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的奴隶到主人的自由之路

文化   文化   2024-10-09 17:18   上海  




艺术家许峰


许峰(插图作者)

中国当代艺术家,1980年生于贵州江口。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北京,兔想想”童话世界创造者,“明兔”助学计划发起人,作品以温暖活泼的兔子形象被大众广泛认知,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等机构展出,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等不同领域。


总有朋友会问我,为什么总画兔子?我说,我这哪是在画兔子,分明是在画人呢,你看,兔子一直是食物链的最低端,它必须跑得快,才会幸免于财狼虎豹之口,必须三窟,全家才能稍有安全感,我们艺术家就是这只兔子。朋友一下就躺在沙发上,指着我画的这些兔子说,你哪是兔子呀,我们做企业的才是兔子呢,今天这样检查,明天那样规定,后天还得开会,我们还必须呆萌可爱,我们才是兔子。然后我说,其实大家都是那只既要跑得快又要温暖的兔子。朋友和我会心一笑。



1234567890123456789



Nonviolent
非暴力Ahimsa
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Compassion)
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马歇尔·卢森堡


许峰   悠游天地外   48x39cm  纸本水墨   2022


在通往情绪自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绪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必须不断努力让所有人开心。如果别人不开心了,我们会感到不安,认为自己有责任要为此做些什么。因而,我们很可能会把亲近的人看作负担。

这对亲密关系非常有害。我常听人们说类似的话:“我真的很害怕谈恋爱。每次看到伴侣处于痛苦之中,我就会受不了,感觉自己就像在坐牢,仿佛快要窒息了,只想尽快摆脱关系。”他们所认为的爱情,是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爱人的需要。刚谈恋爱时,伴侣通常能在自由的状态中欢喜友善地相处,这时的关系令人兴奋,融洽又美妙。然而,当关系变得“认真”起来,伴侣就开始为对方的喜怒哀乐承担起了责任。

许峰   大哥    直径33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9

如果我是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当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也许会承认:“我无法忍受在关系中失去自己。当看到伴侣遭受痛苦,我就会丢掉自己,接着就想摆脱关系。”如果我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承担对方的感受,便很有可能责怪对方破坏了关系,我可能会说:“我的伴侣太黏人,这让我们的关系太紧张了。”

在这样的情形中,另一半大多要么抗拒指责,要么默默地收下了指责。后者更糟糕。其实,伴侣可以选择同理倾听我——一个正在经历痛苦的情绪奴隶:“你想呵护我们的关系,又不想把它变为责任和义务,这巨大的挑战让你感到恐慌……你认为你必须要照顾好我,这让你感到失去了自由。”如果对方反过来指责我说:“我的要求过分了吗?”那么,双方都很有可能沦为情绪的奴隶,让关系更加难以为继。


许峰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68x68cm  纸本水墨  2022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并牺牲自己、成全对方,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想到自己压抑了数不胜数的需要,鲜少按照内心的呼唤来行事,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我把这个阶段戏称为“面目可憎”的阶段。因为此时的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特别容易给出一些招人讨厌的回应,例如:“这是你的问题!我不对你的感受负责!”我们已经清楚知道,自己并不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却还没有学会如何用一种不被情绪奴役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虽然脱离了第一阶段,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有需要,却可能还是会对怀有需要心存恐惧和羞愧。因而,会以一种听上去硬邦邦、不通人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有一次,一位年轻女士在工作坊休息期间向我表达感谢,说她很高兴认识到自己也曾是“情绪的奴隶”。工作坊重新开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个练习,这位女士却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宁可做点别的。”我意识到她正在行使新发现的权利——表达自己的需要,即使她采取的方式与他人的需要相冲突。

《清冷》 布面油彩
60cm
2017


为了鼓励她理清自己想要什么,我问她:“你想做点别的,即使那会与我的需要相冲突,是吗?”她想了片刻,接着有些结巴地说:“是的……嗯……我的意思是……不是……”她的困惑正说明了,处于“面目可憎”阶段时,我们还未能意识到情绪自由不只是表达自己的需要。

