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健康   2024-11-11 09:00   山西  

偏头痛是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导致的高度失能的发作性疾病,已影响全球超过十亿人。其特征表现为中至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与生活。


在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实践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选择不当、治疗不足、安全性与耐受性不佳,以及因过度使用镇痛药物而导致的头痛慢性化。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与非药物治疗手段的进步,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策略得到了优化,涌现出多种新疗法。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制订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旨在进一步提升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效率。


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目的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快速且持续地解除头痛及相关伴随症状,恢复生活、职业、学习及社会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经济及医疗资源消耗。如果头痛发作频率较高,需结合预防治疗。


效评判标准

常用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包括:

①2小时内无疼痛;

②2小时内最困扰病人的伴随症状(MBS,即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消失;

③2小时后疼痛缓解,即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

④3次发作中至少2次有效;

⑤治疗2小时内头痛消失,且24小时或48小时内无头痛复发或未进一步服用镇痛药物。


偏头痛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1.选药原则:


偏头痛急性期用药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和特异性药物(如曲普坦类、吉泮类、地坦类、麦角胺类药物)。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首选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若按照推荐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服药后治疗无效、仅部分有效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的病人,则可选择特异性药物治疗,如曲普坦类、吉泮类和地坦类药物。


偏头痛急性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治疗推荐见表2和表3。



2.用药时机


研究显示大部分病人头痛发作后60分钟内疼痛强度就已升至中-重度,此时药物反应变差,故推荐对于发作性偏头痛,无论选择何种急性期治疗,都应在头痛出现后尽早使用,以提高急性期药物的疗效,并迅速缓解失能。


3.用药频率


偏头痛急性期用药需避免药物过度使用,若病人在应用预防性治疗的情况下仍存在药物过度使用,应调整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方案。


急性期药物及其用药频率通常为:

①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拉米地坦平均每周不超过2~3天,每月不超过10天;

②曲普坦类药物平均每周不超过2天,每月不超过8天;

③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平均每周不超过2天,每月不超过8天。


偏头痛急性期的非药物治疗

头痛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诱发因素等。目前有许多非药物疗法也可以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这些疗法可以与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在病人对常规药物治疗不耐受或存在药物禁忌时单独应用。


主要包括远隔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三叉神经刺激、枕-三叉神经联合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以及针刺、催眠、生物反馈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偏头痛急性期非药物治疗推荐见表4。


亚临床甲减

1型糖尿病低血糖管理

看图学医
记录一个从医者的诊后碎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