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谈论自然,
而不谈论文化。
无法谈论内在,
而不谈论超越。
无法谈论物质,
而不谈论精神。”
巴黎奥运结束后,很多人讨论为啥这届奥运观感这么舒适,像看了一场关于爱与平等的迷梦,同时点缀着巴黎的粉紫色滤镜。
看完奥运我正好看了《他乡的童年2》法国篇,从他们婴幼儿时期开始的哲学教育里,找到了一些松弛和自信的来源。
哲学是一门找不到标准答案的学科,核心在于跳出框架重新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
你所认为的美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怎样看待生命的流逝与消亡……对每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受的讨论都可以是哲学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总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blabla,那或许可以从法国的哲学教育里找到一些关于思辨与独立性的养育灵感👇
「不设门槛是为了等待提问」
《他乡的童年2》关于婴幼儿养育的部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国居民社区里一种叫“绿房子”的机构。
不同于一般的婴幼儿托管中心,它是四十多年前由精神分析师创立的,十分强调接待孩子的话语,哪怕是对蹒跚学步的小婴儿。
周轶君注意到“绿房子”的地上有一条醒目的红线,红线的一边可以骑小车,但骑过来有可能伤到在另一边爬行的小婴儿。
于是她问工作人员为啥不干脆设一个门槛禁止大孩子进入。
答案让我为之震撼:
“因为小朋友可以逾越这条规则,并看到当他逾越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回应孩子在跨越界限时提出的所有问题。”
也就是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规则就是等着人来打破的,打破规则根本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
你可以选择看到红线干脆就不过去了,也可以选择过去试试看会不会制造混乱、被身边大人阻拦。
想想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其实一样,更高效长远的沟通方式,往往不是强硬灌输大人自己的世界观、告诉小孩什么才是好坏对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行动会产生的结果」,从而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
独立性从哪里来?就从每一次小小的选择里构建起来。
「学哲学是为了成为不受局限的人」
法国篇有个片段拍摄于巴黎的九十五省,是一个相对贫穷复杂的区域,哲学工作坊的老师在这里和5岁小孩讨论“什么是幸福”,和9岁孩子讨论“什么是爱、爱是否会结束、没有爱我们还能继续生活吗”。
有的娃说“家人的爱比朋友的爱更重要,因为曾经遭受朋友的背叛”,有的娃说“爱是你自己的决定,不管对方的生命有没有结束”。
孩子们的哲学思考一点不比成年人浅薄。
当被问到哲学工作坊是如何激励小孩讨论的,老师坚定回答:
“关键是要保持中立的立场。因为大人的话分量太重了,会扼杀孩子的讨论,也就无法帮助他们独立思考。”
我惊讶发现被采访的所有法国老师重复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从普通的幼儿园老师、“绿房子”的工作人员、哲学启蒙书作者到味觉教育老师,一直反复强调:
不要设立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机会自己去思考、辩论、质疑、表达。
幼儿园老师说童年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会说话,我以为下一句要说“会说话就可以更好地社交了”,结果人家紧接着讲:
“因为词汇量足够以后,就可以说我不高兴、我不同意了。”
在他们看来,相互否定是表达中尤其重要的一环,甚至是会说话后首要重要的事。
理性的否定不一定意味着冲突,反而意味着可以清晰地告诉别人自己到底是谁、有什么不同、底线在哪里,从而更好地得到理解和回应。
当人们都能好好说话,争斗也就变少了。
关于为啥要去相对贫穷复杂的地区教授哲学,哲学工作坊的创办人说,就是希望孩子们知道不管出生在哪一个阶层,最终都可以成为一个不受局限的人。
「品尝食物也是为了表达自我?」
不仅仅要在教室里谈论苏格拉底和生老病死,法国人甚至把品尝食物也搞成了哲学讨论。
在法国北部靠近比利时的一个小镇,政府给孩子们引进了味觉教育,让孩子们聚在一起细细感受食物的颜色、香气、质地、味道。
在简单吃东西之外,你可能猜到了,这也是为了鼓励小朋友去表达各自的感受,比如由某种气味唤起的一段记忆,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我。
孩子们可以自由放松地发表意见,因为味觉上的喜好、偏爱、差异也完全不存在好坏对错,任何人的观点都值得被听到。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可以如何在家里聊哲学。
像我们大部分学校不提供哲学教育的家庭,如果你非要拉着孩子聊生死、谈道德、讨论我为啥是我,可能娃翻个白眼就赶紧跑了。
在那些宏大的哲学问题之外,或者可以和娃聊聊“品尝食物感受”这类没有标准答案的小话题。
比如当孩子问“人死了为什么要被埋起来?”,当然可以回答为了避免流行疾病,但如果想加一些哲学思辨,也可以问问“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话题的、你认为应该如何安置或埋葬更好?”。
还比如当孩子问“我为啥必须要上学?”,当然可以回答不上学就学不到知识、找不到工作,也可以问问“如果你是领导你希望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怎样可以更好地学东西?”
很多类似的小问题都可以延伸成一个小型的家庭哲学思辨会。
开头那段灰字是一个络腮胡大叔讲的,他是巴黎的某个绿化管理员,在参加完某场咖啡厅自发组织的哲学讨论会后周轶君问他:“参加这种讨论和你的工作有关系吗?”
是的,在每件事里找意义是我们老中人一生的课题。
而一生搞哲学的法国人强调:
这不仅仅只是讨论,更是一种唤醒精神的实践,如果你不喜欢探索精神世界,你永远不会快乐!
发人深省啊朋友们!
🎙️
今天是开学日,你家娃问“妈妈我为啥非要上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