这里,我想讲讲我的女儿玛拉在成长中的一段经历。一直以来,她是那个对他人的要求百依百顺的“完美小女孩”。意识到她时常为了讨好他人而压抑自己时,我想鼓励她更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当我一开始谈到这个话题时,玛拉哭了,她无辜地申诉着:“但是,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尝试让她明白,相比委曲求全,真诚待人是一份更加珍贵的礼物。同时我也向她展示了当他人生气时,她可以如何同理对方,而无须为他们的感受负责。

不久以后,我就发现玛拉开始有了变化。有一回,学校校长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玛拉因为在学校的穿着与他发生了口角。校长对玛拉说:“年轻女孩子不能这样穿衣服!”而玛拉却回答他:“不关你什么事!”我可真想为之庆祝!玛拉正从“情绪的奴隶”成长为“面目可憎”!她开始敢于冒着得罪别人的危险表达自己的需要。当然她还要继续学习如何在表达自己需要的同时,尊重他人的需要。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眯》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17


第三阶段:“情绪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再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来回应他人的需要,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慈悲与爱而相互给予。我们既不再为他人的感受承担责任,又能全然地为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责。同时,我们也明白,若牺牲他人,我们也永远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既清晰表达自己,又同样关心他人,从而实现我们的情绪自由并与他人建立连结。

《逐》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9


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看见感受背后的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会刺激我们的感受,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来接收:(1)指责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与需要;(4)体会他人在消极的话语下隐藏着什么感受与需要。

评判、批评、分析和论断他人,都使我们疏远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当人们听到批评,往往会以自我辩护或反击来回应。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中,我们时常会因为看见和袒露自身需要遭到强烈抨击,因而对表达需要感到害怕。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社会文化将她们塑造成了只懂照顾他人而无视自己需要的样子。

在通往情绪自由的成长路上,许多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绪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2) “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或需要;(3)“情绪的主人”——我们全然地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牺牲他人的福祉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手稿489》  纸本综合材料
33cm
2018


非暴力沟通实例

一位非暴力沟通学员在一家食物银行作志愿者。有一天,一位年长同事在看报时突然气冲冲地说:“我们需要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听到这话时,她吃惊不已。

在过去,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她都默不作声,只是在心里责备对方,然后再到别处处理自己的感受。这一次,她想起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去试着聆听这番令她震惊的话背后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学员:(首先向同事确认观察)你正在阅读报上有关“少女妈妈”的报道吗?
同事:是的,有这么多少女未婚怀孕,真不可思议!
学员:(接着试着聆听同事的感受和需要)你感到担心,因为你希望孩子能生活在环境稳定的家庭中是吗?
同事:那当然!你知道吗,当年我要是敢这么做,不被我爸爸宰了才怪!
学员:所以你想到在你的那个年代,少女未婚先孕会遭遇什么?
同事:难道不是吗!我们都知道未婚怀孕会有什么下场。我们可不像如今的女孩子,那时我们整日都对意外怀孕担惊受怕。

《一切》  180cmx7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学员:你很生气,因为这些女孩子根本不害怕怀孕会带来什么惩罚?
同事:怎么说呢,至少当年的女孩子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就不敢乱来吧!报纸上说有的女孩为了怀孕和不同的男人睡觉。她们倒好,生了孩子让我们来买单!
这位非暴力沟通学员从同事的话中听到了两种不同的感受:一方面,对一些女孩故意怀孕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对纳税人要为这些孩子买单感到气愤。她选择先同理其中一个感受。
学员:想到现在的女孩面对怀孕,不像你们从前那样顾及名誉、后果和经济条件,你有些吃惊,是吗?
同事:是的,你猜最后是谁为这些孩子买单?
同事的震惊之情多半已经被听到,便转而谈论她的愤怒。通常,当人们有许多感受时,会反复回到那些还未被听到的内容上。因此,聆听者无须一次把所有不同的感受都反映给对方,而是可以在每一个感受浮现时给予同理倾听,情感也会随之持续地流淌。
学员:听上去你感到气愤,因为你希望纳税人的钱能有更好的用途,对吗?
同事:那当然!我儿子和儿媳想要第二个孩子。可是,生养孩子太花钱了,虽然他们都有工作,但还是生不起!

