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的阳历7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2024年小暑节气为7月6日22:19:49,甲辰年六月初一。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即还没有达到最热。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但一般小暑数天后,初伏就开始了。2023年初伏自7月11日开始。“三伏天”的热度尽管不尽相同,但总起来看却是一年间最酷暑难耐的日子,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岁时广记》把三伏天称为“三伏节”:“阴阳书曰‘夏至逢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扶,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是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该书还记载:“德公二年,初作伏祠。”俗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有时候进入大暑后一些地区会出现连阴雨天气,平均气温反而不如小暑高。农谚云“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小暑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出梅(如浙江省大约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连续一个多月的梅雨季节结束,天气放晴,艳阳高照,气温升至35度以上,开始进入炎炎盛夏。即使仍然持续阴雨或者“倒黄梅”,气温依然可达30度以上。华北等地气温稍低,但已然盛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分为三候。“初候,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小暑节气到来,风吹到脸上不再有凉意,而是热浪滚滚,让人躲而不及。“二候,蟋蟀居壁。”由于天气过于炎热,蟋蟀在田野间都待不住了,纷纷来到农家庭院的墙角下阴凉处躲避。《国风·豳风·七月》中专有《蟋蟀》一诗“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的月份采用的是夏历,与后来采用的汉历相比大体上晚两个月。八月即阴历六月,正是小暑节气,蟋蟀躲到庭院避暑。《淮南子·时则训》云:“蟋蟀居奥。”奥“即屋子的西南角,房子的深处,也是阴凉的地方。三候,鹰始击。”小暑节气到来,地面气温太高并向上蒸腾,连老鹰在低空中也能感受到热浪,从而不得不越飞越高,在清凉的高空中翱翔。《群芳谱》用的是“挚”字,即“三候鹰始挚”,“挚,挚击也。”“月令鹰乃学习,杀气未肃,鸷鸟始习击博,迎杀气也。”说的是小鹰学习高飞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气温更加酷热的大暑。说明了在漫长的自然筛选中,动物已经学会了应对不同节气所带来气候变化的本能。
蟋蟀是一个有故事的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地喇叭、地狗子、灶鸡子、孙旺、土蜇等,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据研究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一般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也有的呈绿色、黄色等。头圆,胸宽,触角细长,有咀嚼式口器。雄性大颚发达,善于咬斗。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发声时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使发音镜发生震动,发出声音。蟋蟀是独居动物,生性孤僻,一般只有在交配时雄蟋蟀才和一只或多只雌性蟋蟀居住在一起。因而,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必然会发生撕咬现象,以驱赶对方。一般先是竖翅鸣叫,以壮声威,随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或用足踢,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败时才告结束。蟋蟀的这一善斗特征使其在唐朝时就成为王公贵族赏玩娱乐之物。古人赏玩蟋蟀,往往依其气质和喜好而择。有的蟋蟀品种善鸣,赏玩人在夏季将其捉住放在葫芦内饲养,即使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季仍可听到其悦耳的叫声,给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有的人饲养善斗的蟋蟀,称“斗蟋蟀”。一般挑选个头大、野性足的雄性蟋蟀饲养,玩家择日摆下擂台,让蟋蟀咬斗,观者下注赌其输赢。斗蟋蟀的游戏始之于唐,明清时达到鼎盛,当时北京的宣武门、牛街、椿树上头条等都是有名的摆擂台、斗蟋蟀的地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促织》一文,说的就是明宣德皇帝爱玩蟋蟀,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地方官借机向老百姓摊派,“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陕西省华阴县的书生成名因蟋蟀而使自己的儿子差点丧命,又因蟋蟀而中秀才并飞黄腾达。此风至今流行,山东的宁津、宁阳等地就是盛产斗蟋蟀的地方,不仅在宁津等地有蟋蟀节、蟋蟀市场,还有国家级的蟋蟀玩家协会。宁阳的斗蟀大赛每年大约6万多蟋蟀爱好者到场,这一产业可使全县农民每年增收上亿元。特别是1999年斗蟀大赛被列入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后,宁阳蟋蟀更是声名远播。宁阳市民广场上有一名为“斗蟀图”的群雕,其中四个孩子在观看笼中斗蟀,一个孩子在旁边捉蟋蟀。五个孩子形态各异,神情专注,十分可爱,使人忍俊不住。
《诗经·国风·唐风》中专有《蟋蟀》一诗,说的是天冷了,蟋蟀要钻到屋子里取暖。当然只是借蟋蟀起兴而已,诗的内容与蟋蟀并无关系。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小暑节气到来,除了东北、西北外,其他地区都进入玉米、水稻、棉花等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阶段,以保证秋季高产。北方的春玉米开始灌浆并逐渐成熟,南方的早稻已经进入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后就要成熟收获,都要保持田间干湿有度,遇涝则可能导致减产。中稻进入孕穗期,应根据生长需要适当追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除新疆等西部棉区外,其他地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进入生长旺盛阶段,田间管理的要点在于根据需要进行追肥,促进棉铃成长,同时,及时整枝、打杈,以增强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农谚云:“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作物在这一季节对雨水需求量较大,如在小暑和大暑期间连续干旱,则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但在小暑节气内,尤其是入伏以后,一般雨水较为充足,一些地区称为“伏汛”。农谚云:“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因此,防涝抗涝是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田间管理的主旋律。同时,由于气候潮湿,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
