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在帝制时代(也就是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的这两千多年里,教科书上称之为封建社会)这段时间里所表现出的政治特征,显得很不一样,具有鲜明的特色。
有学者总结出了七个主要的政治特征:第一,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帝国,比如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一旦灭亡,就彻底没了,帝国不会重建。但是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政治体制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在这两千多年里,虽然王朝更迭不断,制度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是其基本的政治体制却一直延续了下来,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风云变幻,一个个王朝虽然都灭亡了,但是一个帝制中国作为整体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岿然不动。谁都跳不出这个圈子,或者说也没有哪个统治者想跳出这个圈子。所以才说“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都用始皇法”,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绝不是寻常的帝王可以比拟的。
秦始皇
当然,这里我们要说下,这套政治体制并不完全都是秦朝独创的。早在战国时期,这套体制就已经初步形成了,秦朝建立后,它把这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把它推向了全国更广大的地域。所以说,任何一套制度,都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它一定是有前身的。大家记住一句话:凡制度必有渊源。
第二,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这比欧洲早了近2000年。科层制政府,也叫官僚制政府,这个概念是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政府官员分层分级根据一套办事程序行使职权,其权力来自相应的职务和地位,职责分明、权责清晰,辅之以考核制度。这是一套非血缘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马克斯·韦伯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官制开始被官僚制取代。朝廷官员从世袭的贵族逐渐变成了君主选拔出的专业官员,文官武官开始分职,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去管理,这些官员不能世袭,由朝廷支付俸禄,且要经过考核,能者上,不行者下。
在选拔官员的制度上,世卿世禄制瓦解了,代之以新的选拔制度,比如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后来汉朝开始实行的察举制,再到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最后到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一步步完善。
而这种性质的制度,在欧洲是到了近代才形成的,比如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正式建立了以考试为标准的严格的文官选拔制度。之前在欧洲中世纪,很多国家行政体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以世袭贵族为核心的血缘官僚集团。所以有人称中国是“政治早熟”,以至于后来都熟透了。
第三,帝制时代的中国有最为显著突出的强国家传统。就是说,在整个国家里存在的各个势力中,国家的力量、朝廷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超过任何势力。
你看其他的文明,比如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势力很大,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教权压倒了王权,而步入近代后,资本、民间社会的力量迅速崛起,从而取代了宗教,对国家权力形成了新的制约,最终形成了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还有像是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等,宗教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对国家的力量也形成了牵制。
但是在帝制时代的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一股可以同国家相抗衡的力量,任何想要对国家力量形成牵制的势力,最终只有一个结果:灰飞烟灭。朝廷不断防范、打击有可能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潜在力量,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
历朝历代都这么做,比如打压豪强、世家大族、游侠、商人,背后都有这种目的。而且有些还是一边打压,一边招安,胡萝卜加大棒,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不是完全消灭,而是逐渐将其纳入到国家力量之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收编了。这里面有代表性的就是豪族,就是势力强大的家族。如果想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看下崔向东老师的《汉代豪族研究》。
还有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十分盛行了,势力很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果呢?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先后灭佛,打击佛教力量,并逐渐将佛教纳入到朝廷管辖范围之内,这一时期形成的管理佛教的僧官制度,为此后历朝所沿袭。
帝制时代的中国的第四个政治特征是,在古代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地方,军事将领一般拥有决定性的政治影响力,比如罗马帝国,军队干政的情况很严重。有学者统计,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到337年君士坦丁去世,在这364年里,罗马帝国共历经了59个皇帝,其中死于军队之手或在军队哗变中死去的皇帝人数为26人,占总数的44%。
但是在帝制时期的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里,除非是内乱、分裂,武人可以崭露头角,对政治形成干涉。否则一直就都是文官掌权,由文官控制武将,军人在政治上处于附属地位。而且即使是有些乱世中的王朝,它们的开创者,之前是军人,靠军队上台的,但是继位后,马上就会开始重用文官、削弱武将。尤其自北宋之后,经过进一步的改革,文官把武将拿捏的死死的。
第五,世界上大部分帝国都是凭借军事征服以实现领土扩张,而帝制中国的开疆拓土,尤其是在北方的扩张,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自身汉化的结果。说实话,因为我没看到作者的原文,只是看到其他人转引总结的,如果原作者真的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其实不认同这个观点,不太准确。