  《重新呼吸 上》 47cmx7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0年

学员:想到这事你感到难过,你很想再要一个孙子或孙女,是吗?
同事:是的,但不只是我想要……
学员:……你还希望儿子可以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即使这位学员只是猜对了部分,她依然继续同理倾听同事。同事因此得以充分表达自己。)
同事:是啊,做独生子女也是挺凄惨的。
学员:我明白了,你希望凯蒂能有一个小弟弟?
同事:是啊,那该有多好呀!
就在那刻,这位同事似乎有些释然,她开始安静下来。学员惊讶地发现,尽管自己依然想要发表不同观点,内心的紧迫与紧张却已经消散了不少,因为她不再有“敌对”的感觉了。她理解了同事的想法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与需要,这时仿佛她们不再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接着,学员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开启她的表达。
学员:你知道吗,当听到你说“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观察),我感到非常害怕(感受),因为我希望我们都能从心底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需要)。来我们这里领取食物的人,有些是未成年父母(观察),我想确保他们在这里是受欢迎的(需要)。你是否愿意告诉我,当你见到塔夏、艾米以及她们的男朋友来这里时,你是什么心情?(请求)


《重新呼吸 下》 47cmx7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0年


她们持续交换了一些看法,直到女学员确信,她的同事从心底关爱与尊重那些未成年父母,并愿意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她学习到了可以用诚实与相互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和对方不同的看法。

与此同时,同事也感到欣慰,因为她的担忧也得到了充分的聆听。通过不带敌意地交换不同意见,她们增进了相互理解,关系也变得更亲近了。如果没有使用非暴力沟通,她们的关系也许就会恶化。


许峰家人在展览现场合影


练习三:体会需要

在以下例句中,说话的人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 “你把公司文件丢在办公室地上,这让我很生气。”
2. “听你这么说,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需要受到尊重,而我认为你那些话是在羞辱我。”
3. “你来晚了,让我很郁闷。”
4. “你没法来吃晚餐,我感到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共度这个夜晚。”
5. “我感到失望,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 “我感到挫败,因为我原本希望这件事情能够进展得更快些。”
7. “人们在背后议论我,这让我感到伤心。”
8. “我很高兴你获得了那个奖项。”
9. “你嗓门那么大,我很害怕。”
10. “感谢你让我搭顺风车回家,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兔想想与哆啦A梦》45cmx64cm  纸本水墨   2020年

以下是我对练习三的回应:

1.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在我看来,说这句话的人是在暗示,是对方的行为导致他/她的感受,而非他/她本身的需要或想法所致。若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他/她可以说:“当你把公司文件丢在办公室地上,我感到生气,因为我希望重要的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一致。
3.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说话者如果想要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或想法,可以说:“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本来希望我们可以坐在前排的位置。”
4.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一致。
5.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说话者如果想要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或想法,可以说:“你没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能信任你。”
6.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一致。
7.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说话者如果想要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或想法,可以说:“人们在背后议论我,我感到伤心,因为我希望得到欣赏。”
8.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说话者如果想要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或想法,可以说:“你获得了那个奖项我很高兴,因为我一直希望你的努力能得到认可。”
9.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不一致。说话者如果想要表达感受背后的需要
或想法,可以说:“你大声说话时我很害怕,我需要安全的环境。”
10.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看法一致。


SELECTED
精|选|推|送












一甸艺术
为当代艺术提供国际化的交流展示平台,致力于当代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