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恩怨300年:从亲如兄弟到反目成仇

文摘   2024-05-10 18:00   北京  

最近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们,有几位想让我讲一下俄乌战争。国际关系,非我所长,而且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了,网上各种解读都有,我也没啥好说的了。

不过,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两国关系之所以会发展成现在这样,除了现实利益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历史恩怨。这哥俩儿在过去几百年里上演了一幕幕恩怨情仇、相爱相杀的故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历史上的种种恩怨,是解读当前以及以后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贴出一篇之前写的关于两国历史的文章,算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吧!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出一源,都属于东斯拉夫人。公元9世纪,在东欧地区诞生了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公国,这是现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前身。这三个国家都视基辅罗斯为各自历史的发端,现在已经是乌克兰首都的基辅被认为是“俄罗斯诸城之母”。

基辅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一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为妻,并宣布东正教为国教,要求全体人民必须信奉,史称“罗斯受洗”。先进的拜占庭文化开始传入基辅罗斯,给其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开始奠定了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宗教、文化基础。

罗斯受洗

基辅罗斯自成立后,不断开疆拓土,到了11世纪上半期,其疆域和国力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11世纪中期以后,基辅罗斯国力衰退,逐渐分裂出许多国家,彼此混战。1240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攻占了基辅,基辅罗斯灭亡。

此后基辅罗斯的东北部地区,处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的统治之下,这个地方的人们逐渐演变成了俄罗斯民族,并成立了莫斯科大公国,15世纪末,它摆脱了钦察汗国的控制,成为了独立的国家,并且之后发展成为了俄罗斯帝国。

而西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由于比较偏远,钦察汗国鞭长莫及,逐渐被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占领,这两个国家后来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乌克兰人自此就成为了被统治阶级,波兰人占领了乌克兰人的土地,把乌克兰人变成了农奴,还要求乌克兰人改信天主教,不许说乌克兰语。

于是,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反抗波兰统治的起义不断发生,乌克兰也出现了谋求独立的武装团体哥萨克,哥萨克的本意是脱离本民族的自由民,他们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由一些逃亡的农奴、城市贫民等不受政府管辖的人组成。

哥萨克逐渐成为了乌克兰反对波兰统治的领导力量,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抗波兰的统治。

赫梅利尼茨基

起义军一开始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还是无法彻底击败波兰,于是向沙俄求援。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条约》,乌克兰在保有高度自治权利的前提下,并入了俄罗斯。自此,便开启了俄罗斯与乌克兰此后三百多年相爱相杀的历史。

沙俄出兵援助乌克兰,开始与波兰交战,双方交战多年,最终在1667年,沙俄和波兰签订了停战协定,乌克兰被一分为二,以第聂伯河为界,东边归沙俄,西边归波兰。

虽然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但是沙俄是中央集权制的专制国家,因此从制度上就决定了二者的相处并不会很愉快。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了北方战争,目的是要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在战争期间,彼得一世征调了大批乌克兰哥萨克人参战,结果伤亡惨重,并且他还试图取消乌克兰的地方自治,这就引起了乌克兰人的强烈不满。

彼得一世

于是乌克兰与瑞典结盟,反抗沙俄,希望获得民族独立。彼得一世知道后,派军队镇压乌克兰民众,并借此机会开始取消乌克兰的自治权利。

他成立了小俄罗斯衙门,负责监督乌克兰造船业、行使税收和行政管辖权;派遣官吏待在乌克兰统领身边,他们也拥有否决权和裁判权;在乌克兰的战略要地驻扎沙俄军队。另外,彼得一世还在乌克兰推行同化政策,按照俄罗斯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改造乌克兰。

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在18世纪70年代-90年代,俄罗斯趁着波兰实力衰退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把被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也并入了本国,这样整个乌克兰基本上就都归属俄罗斯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很不喜欢乌克兰人,因此她在位时期,拉拢上层的乌克兰贵族,给予他们与沙俄贵族同样的特权,在乌克兰下层民众里推行农奴制。在语言文化上,还确立了俄语的官方地位,禁止说乌克兰语,禁止乌克兰文书籍的出版。乌克兰的自治权利基本上就被全面取消了,差不多成为了俄罗斯下面的一个行省。

