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的那篇文章里(戳:无意中发现了一件尘封两年的往事),我讲到了Luna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的冲突的事情,以及我在家里的引导处理方式。
其中评论区大家对“观点和事实”这个底层逻辑很感兴趣,让我展开来讲一讲。
“观点和事实”,是一个非常简明好懂的思维模型。
它是科学精神的基石,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同时也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
我亲测学会了这个方法,无论是对孩子学科学术成绩的提升,还是强大健全人格的构建,甚至对于我们成年人日常与外界沟通和婚姻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跟大家分享这个理论框架之前,我也邀请大家预约一下我们在下个月的一场非卖货直播。
这场直播我们邀请了科技这条赛道的大拿专家,给各位家长聊一聊理科学习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内行干货。
为什么呢?
因为其实今天我聊的这个话题,跟理科学习以及科学素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天先不讲那么深,先聊聊“观点和事实”这个基础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事实与观点
什么是事实fact?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事实可被验证,且不因个人意见和感觉而发生改变。
比如:
天是蓝的。这只猫是黄色的。水的沸点是100度。
今天的午饭吃的是米饭和排骨。
《再见爱人》的这一集里,麦琳哭了。
Luna今天穿着一条红裙子。
小野和同学打了一架。
康乐今天把买的肉忘在了后备箱,肉臭了。
以上这些事情,都是事实。它们可以被多人佐证或交叉验证,也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但,真相只有一个。
对事实:要尊重、求证、开放,以客观态度看待。
什么是观点opinion?
观点是一种基于个人立场和情感的主观表达。
观点很难被验证,一般也没有正确答案。
比如:
这种天气真烦人。
这只猫好可爱。水太凉了不好喝。
午饭成天就吃米饭排骨,你就是偷懒。
《再见爱人》里麦琳真的很作。
Luna的裙子真难看。
小野在学校太霸道了难怪被打。
康乐根本就不在乎家里的琐事。
以上这些,就完全是个人观点。个人观点很多时候没有对错,但只代表个人意见,且可以被讨论或批判,同时也可以被忽略或者搁置。
对观点:要批判、理解、包容,以灵活心态对待多样性。
学习并运用“事实与观点”的方法
大人或孩子刚开始接触“事实和观点”的思维模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练习。
比如判断以下的六句话里,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1.猫是一种哺乳动物。
2.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是巴黎。
3.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
4.学习数学很无聊。
5.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6.你的家乡比我的家乡有趣多了。
以上6句话里,很显然2、4和6是观点。
所以当有人这样说话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心里认定——对方说的并不是事实,只是观点。
既然是观点,那么就不存在正不正确,而且第一是可以被反驳的,第二也是可以被忽略的。
平常在跟孩子玩或者聊天的时候,你也可以随时跟孩子练习区分事实和观点。
比如你说:“这个杯子是玻璃做的。”
孩子就可以说:“这是事实。”
你说:“这杯饮料不好喝。”
孩子就可以说:“这是观点。我同意这个观点。”
你说:“你是男孩。”
孩子说:“这是事实。”
你说:“你是个胆小鬼,可怜虫。”
孩子说:“这是观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你看,这样很快孩子就能建立起区分事实和观点的基础能力,而这种基础能力这也是发展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和基石,也能帮助孩子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缓解社交冲突。
我最初接触到“事实和观点”的理论,就是在Luna很小很小第一次上托班的时候。
那时候孩子话还说不太清楚,但外教老师第一时间就教给了孩子们这套思维方法,目的是用来解决很多孩子间的矛盾。
比如,小朋友A不小心碰倒了小朋友B的积木,小朋友B气得大喊:“你是丑八怪!你是坏人!”
