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山地+旅游”,山地文旅沉浸营造路径解析

企业   2024-10-28 12:06   北京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请注明出处。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品橙旅游;人民网;澎湃网;腾讯网





步入新时代,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纯粹的视觉胜景、刺激的感官探险、独特的人文体验,山地凭借其景观美学形态、科考研究价值、康养生态环境及深厚人文沉淀,成为了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十大全球消费趋势》指出,城市居民不断寻求户外绿洲,以满足其心理和身体健康需求。


在户外场所就餐、运动、社交和放松,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兴起山系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旅行方式。

INTRODUCTION



一 · 山地的旅途价值探析


山地凭借其景观美学形态、科考研究价值、康养生态环境和深厚人文沉淀,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以山地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资源为载体和依托的山地旅游,成为大众自然休闲、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的首选。如今,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民众消费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山地旅游产业规模日臻扩大。


以贵州为例,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里因山而美,因山而名,山地,赋予了贵州最鲜明的生态“底色”。全省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峰林、瀑布、溶洞、峡谷、森林等类型多样、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山地文化。近年来,贵州持续将山地资源转化为优势动能,打造了贵阳和安顺“山地旅游+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黔西南“户外运动+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毕节“山地旅游+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等融合发展的山地旅游新业态,推出了攀岩、探洞、蹦极、滑翔伞、山地越野、翼装飞行等“山地旅游+”新产品新玩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永久落户贵州,已成为国际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交流合作的知名品牌、著名平台。根据《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初步测算,2023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3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04.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和41.2%,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113.8%和119.6%,“山地旅游+”红利持续释放,贵州正日渐成为山地旅游爱好者的理想秘境。


(图片:黄果树瀑布|来源:网络公开)


(一)户外运动胜地


今年,以贴近大自然为特色的露营,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出游方式,其中,独具特色的山地露营尤其受到年轻游客喜爱。马蜂窝发布的《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显示,山地露营各有特色,浙江省湖州市的小杭坑宿营地是一个处于山林深处里的隐世之地,有着“浙江小瑞士”的美誉,而自然景色同样优美的重庆市仙女山后山露营基地也有着高人气。


(图片:武功山|来源:网络公开)


江西省武功山的帐篷颇有名气。万顶帐篷绽放在青山碧草间、星空营地里、架空栈道上,独特的高山草甸环境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来此开展露营、溯溪、探险、滑翔等户外活动。武功山帐篷节已成为以露营为特色,融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户外赛事于一体的户外节庆活动。


登山、徒步、骑行、滑雪、滑翔、热气球、探险等多种户外运动,成为山地旅游的新亮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中国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1)》指出,疫情以来,山地户外旅游数据上涨163%,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山地旅游也由小众转向大众普及发展。


(二)康养休闲空间


山地拥有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是康养、避暑的休闲好去处。近日,四川省第十三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推出“清凉天府,安逸四川”夏季精品旅游路线,其中“一起森呼吸,山地康养游”森林康养休闲之旅,邀请游客登峨眉山、乐山、瓦屋山,体验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山地运动、康养度假等。


山地康养旅游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户外运动强身健体,更有森林休憩、温泉健身、山地避暑、医药疗养等康体养生,游客在山水画卷中享受静养与悠然。


温泉是山地旅游康养的重要内容,正从休闲娱乐型向康养度假复合型转变。以喀斯特地貌为典型代表的贵州,温泉资源十分丰富,贵州加快打造温泉文化浓郁、品味较高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康养特色鲜明、发展规范的温泉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运动相结合的贵州温泉康养特色模式。


炎炎夏日,寻找清凉之地又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避暑胜地多在名山大川,中国知名的四大避暑胜地,有三处是山地,即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和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如今,像长白山、黄山等许多山地旅游度假区都在避暑休闲上创新出彩,推出丰富的体验吸引游客。


(图片:张家界|来源:网络公开)


(三)感受文化魅力


许多名山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建筑、宗教寺庙、名人墨迹、传说典故、民俗风情等文化形式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山地旅游独具文化魅力。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这四座名山是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此外,中国还有五岳名山、佛教名山等,这些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山地旅游文化的代表。同时,山地旅游融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山地攀登、野外探险、健身娱乐、人文教育等为一体,是一种文明交流旅游形式,希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把文化内涵融入山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2022国际山地旅游日主题活动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文化是山地旅游者新型的消费内容、新的活动场景。到山里面去不可能只是看山,大多数人要参与一些文化活动。旅游是异地的生活方式,所以当地的非遗、当地的民俗,还有当地新时代的休闲娱乐的方式都应当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游客所共享,这也是增强山地旅游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以亲近自然、积极健康、多样体验等为特点的山地旅游是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中国旅游复苏创新的引擎,山地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旅游业者应开发适合慢生活、微度假的山地旅游产品,丰富山地旅游新业态,做精生态观光游,做强康乐养生游,做深文化体验游,做优度假休闲游。


二 · 山地旅游类型


(一)户外露营


过去一年来,各大旅游报告数据不断提及野奢、露营等关键词。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精致露营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到2025年将以12.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亚太地区预计年增长率更为显著。在2021年度十大玩法中,露营成为年轻人最受青睐的玩法。


(图片:户外露营|来源:网络公开)


事实上,最早的露营是一种野外生存技能,强调的是户外的体验和对自我的锻炼,带有教育功能。随着露营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营地建设的完备,露营的休闲娱乐功能也不断凸显。露营也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户外休闲运动之一,一家老小到营地去,接近自然,拉近彼此的关系,还可以进行户外锻炼。在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拥有超过1,600公里(1,000英里)的远足径,2468个露营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露营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二)房车生活


