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债券说起。今天终于全线大跌。
有人可能会把原因归到央行的约谈上。
但问题是,没有上述新闻,难道债券就不会跌吗?
在我看来,债券的下跌几乎是必然。事实上,咱们的固收+组合昨天已提前减仓债基,买入港股。今天港股也大涨了。
我当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的操作只是基于对收益和风险的理性考量。
国内的债基,总体看来,实际持有的是3年以下的国债。
事实上,所有债基的集合,和3年以下国债的走势非常接近。具体如下图。
换言之,如果你买入了一大堆债基,并取得了市场平均水平,那就约等于买了3年国债。
那么问题来了,3年国债未来的潜在收益是多少呢?
根据利率曲线,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
未来3年的收益,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3.5%。而这正是现在买入债基的终极收益。
抛开过去几年债基的暴涨,抛开短期狂热的情绪,抛开追涨的动物心态,回归理性,回到常识,单纯分析上述数字,大家觉得如何?
只能说,债基当下的潜在收益很低,配置的意义很小。
毕竟,A股仅仅从3300点冲到3500点,就有6%的收益率了。而且可能几天内就实现了
最重要的是,哪怕股市不涨,只要上市公司产生利润并分红,收益就明显优于债基了。
为什么我们把债基换成港股,因为港股依然便宜。现在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的股息率是高于6%的。持有3年,则接近20%。
如果看回撤的话,红利类指数的回撤普遍较小。还是以港股央企红利为例,过去5年的最大回撤也就在20%左右。
到这,我们还可以做个综合对比。
债基这边:
极端熊市,最大回撤在1%左右(历史数据);
极端牛市,最高收益是未来3年撑死3.5%。
股基这边,以红利为例:
极端熊市,最大回撤在20%左右;
极端牛市,收益为保底20%的股息+牛市涨幅(保守假设未来3年仅涨20%),总收益40%。
综合收益和风险,答案是很明确的,港A股特别是红利指数的性价比明显更高。
这才是我们减仓债基、买入港股的核心原因。
当然,有些朋友特别害怕回撤,偏要持有低收益的债券,那我也能理解。
根据进化过程,人类有三层脑,即蜥蜴脑、猴子脑和智人脑,分别对应了本能、情绪和思维。
很多人思考问题,特别是资产涨跌这种切身利益时,往往会使用蜥蜴脑和猴子脑。
对于野外生物而言,受伤就意味着高死亡率。因此,这两种脑会规避风险,即使收益明显超过风险
另外,和很多朋友想象的相反,A股和港股还有大量的公司在藏利润或藏资产。
比如某互联网公司。全力以赴搞AI,所以不愿意分红。但其实它每年现金流完全能覆盖AI的支出,以至于账上的现金不断囤积。目前仅账面现金就已经达到了市值的60%。
再比如某国资零售购物中心,实际现金流是账面利润的1.5倍,不动产(各地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真实价值是账面记录值的3倍。虽然拥有良好现金流和庞大的资产,该公司却没有动力释放价值,分红也不大方。
上述公司,过去这么干都是OK的,也没有制度来约束。但今年起,从证监会到国资委,均发出了明确文件,要求进行市值管理。
特别是央企。过去的目标是经营好、增长快,市值不作考核,而现在的目标是市值表现也要好,要减少破净的情况。
在这种制度要求下,央企提质增效、增加股东回报的动力必然会大幅增加。央企改革ETF(512950)的概念也有了实际意义。
总之,站在当下,无论从股市性价比的角度,还是从股息分红的角度,亦或者从央企改革的角度,都应该坚持股市仓位,而非无脑追涨债基。
最后我想说,很多朋友特别在乎A股点位。冲击3600时激动万分,回撤3300时焦虑不安。
在我看来,短期的点位波动从来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国内资产中,潜在价值最高的几乎只有股市了。
当下的债基(包括存款理财)等资产,风险确实很低,但潜在价值更低。
买债基或存款理财最大的风险,从来都不是什么回撤,而是踏空股市、错失高额股息的风险。
如果再要说一个风险,那就是在股市暴涨后盲目追入、被套牢的风险
报下格指2.14,投资机会A+。感谢各位点赞、喜欢和分享支持。各位的喜爱,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