小朋友A也生气了,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老师在带着小朋友们做情绪复盘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引导:
A碰倒了B的积木,破坏了B的作品,浪费了B的时间。这是事实。
基于这个事实,A应该向B道歉。
B说A是丑八怪,是坏人。这是观点。这个观点是出于B受到伤害时愤怒的情绪。
因为并不是事实,所以也并不值得A愤怒。但这是一句会伤害A的话,因此B在心情平复之后也应该向A道歉。
在学校里,孩子们经常会因为某个孩子一句无心的玩笑话,或者别人的评价而烦恼。
像上次我写的Luna遇到的那件困扰了她两年的事情,别的孩子说她的睡衣“幼稚”。这就是一个纯粹的观点,不管是出于个人审美倾向,还是某种情绪,还是别有用心,都只是观点而已。
Luna可以选择驳斥这个观点,也可以选择忽略这个观点。
但重要的是,她需要知道,观点不等于事实。
用“事实和观点”的方法
帮助我们分辨信息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的动态,甚至朋友转发的消息。而这其中,不乏一些真假难辨的内容。
这时候,“事实和观点”的思维方式就可以派上大用场,帮助我们清晰地区分什么是实际情况,什么只是个人的看法或立场。
例如,“某地的萝卜产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这是一个事实,任何人都能通过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得出这个结论。
而“萝卜比肉健康,老年人冬天要多吃萝卜”,则是一个观点。它反映的是说话者的情感和个人看法,而不是可以量化的、客观的事实。
事实是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而肉里有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存在谁比谁健康,老年人饮食要荤素搭配才合适。
举个例子,假设你看到一篇文章,说“某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失败,导致了贫困问题加剧”。
如果这篇文章只是一位评论员的分析,而没有提供相关的调查数据或官方报告作为支撑,那么这篇文章更倾向于是个人的观点而非事实。
相反,如果报道中有政府发布的贫困率统计数据和社会学研究的支持,那么它就更接近事实。
假设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某款新上市的跑步鞋非常适合长时间运动,穿着轻便舒适”。
如果这条消息没有提到任何数据或使用者的反馈,它很可能只是商家宣传的一部分,是一种观点。
而如果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多个运动员的真实体验、消费者的评价,或者有相关的运动科学研究和实验支持鞋子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那它就更接近事实。
但要注意,这里来自消费者或者运动员的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观点,也不能完全加以信赖。
我日常也是用这种方法去要求我们团队的小伙伴的。品牌给过来的资料,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大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真实的,也不是每个观点都代表了事实。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个人的分享,我们都需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去思考,分析背后是否有可靠的证据支撑。
如果没有清楚地区分事实和观点,就容易被误导,甚至传播不准确的信息。
现在老年人都很爱上网,我觉得把这套辨别“事实和观点”的方法教给老人,帮助他们甄别网络信息,避免上当或者被垃圾信息洗脑,也是非常有用的。
当然了,执行难度有点大,你们都懂的。
把“事实和观点”运用在
非暴力沟通中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也叫NVC)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的。
它的核心理念是在人际互动中减少指责、攻击和防御,通过关心彼此的需求和感受来促进相互理解,解决冲突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比较浅层次地理解的话,你可以把NVC当作一套优质沟通的傻瓜手册。这个方法用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或者其他关系里,都有奇效。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核心步骤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在执行层面上,先搞清楚事实和观点,也是这四个步骤是否能够成功的重中之重。
1.观察(Observations)
在冲突发生,而你想要跟对方沟通的时候,要描述具体的事实,而不是评判或解读。
这个步骤里,我们只说事实,不说观点。
事实:你昨天晚上11点回到家。
观点:你总是这么晚回家,根本不关心我。
事实:你在妹妹还在玩这个玩具的时候把它拿走了。
观点:你老这么欺负妹妹!
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将情绪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观点伪装成为感受。
事实引发感受:当我看到你昨天晚上11点才回家,我感到担心和失落。
观点混淆感受:我觉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事实引发感受:如果我是妹妹,这时候一定感到很伤心。
观点混淆感受:你这样不是一个好哥哥的样子。
3.需要(Needs)
了解自己未满足的需求,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对事实加以评价。
需求:我需要更多的陪伴,因为我觉得这对我们的关系很重要。
观点:你根本不在意我们的关系。
需求:妈妈需要你对妹妹更加友善温柔一点。
观点:你对妹妹太凶了。
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而不是模糊或隐含的要求,或是以观点为基础指责对方。
请求:你今天能早点回家跟我一起吃晚饭吗?
