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纵横| “黎民百姓”的来源

时事   2024-11-04 06:44   陕西  


国学堂——

   
      黎民百姓,泛指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这个词组是怎么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百姓”,由百家姓引申而来。而黎民的来源,则需要多说几句。“黎”字是由“黍”字和甲骨文变形体的“人”字所组成。黍,俗称糜子,是谷类作物的一种。盛产于我国黄河流域的高原地区。要论品质,山西晋东南高平、长子、长治交界处的羊头山一带的“秬黍”最为有名,传说是由炎帝神农氏最早发现并栽培成功的,俗称“嘉禾”“嘉谷”。

  关于炎帝神农氏在羊头山发现种植嘉谷的事迹,古籍中早有记载。黍作物栽培虽然比粟作物稍晚,但因其耐旱保墒,更易于栽培、管理,收获有保障,因而几千年来,黍成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山西南部人民普遍食用的基本粮食作物。凡是种黍、吃黍的人,便称为“黍民”,后又演变成为“庶民”。“黍”字,加上“人”字,组合成为“黎”字,也引申为众多、广大之意。后来,“黎”与“民”连用为“黎民”,同样有众多、广大之意。

  黎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黎国的民众。远古时期,在晋南上党地区有个黎国。该国由九黎族首领蚩尤所占据,是一个从炎帝神农部族分化出来的,以种黍谷、吃黍米为主的部族。它自从攻占了炎帝的领地、古上党开创的“耆国”之后,就改“耆”为“黎”,疆域遍及山西南部、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经有关专家学者考证,黎国的都城为今长治县南部的黎岭村,又名羊头岭。黎国因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兵丁兴旺,黎民也一度成为“中冀”(远古山西统称冀州)一带社会地位最高的民众。

  尽管古黎国最终被末代炎帝(八世)榆罔联合黄帝轩辕氏打败灭亡了,但黎国的国号因其具有深厚的传统而保留下来,由炎族后裔所占据承袭,一直保留至春秋时期。而“黎民”一词则保留至今。“黎民百姓”,狭义上是指黎国的百姓,广义上则泛指普天下人民群众。





 

来稿请寄jiangmanbing@xawb.com

来稿注明地址、电话、邮编、身份证号、开户行、账号

【请关注我们】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关注晚报微报▲

阅读完整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晚报数字报。

晚报微报
《西安晚报》微信版。由晚报总编室维护,每天更新报纸版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