小暑后天气酷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一般比其他季节消瘦,谓之“苦夏”。这时,适当吃一些凉性食物也是避暑的良法之一,如绿豆汤、凉粉、凉面等。绿豆汤不仅能够清热解毒,还能够提高肠胃蠕动能力,增进食欲。适合这个节气吃的应季蔬菜也很多,如苦瓜,不仅能够增进食欲,是夏季佐餐佳品,还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减少动脉硬化,进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对于“三高”病人尤为适合。西红柿含有丰富的抗疲劳成分,夏季食用能够减少身体自由基,缓解由于酷暑而造成的疲劳。莲藕是这个季节广泛生长的水生植物,三伏天中吃一盘清甜的桂花莲藕,既清凉又滋补。荷叶煮粥,清凉败火,是抗暑避恶之佳品。盛夏的夜晚难以入睡,可以喝一杯莲子粥或莲子汤,不仅安神助眠,还能够提高睡眠质量。看来,应时之物与所应之时总是相克相生,实在妙不可言。
有时候吃一些有利于出汗的食物,出透汗以后,也会感到神清气爽,起到避暑的效果。《魏氏春秋》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汤饼就是汤面。大热天连汤带水的吃一大碗面,浑身大汗淋漓,好不痛快。饭后用毛巾把汗擦干净,连脸色都好看多了。《荆楚岁时记》也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避恶。”六月炎热,故曰“恶”。吃汤面就是为了应对这种酷热之恶。《岁时广记》载,三伏天古人有“烹羊羔”的习俗:“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牢。”江苏徐州至今还有有“吃伏羊”的习俗,即伏天喝羊汤,与吃汤面异曲同工。三伏天来临,艳阳高照,连狗都躲到树荫下吐着舌头,这时食客们在阴凉处端上一碗滚烫的羊汤,撒上葱花、香菜末、辣椒面或胡椒粉,再配上一个烧饼,汤汤水水,西里呼噜,酷暑之恶随汗而出,实为避暑之妙方。据说,这个风俗自尧舜起就有了,民间自古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山东临沂也有类似的习俗。徐州人喜食狗肉,樊哙就是杀狗、卖狗肉的鼻祖,三伏天喝一碗滚烫的狗肉清汤,其效果和羊汤大约也是一样的。如果由于食用生冷食物过多而引起肠胃不适,熬一碗生姜水,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腹泻的作用。还可以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带走体内余热,从而具有防暑降温的效果。华北小麦产区自古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之说。小暑过后,新麦开始上市,新磨的面粉,麦香悠长,清甜可口,配上新鲜的蔬菜,既消暑又滋补,也给苦夏的日子增添几分无奈中的乐趣。
三伏天中,骄阳似火,挥汗如雨,人的体力消耗过多,容易精神不振,喝一杯绿茶也是可选的解暑妙方。绿茶不发酵,没有经过氧化,能够保留鲜叶的原始味道,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保存完好。三伏天期间湿气重,宜多喝绿茶,不仅去火,还能生津止渴,消食化痰。我国是茶叶原产地,不同时期的十大名茶中绿茶均占主导地位,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均为知名绿茶,其实各茶产区均可生产绿茶,目前纬度最低的茶产区为山东省,主要是日照绿茶和崂山绿茶,近年来诸城、蒙阴等地也在利用沂蒙山资源发展茶产业,重点是绿茶,质量均属上乘。盛夏到来,在浓浓的树荫下喝一杯香气扑鼻的绿茶,不仅解渴,还能消暑,使人心旷神怡。如果由于暑热伤胃而导致食欲不振,或者由于多食生冷之物而伤胃,还可以喝一杯半发酵的乌龙茶或者发酵的黑茶,如大红袍、铁观音、普洱等,铁观音中最好是保存多年的老铁,普洱中最好是熟普,其共同特点是茶性温和,具有一定的养胃护胃、调理肠道环境的功效。
古人关于小暑的诗词很多,大都是感叹其热的。其中,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名就叫《夏夜追凉》,可见诗人其时正在饱受夏日酷热之苦。诗的第一句为“夜热依然午热同”,连夜间都是那么热,真是无处可躲了。太热了,还是写一首诗吧,说不定能够稍解酷暑。即使不能解暑,转移一下注意力也许能够凉快些。
杨万里(宋)
夜热依然午热同,
竹深树密虫鸣处,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张说(唐)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韩翃(唐)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
朝辞芳草万岁街,
青青树色傍行衣,
远过三峰临八水,
残花片片细柳风,
相思掩泣复何如,
独孤及(唐)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耿湋(唐)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武元衡(唐)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唐)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节
元稹(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纳凉
秦观(宋)
携杖来追柳外凉,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
朱熹(宋)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
瓦碴晒成灰。
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西雨凄凄,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北
一阵黑。
不怕云彩顺风流,就怕云彩乱碰头。
乱云天顶绞,风雨就来到。
云彩乱绞头,下得没了牛。
午后西北黑云生,往往下雨还刮风。
云从西北起,狂风连急雨。
云从东南上,下雨不过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厚云连成片,当时把雨见。
云彩接太阳,大雨下三场。
乌云接驾,不阴就下。
黑云接了驾,就要把雨下。
云来接,龙王不得歇。
云彩接太阳,明天下一场。
云彩接老爷儿(太阳),有今儿没有明儿。
早烧雨,晚烧晴,乌云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烧,晚上浇。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云接得低,有雨在夜里;黑云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午后云上日,有雨在当时。
午后云遮,夜雨滂沱。
午后有云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扫帚云,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台云,不过三日雨淋淋。
云似炮台形,没雨定有风。
日出云如山,午后地不干。
早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
早晨遇云,不雨也阴。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东风云过去,雨下不多时。
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火烧云,晒死人。
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沉雷主连阴。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阴天夜无露。
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日晕雨,月晕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有晕下满盆。
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第五组: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