
大二班
布的奇妙之旅
大二班从布艺角度出发,通过撕、剪贴、缠绕、服装设计等方式,带孩子们创造性的感受了布里生花的快乐,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无限的的想象力,让大二班的布艺之旅妙趣横生,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布艺世界。
大三班
探秘秋虫
在“探秘秋虫”的过程中,孩子们走出教室,踏入户外,用好奇的双眼探寻草丛里、树林间那些忙碌的小小身影。他们仔细观察秋虫的形态特征,倾听秋虫的独特鸣声,了解秋虫的生活习性和奇妙的生命历程,在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收获知识与成长,让小小的秋虫成为他们童年里一段独特而难忘的记忆。
大四班
神奇的种子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成人眼中或许毫不起眼,但在大四班孩子们的眼中却有着浓厚的兴致。从认识一颗种子开始,孩子们通过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自发地进行探究,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植物生长的认知经验,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分享结束后,老师们深入交流、反思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是否从“儿童视角”发现课程,以“儿童需求”审视课程价值;是否以“儿童学习方式”优化课程实施,反映实践智慧,支持儿童深度学习和有效成长。老师说:“老师们分享的课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支持,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交流讨论后,梁园长对此次课程展评中每位专任扎实实施班本化课程的态度表示肯定。课程故事是主题活动的升华与高级形态,它围绕幼儿已有经验、感兴趣的事件中衍生而来。我们需充分理解课程故事的含义,挖掘其价值,聚焦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支持她们深度学习。希望老师们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演绎更多精彩、有价值的课程故事。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创设了一个互动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还为老师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平台。教研探索之路很长,需要我们踏实走好每一步,秉持游戏精神多体验多思考,在教研中不断成长!
撰稿:小四班
一审:瞿晓炎
二审:梁俊娴
三审:邵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