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长春
导读:
几件古朴典雅的绣品,讲述着86年前的尘封往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每一块精致的桌布,每一块镶边的方巾,都是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述说着古老而温暖的故事,见证了中加、中澳人民的友谊。
在海外漂泊多年之后,这些作品回家了,回到她们的出生的地方,永不再漂泊。每个参与促成回归的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华西历史、对成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深情与大爱。让这一块块珍贵的绣品永远焕发友谊和文明的光彩。
请看邓显昭教授之子邓长春先生讲述绣品回家的故事。
----编辑 汉有游女
2005年,父亲邓显昭87岁时翻译了他1948年做华西大学医院住院医师时骨科指导老师加拿大医生拉尔夫-爱德华-奥特布里奇(Ralph Edward Outerbridge)的夫人写的日记《月亮门之外》。 照片由女儿Judith Outerbridge Wallker 提供
《月亮门之外》书和父亲的翻译手稿。邓长春拍摄
父亲的翻译手稿的前言,序言。邓长春拍摄
认识朱迪思
父亲去世后,我在整理、校核翻译稿时从书中认识了朱迪思.奥特布里奇女士。
2015年5月10日下午3:30,我去墨尔本拜访了Judith Outerbridge Wallker。 邓鹏 拍摄
今年在墨尔本,成都出生的朱迪思.奥特布里奇.沃克女士向我讲述86年前她妈妈的故事:
邓鹏 拍摄
1938年7月17日,新婚不久的加拿大医生拉尔夫-爱德华-奥特布里奇(Ralph Edward Outerbridge)中文名:姚守仁和妻子玛格丽特-奥特布里奇(Margaret Outerbridge)前往中国成都服务。
照片来自《月亮门之外》
那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上海,传教士们入川的长江至三峡水路已经不能通行。他们改道,经香港-越南海防-河内-云南-重庆,历时3个月到达成都。 1938年10月,日军又占领了广州、武汉,这时大半个中国已经沦陷。地处华西地区的成都也因为难民暴增,物价暴涨,教会的慈善基金面临断炊,残疾儿童、孤儿院随时可能关闭,就动员传教士太太们用真金白银购买绣品以度燃眉之急。 1938年11月12日,姚守仁和妻子玛格丽特刚刚到成都一个月,教会慈善机构便邀请华西坝的外国老师的夫人们到城里参观位于成都西二巷的基督教盲哑学校,玛格丽特也一同前往,看孩子们刺绣和制作蕾丝。 初冬的成都有一点寒意,残疾女童的刺绣动作深深吸引着玛格丽特,孩子们黑色的眼珠齐刷刷地看着一群西方的阿姨,充满好奇和渴望。“我非常喜欢孩子们的作品,买了漂亮的茶巾,还有餐巾。茶巾有两英寸的手工蕾丝边,中心是刺绣的,角落有镂空,太漂亮了。”(来自:玛格丽特日记)玛格丽特购买的刺绣桌布。邓长春拍摄
“孩子们有饭吃了!几张刺绣的桌布可以解决孩子们一年的米钱。” 成都妇女传教会(Woman’s Missionary Society )的女传教士激动地说到,这次慈善义买活动取得救命的效果。 1940年2月18日 星期天,那天早上我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空袭,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和教堂挤满了伤员。我们总是害怕晴朗的夜晚,因为上帝的保护罩(四川盆地上空低矮浓密的云层)不在了。下午晚些时候,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大约八点钟,我乘坐黄包车去了W.M.S医院(仁济女医院),就在日本人向城市投放炸弹的时候,孩子在午夜前十一点钟出生了,奥特布里奇小姐来了。
照片来自《月亮门之外》
八十四年后,日本人轰炸成都时出生的朱迪思.沃克女士在澳大利亚 墨尔本的家里向我讲述她妈妈珍藏残疾儿童绣品的故事。
朱迪思.沃克讲述:
1950年11月28日,我父母结束了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工作,带着10岁的我和这些绣品横跨浩瀚的太平洋回到加拿大温哥华,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妈妈舍不得使用这些从成都带回来的珍贵绣品,一直保存在箱子里。
母亲因病于1984年初春离开了我们,父亲也于1990年8月8日离开我们,父母留下的珍贵物品包括大量书籍文献和数百封原始信件,作为他1938-1951年间服务华西医学的见证物品,现保存在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John Munro 特藏部。
我带着父母心爱的纪念物品再次从加拿大南下,跨越太平洋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就像加拿大的枫叶随太平洋上空的暖流飘到南太平洋。心爱物品在我的身边,就像父母还在看着我,我感到很亲切!