叶卡捷琳娜二世

到了1917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俄发生了“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被推翻,乌克兰的资产阶级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脱离俄罗斯,并且获得了德国的承认。

而此时俄罗斯发生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掌权,成立了苏维埃俄国。为了尽快摆脱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布列斯特和约》,其中一条规定,苏俄承认乌克兰独立。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同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苏俄宣布此条约作废,苏俄红军进入乌克兰,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然而在随后与波兰的战争中,苏俄红军先胜后败,此后在签订的和约里,被迫将西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波兰。而东乌克兰地区此前已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1922年12月,加入了苏联。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据之前与德国达成的协议,苏联也攻入波兰,夺回了西乌克兰地区,将其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乌克兰再次完成统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全境被纳粹德国占领。直到1943年11月,苏军重新夺回了乌克兰。

在苏联时期,苏联中央政府向乌克兰投入了大量资金,将乌克兰建成了重要的工业基地,乌克兰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苏联一些严重的错误政策,导致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分离势力一直未消失。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确定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计划,发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农业补贴工业,要求农民把除了满足自家口粮外的粮食都交出来,国家要拿这些粮食出口赚取外汇以发展工业。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引起了农民极大的反抗,而作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受此影响更大,乌克兰农民反抗更为激烈,他们宁愿将粮食烧掉,也不愿意交出来。

于是斯大林采用暴力手段征粮,大力搜刮粮食,流放了大量乌克兰农民和异见知识分子。根据后来解密的档案资料,为了惩罚乌克兰人,1932年,斯大林没收了乌克兰所有的生产资料,比如农用工具、粮食种子等;封锁了粮食进入乌克兰的通道,不允许外面的粮食运进乌克兰;也禁止乌克兰人逃离。

最后导致乌克兰发生了大饥荒,数百万人饿死,直到现在乌克兰官方和民间还经常纪念这件事。这加剧了乌克兰人的民族仇恨情绪,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裂痕进一步扩大,乌克兰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以至于二战期间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甚至不惜和纳粹德国合作,以反抗苏联来追求国家独立。还有些民族主义者建立武装力量,既和德军作战,也和苏军作战。

二战结束后,苏联把大量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且在乌克兰大力推行俄罗斯化政策,迁入俄罗斯人,普及俄语等等。

这引起了许多乌克兰人的不满,乌克兰对苏联的向心力在不断减弱,到了1991年苏联大厦将倾之际,乌克兰趁机宣布退出苏联,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实现了百年夙愿。

了解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历史上的这些恩恩怨怨,我相信你对现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来源就更清楚了。

包括为什么乌克兰东西部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其实也是因为历史上乌克兰东西部地区经常处于分裂状态,处于不同国家、文化的统治之下,导致现在乌克兰西部中部地区的人们,乌克兰族占多数,主要说乌克兰语,在文化和心理上比较倾向西方;而东部、南部地区的人们,俄罗斯族占多数,主要说俄语,在文化和心理上普遍认同俄罗斯,这里也是乌克兰的重工业区,在经济上与俄罗斯联系紧密。


这也导致了自独立后,乌克兰政坛上形成了亲欧派和亲俄派两大政治势力,互相争斗,乌克兰的对外政策也是不断摇摆,在“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与“平衡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实用主义外交”两种模式中进行切换,从而影响了俄乌关系,这都能从两国过去的历史上找到根源。

所以说,世界上一些国家之间争斗的原因、两国关系走向,不仅可以从现实利益中找到答案,还可以从两国历史上看出端倪。

参考资料:

沈莉华《俄罗斯与乌克兰历史恩怨解读》

赵云中《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

王庆平《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


 

长河飞烟讲历史
历史学硕士 基于史料与学术研究成果来讲述中国古代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