首先,秦朝统治者不是游牧民族,它统一六国后,在其他地方的扩张,比如南征百越,本身也是军事征服。秦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版图后,后世历代中原王朝的扩张,基本上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无非就是四个地方:东北、蒙古、新疆、青藏。
秦朝疆域图
只拿东北、蒙古(包括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和蒙古国)为例,它们在北方,这个可能还符合作者的某些观点。比如在北魏、辽、金、元统治时期,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统治疆域在东北、蒙古这两个方向上,占据了蒙古的一部分;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占据了东北和蒙古的大部分地方;金朝是占据了东北全部、蒙古的一小部分,元朝是全占了,其中的金朝还是渔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
元朝疆域图
至于在其他方向的扩张,可能就不是很准确了。
第六、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在帝制中国时代的中华文明,宗教对政治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政府对各个宗教信仰相对比较宽容。
关于全世界文明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法。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全世界的文明分成7种或8种: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中华文明是其中最世俗化的文明,因为中华文明的根基不是宗教,宗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没有像其他文明那么大。而其他的文明差不多都是以宗教为核心的,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在西方文明里,欧洲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那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信仰思想和核心价值体系,连国王要想登基都必须要得到教皇的加冕,一段时间内,教权甚至压倒了王权。
伊斯兰文明里的阿拉伯帝国,这个帝国就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创立的,那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而中华文明显然和这些都不同,帝制时期的中国,政教分离,无论是统治集团还是平民百姓,你可以自己信,但是不能妄图利用宗教对政治实行根本影响,而且古代王朝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法家,这都是世俗化的理论学问,不是宗教体系。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了,佛教算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宗教了,但是当它势力过大,威胁了现实政治的时候,政治集团马上就做出了反击,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朝廷还创立了僧官制度,把佛教纳入到朝廷管理的范围之内。
第七,除了宗教外,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影响较大的商人阶级,在帝制时期的中国也不具备重要的政治地位,没有成长为独立的力量,对政治无法施加较大的影响。哪怕是商业化、城市化发展得特别好的、重农抑商不那么严重的宋朝,商人也没有突破这个限制。
以上这些特点,不少学者都提到过,比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美国汉学家顾立雅、英国政治学家芬纳,有的只是提出了其中几个,有的都提出来了。
这些特征也曾经受到过其他学者质疑,因为中国太大了,不同地域不一样,帝制时期延续的时间也太长了,不同朝代也不一样,总有人可以举出反例。但是当我们抛开中华文明内部的差异,从差异中提炼出这些共性,与其他文明尤其是和西方文明相比,那么中国在帝制时期所表现出的这些政治特征就会显得非常突出了。
比如,第七个政治特征,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掘中,当然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还是比较发达的,商人阶级腰缠万贯,城市数量繁多,在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不少的商业小城镇,一派欣欣向荣的感觉。从商业经济体量、城市人口数量来说,更是不知道甩同期的欧洲几条街。
但是一旦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相比,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当时欧洲的商业确实没中国发达,但是商人却能对政治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联合起来组成行会,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城市经过抗争还获得了自治,成为了足以和教权、王权相抗衡的独立力量,最终为欧洲步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
佛罗伦萨
而在中国,无论商业如何发达,商人多么有钱,可始终都不是独立的有组织的力量,无法对政治施加较大的影响,只不过是朝廷的附庸罢了,在国家权力的打击下,不堪一击。因此,第七个政治特征依然成立。
那帝制时期的中国为啥会形成以上这些政治特征呢?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鼎新老师,把目光投向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他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性条件(比如和古希腊和中世纪欧洲相比),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
进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的这八十多年里,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贾阶层则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这种政治体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在帝制时代的这七个政治特征,均与这种国家——社会关系的独特结晶形态密切相关。
那么这具体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以及不少学者都观察到的一点,中世纪的欧洲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存在着相似的社会情况——实行封建制度且战争频繁,但是相似的社会演变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欧洲出现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但是中国最终却形成了秦帝国的大一统和国家力量的一元独大。为什么会导致这种不同的结果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篇文章再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