短视频平台上,含#房车 #房车旅行这两个关键词的相关视频播放量已合计超过200亿次,在TikTok上,#Vanlife话题相关内容浏览量已超过49亿。各大社交媒体上,房车生活逐渐成为备受年轻人瞩目的新浪潮和理念,它承载着向往远方、旅行、逃离都市等一系列象征意义。


(图片:房车生活|来源:网络公开)


在美国,3亿人口拥有近3,000万辆房车,房车是美国户外休闲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2021年度房车销售数量飙升,诸多汽车厂商纷纷发布Vanlife概念,房车市场还衍生出了租房车,共享房车的产物。受限于房车旅行的成本,目前房车还未成为大众旅行方式,但也逐渐开辟出一个更垂直的领域和商机。


(三)山地徒步


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强健的体魄,热衷在环境优越的野外环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攀岩、徒步、滑雪、山地骑行等各类运动。山地的地形起伏、海拔高差、地质地貌构成、生态自然环境都为开展山地运动休闲提供了绝佳条件。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山地徒步。


《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指出,徒步旅行是一种大众化的活动,能够满足人们重新发现大自然和出发寻根的渴望。在尼泊尔、法国霞慕尼等国家和地区,有着成熟的徒步路线,山地徒步也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国际山地徒步旅游指南》,对徒步步道建设、徒步工具及装备市场、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阐述,提倡依靠环抱发展轻旅游和徒步,对山地徒步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冰雪旅游,尤其是冰雪运动体验的热潮,相关的冰雪运动体验类景区受到游客关注。马蜂窝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冰雪”、“滑雪”等冬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均高于215%。基于疫情后人们对户外运动的需求、消费观的改变、冬奥会等原因,中国已成为世界国民滑雪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未来5年,中国的都市与室外滑雪场将有3亿人“走上冰雪”。


(图片:冰雪运动|来源:网络公开)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全球自由行报告》中提到,近年来,冰雪旅游逐渐呈现“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在“冬奥效应”的引领下,除了滑雪、滑冰之外,攀冰岩、冰雪探险、雪地马拉松、雪中漂流、寒地极限自驾、雪地摩托穿越等曾经小众的冰雪活动的吸引力也在不断飙升。马蜂窝“单板滑雪攻略”和“双板滑雪攻略”在春节假期的阅读量是入冬以来的三倍,冰雪旅游这一“冷资源”继续发挥“热效力”,成为南北两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五)山系生活


山地旅游是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中国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1)》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山地旅游发展的四个态势:山地旅游从小众精英型向大众需求型发展、从传统山地观光型向山地体验型旅游发展、从传统山地旅游产品向创新型山地旅游产品集群发展、从产业单一型向山地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报告也指出,家庭和小规模团队为主体的旅游者,将成为山地旅游的重要消费群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的组织结构模式。


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出游空间转向山地。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仅2021年上半年新签约的158个文旅项目中,就有40个与山地旅游相关。在此背景下,山地旅游将被赋予更多体验性、参与性内容,从而衍生出更立体的山系生活,成为未来旅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此外,山地度假屋、山地民宿、山地温泉等业态也将成为山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艰难困苦的时代,一代人的使命是走出大山。而在振兴富裕的时代,新一代人则用不同的方式欢迎游客们走进大山。年轻人催生新业态,新业态集聚新市场,新市场推动新社群的共建和共享,而山地承载和包容一切。如今,山地凭借其景观美学形态、康养生态环境和深厚文化内涵,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是人们健康多彩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国山地旅游市场活力涌动、创新不断、未来可期。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美编|梅兰妮
图文丨文献参考来源:沉浸城市;品橙旅游;人民网;澎湃网;腾讯网

责编丨蔡逸森

校对|庄昕昊

审核|卜希霆
声明|本平台登载此文和此图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本平台尊重原创与知识产权,凡转载或改编均主动标明出处;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平台原创、整合编辑的内容也可免费授权兄弟公众号友情使用,有需要的可以申请本平台白名单进行转载;或在转发时标注来源。携手共益,共创繁荣。


更美好的生活,更沉浸的城市


「沉浸城市」前身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由中国传媒大学卜希霆老师创办,致力于城市文化更新实践与研究、聚焦城市社会创新治理与实验、汇集文旅、文创、文博、沉浸城市等领域学术领袖与业界才俊,搭建政产学研用的共创平台。


投稿及联系合作邮箱|npc@imcity.net.cn;nucuc@qq.com

QQ|228582217 
微博|@卜希霆


卜希霆|文博&文创&文旅&沉浸城市&创意营造研究学者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沉浸式文旅业态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
国家艺术基金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意管理人才培训项目负责人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文化馆协会沉浸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智慧旅游沉浸式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乡村规划与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顾问专家
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及临空元宇宙研究所“数创智库”特聘专家
永定河文旅联盟智库专家&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智库专家
吉林省白山市科技顾问&山西省大同市文化传播顾问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学术顾问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中国广电媒体联盟学术顾问
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曾任)
中国传媒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基地主任(曾任)
《品牌价值评价农产品》国家标准(GB/T31045-2014)起草负责人
国家艺术基金“动漫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起草负责人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参与起草人
《雄安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专项规划》核心起草人
《雄安新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核心起草人
《容东片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策划》核心起草人
《大运河文化辞典(江苏卷》(待出版)编纂负责人
《中国街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起草负责人
《敦煌美育传承与创新发展白皮书》起草负责人
《琉璃烧造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方案编制项目》起草负责人
“创意营造”理论首倡者与践行者,复合性公共文化阅读空间——梦想书坊创始人


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推送的文章将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中,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击“在看”继续关注哦

喜欢文章再点个“分享”吧

沉浸城市
中国沉浸城市创意营造学术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