观点指责:你再这么晚回来就别进家了!
请求:下次你想拿妹妹手上的玩具的时候,请先问一句“我可以拿吗?”
观点指责:问都不问就拿走,这样合适吗?
以上的步骤,在由你来主导沟通的情况下非常适用。
如果沟通由对方起头,而对方一堆组合拳乱挥乱打,你也要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办法引导对方回到“事实-感受-请求”这条正轨上来。
我们蹭个热度。
比如在《再见爱人》里,葛夕对留几手说:“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爱我!”
留几手的错误回应是:“啊?这都感觉不到吗?什么玩意儿叫爱?”
使用事实和观点的方法论,应该是首先意识到,“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爱我”不是事实,只是观点。
如果他想要良好沟通,那么就要引导葛夕说出事实。
(以下是我编的昂,虚构的前提是留几手确实还爱葛夕)
留几手:“我们结婚这么多年,我竟然还让你觉得我一点都不爱你,你一定感到特别委屈和难过。”(确认感受)
留几手:“你能告诉我具体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我不爱你吗?”
葛夕:“你从来都不送我礼物,去年我过生日你没有任何表示。”(事实)
留几手:“对不起我让你伤心了(再次确认感受),去年你过生日我的确什么都没送,甚至没说一句生日快乐(观察)。知道作为我的老婆在特别的日子收到礼物能让你感受到我对你的爱(确认需求)。”
留几手:“今年圣诞节我打算送你一个很特别的礼物,请给我点时间看我的表现好吗?(提出解决方案)”
你看,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他俩的婚姻问题,但最起码是不是一次还算不错的沟通?
我们再来举个职场上常见的例子:
场景:同事总是拖延给你提供素材的时间,你对此感到不满。
传统表达方式:
“你怎么老拖着不给我?这样害得我很被动!你忙,我不忙吗?我家住大老远的!”
非暴力沟通表达方式:
“最近你有几次给我素材的时间都比我们预设好的时间晚(观察),这样加班那天我会半夜才到家(观察),这让我感到压力有点大,而且加班那天我特别累(感受)。”
“我需要大概三天时间来整理素材(需求),所以下次如果有可能延后给我素材,你能不能提前告知我(请求)?”
看一看,那种表达方式能收到你最终需要的结果?(不破坏同事关系的同时,下次提早收到素材。)
另外,我在非暴力沟通里学到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要提前预判一下,此次沟通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关系,还是单纯平息冲突。
如果目标是改善关系,这一套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方法论能帮助构建理解。
但如果对方情绪过于强烈,或这段关系并不重要(路人或者素不相识的网友),那么对对方表达的“观点”而非事实,选择有限的回应甚至暂时沉默也是合理的。
其实关于事实和观点的这套方法,拓展下去我大概还能再写一万字。
学会分辨事实和观点知识一个起点,用客观和科学观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批判性思维去完成独立思考,这是每个孩子,乃至每个成年人一生的课题。
当然,也是决定一个人即将拥有怎样的学业、事业和婚姻家庭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也是科学精神的价值之一。
最后再次邀请大家预约我们下个月的这场关于科学教育的重磅干货直播。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本身是个文科生,艺术生。
但同时在写公号、做博主的这十年里,我一直不厌其烦地跟大家强调尊重科学和循证的重要性。
我自己孩子的学科重要性排序上,科学也是被我排在和英语、中文并列重要的最前面的位置上。
因为我推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和理性判断的冷静而客观的世界观。
而科学方法的核心正是建立在证据、实验和逻辑推理之上。
这恰恰与我所认同的价值观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