这些物品在我们家已经保存了86年了,你(邓长春)的出现,我认为是时候让它们回到中国 四川 成都。它们属于成都,属于那些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妈妈的残疾女孩。朱迪思.沃克的嘱托太重了,时间跨度86年,两次跨越太平洋,它已经远远超越了物品的价值,它代表的是中加、澳中人民的友谊,将由我再次跨越南中国海把“友谊”带回家,澳大利亚的“考拉”也随着爱的暖流飘向中国 成都,期待与大熊猫握手,这是跨越时空的大爱,让我感动!朱迪思.沃克介绍绣品并慎重地交给我。邓鹏拍摄邓鹏拍摄 在朱迪思家的客厅里,我仔细观看和抚摸绣品上的图案百感交集。我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微信联系上王曙生老师,告诉这件事情,我说:朱迪思想捐回成都,回到它的出生地。回家之路
2024年11月17日晚上21点20分,我乘坐四川航空从墨尔本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3U3886航班回成都,当飞机滑向起飞跑道时,我在心里默默地对绣品说到:我们走,回家去。
10小时50分钟的航程我无法深睡,脑海里不断出现朱迪思的讲述:它属于成都,应该回家。
18日早晨5点10分,随着空客A350-900飞机着陆的轻微震动,飞机降落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舷窗外一遍漆黑。我说:到家了。眼泪抑制不住就掉下来,旁边座位的年青人说:叔叔你不舒服吗?,他哪里知道我此时的心情,我说:不,我很好,谢谢你! 下午4点王曙生老师赶到我家来看望这些回家的“孩子”。透过这些细密而层叠的图案,我仿佛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难以为继的年代,少女们压抑着内心的恐慌,默默地埋着头,用略显稚嫩的手法,在质朴的、经济的棉麻布面上,沿着织物的经纬走线,一针一针地把她们的感激,以及对生活的期盼和渴求,绣进一个又一个“福禄寿喜,万事如意,仙鹤呈祥,手持鲜花的少女,还有飘着柳絮的锦江春色,就是一幅成都的【清明上河图】。”
多层花纹的蕾丝边。陈慧拍摄
在炸弹轰炸中绣出【手持鲜花的少女图】,是女孩们期盼有花儿一样美丽的人生。陈慧拍摄
花开富贵结—美好的祝福。陈慧拍摄
凤凰衔喜-福禄寿喜图,无疑是对购买人的美好祝福。
陈慧拍摄
我和王老师交流这五件绣品的成都家在哪里?先后有朋友建议:1. 捐给成都博物馆,2. 捐给华西医院院史陈列馆,3. 捐给四川大学博物馆。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从这个物品的人文价值来看,我认为“回家”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朱迪思的“托付意思”,玛格丽特在天之灵可能也认为这是最好的结果—“让大爱回家”。 王老师肯定的回答:让珍贵宝贝回到自己家是最正确选择。因为“宝贝”和它们诞生的“母亲”以及历史背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哪里都不可取代。 朱迪思2024年12月01日 04:09 在邮件中再次说到:……“对许多加拿大传教士来说,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才是他们真正的家,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老朋友。” 2024年12月3日上午,我代表朱迪思•沃克女士向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5幅86年前私立明声聋哑学校学生绣品。
捐赠现场。邓长春拍摄
盲人学生的民乐演奏。邓长春拍摄
播放朱迪思感谢成都朋友的视频。邓长春拍摄
我向残疾孩子讲述“大爱“的故事。王曙生拍摄
盲童在歌唱。邓长春拍摄
盲童在歌唱。邓长春拍摄
“回家孩子“的全貌。王曙生拍摄
学校校长杨剑梅代表学校接受绣品捐赠并向朱迪思•沃克女士颁发捐赠证书,我代表朱迪思女士接受证书。私立明声聋哑学校创始人罗蜀芳老校长的后人罗劼上台见证。
最后:感恩送救命“米钱”的玛格丽特.奥特布里奇夫人!姚守仁 (Ralph Edward Outerbridge)简介:Ralph Edward Outerbridge医学博士,加拿大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1911年9月19日出生于日本神户,其父亲是加拿大卫理公会在日本神户的传教士,日本关西大学(私立大学)校长。姚守仁在神户的加拿大学院接受早期教育,18岁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1936年毕业。1938年6月26日前往中国华西地区医疗服务,曾担任荣县、自流井(现自贡)仁济医院院长,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教授。
1948年冬,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部分教师、医生和护理人员合影,姚守仁在最后一排右上角。廖志林提供 中国改革开放后,1986年夏,他又回到华西医科大学医院讲学,捐赠骨科医疗器械,帮助建立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交流渠道。 邓显昭(1919---2014),四川 成都 唐昌镇(原崇宁县)人。1941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1948年毕业,获得华西协合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以华大医学院第二任院长莫尔思名字命名的“Morse医学奖”,毕业后留校在华西协合大学医院任住院医师,后任外科住院总。
1954年在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杨嘉良教授领导成立的泌尿外科专业组做主治医师。1962年晋升为外科副教授。1972年任医院大外科副主任。
后任四川医学院教务处教务长,图书馆馆长。1978年晋升为外科教授,是1978年后中国泌尿外科学第一批硕士、博士导师。任全国泌尿外科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委。1989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师”称号。
2014年11月18日,邓显昭逝世,将遗体捐献给了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用作医学研究和教学之用。他生前治病救人,身后实现了把一切献给医学事业的愿望。
作者简介:
邓长春 1951年成都华西坝出生,华西子弟。1980年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工学院)毕业,华西坝文化的寻觅、学习、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