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重庆的时候,老婆家门前的马路还是坑坑洼洼的,那列高架轻轨,印象中当时还只有一排桥墩。对面也不见高楼,只有一个苍蝇馆子,以做酸菜鱼闻名,我们都去吃过,确实不错。馆子旁边,卧着一个硕大的污水池,海纳百川似的接受一切垃圾的倾泻。雨后的马路上,泥泞成群,一种顶多有十个座位的小巴车碾过它们,忙碌地来来往往。很亲民,招手即停。若座位已满,“乘务人员”并不拒客,会从不知哪个角落抽出一个低矮的板凳,塞到你的屁股底下。小巴太低,无法立乘,这种周到,恐怕也是不得已为之。似乎很快就日新月异了,几年后的春天,猫猫在重庆出生,我因此在重庆度过了整个暑假。家里也有车了,门前小巴似乎已经绝迹,具体状况已经不可回忆,只知道缺了那份九十年代初南昌的亲切。老婆家的小区里,有一个湖,形状狭长,被一座桥分为两半。湖边是一条狭椭圆形的道路,道路两边的山坡上,低矮的桂花树郁郁葱葱。再往上的平坡上,散落着一座座西式独栋别墅,绿尖顶,黄色墙面,拱形门,星罗棋布,没有装修,因此还没有卖出去。湖中则半池荷花,一泓绿藻,水面波光粼粼,又横贯一桥,桥上有亭,亭里有石桌石凳。湖畔的林木间,还掩映着一现代化厕所,有洗手台,台面甚至放着洗手液。当年开发这个住宅群的商人,也算是颇费心思了。湖不算大,也不算小,绕湖走三圈,每天七千步大概就有了。岳父那时候很喜欢这样锻炼,以避免不速而至的高血压。也叫了我去,我因此甚爱这湖边的风景,我常抱着两三个月的猫猫在湖边散步,正是这样的盛夏。与此同时,《哈利波特》的最后一部正在电影院上映,如火如荼。一晃又十三载多过去了,湖还在,从桥上下湖畔的楼梯之路却被铁门封锁,需要刷脸才能通过。我一个客居者,自然就望湖畔而兴叹了。无处不在的电子化管理,摧毁了人的很多方便和乐趣。只好站在桥上眺望,湖面似乎浅了很多,再也不见一支荷花,绿藻倒是把一边的湖面塞得严严实实,显然是池水营养太丰富了。湖畔林木不像以前有人修剪的各自彬彬有礼,它们回归了丛林世界,树不为己,天诛地灭,繁茂应该比以前繁茂得多,但我似乎感到一种别样的萧瑟。郁郁葱葱的灌木状的桂树们是否还在,我无法近看;但往上的平坡上,那些当年没卖出去的独栋别墅们,依旧敞着腹腔,露出水泥墙壁狰狞的底色,不同的是,当年鲜艳的外表,已经变得灰头土脸。整个湖畔,让我想起“风鬟雾鬓”这个词。秋后的蝉叫得凄厉,似乎气温虽然极高,它们发达的器官依旧感知到了秋后的不祥气息。其实让人更感到萧瑟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人事。当年酷爱在湖畔行走的岳父,五六年前在郊区的山上建了一座农舍,从此很少下来。他在门前弄个一块地,每天莳瓜弄菜,这种锻炼比单纯的走湖要有趣,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会过去,还有吃不完的瓜果。但山下的老房子,缺了他,也就再难寻觅当年的热闹了。我们这回在重庆的时候,一半时间都在附近自驾游,按照猫猫的话来说,就是“travel in travel”,其它时间坐在家里,不免感觉枯寂。猫猫说,要上山看外公,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驱车上去,从家里出发,要开四十分钟,海拔六百米之上,时时见有农舍,有的建筑还颇豪华,墙面上还装设了无处不见的摄像头,让我诧异,免不了又胡诌了几句辞赋:岳父居住的农舍前,视野开阔,纵目望去,重峦叠巘,连猫猫都说宛如画图。于时白日昭旷,她不肯下山,执意要在山中过夜。谁也不愿拂了呆霸王的意,况且农舍颇大,不缺房榻。我们正坐在厨房吃完饭,忽然门外瓦声嘈杂,原来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打电话问山下的人,说是滴雨未见。看来山间确实招雨,古人说,雨不来自天,而出于云,云则起于山:“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其为泰山乎?”大概就是因为类似的生活经验。饭毕洗漱上楼,进了卧室,一开门,凉气袭人,还以为开了空调,显然正是这场雨的功劳。躺在床上,一整夜都是虫声喧鸣,这是从未经历过的,刘方平的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前只是一读而过,现在才知是精确的记实。古人的生活离大自然太近,即便我小时候生活在南昌的农村,都没听过如此嘈杂的虫声。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虫子,如此不知疲倦。它们到底有什么诉求?却只敢在黑夜里漫语,天亮后又住了嘴。很早就醒了,屋子朝东,旭日彤红,从山峦间喷薄而出,仿佛还一耸一耸的跳跃,不多时就跃离了山峰,彤红色也逐渐变得白亮了。古人把初出的太阳称为“旭”或者“暾”,其词根隐含劝勉,宜是如此活泼之态。
不过我说自己很早就醒了,并不算早。我没有真正看到朝暾,上面那段景色,是从岳父拍的视频中看到的。
这几年我每年都会开个《说文解字讲读》网课,迄今已经讲了四季八十节课,不过这个课比较有难度,且较为枯燥,因此一直有朋友建议我讲几部古典经典,比如《诗经》《楚辞》《汉书》之类,有情感,有故事,听起来更有趣味。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俗话说教学相长,今年上半年,我终于开了个《诗经研读》班,把我的一些看法传达给喜欢《诗经》且对我有一定信任度的网友。我讲《诗经》,首先注重字词义的分析,每句话每个字词都必须落到实处,实在解决不了的就阙疑,绝不糊弄过关。其次,注重诗歌文化、历史背景的阐发。第三,白话翻译,注重音律,但不故弄玄虚,力求典雅好懂。
本课程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成年网友,每季十二次课,每次八十分钟,收费一千六,参加过《说文解字研读》和《诗经研读》第一季课程的老学员,可九折优惠。有意向的朋友,请扫码进入下方微信群,我会在群里通知收费及上课具体方式,无此意愿的,万请勿入,以免浪费双方的精力和时间,谢谢。
下面是我给小学生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写的注释讲解书,全彩印刷:
下面是购书链接:
---------------------------------我和作家熊淼江合凯的写作课,有人问我个人主要讲什么内容,如图下目录,长期招生,长期有效。
-----------------------------------新版《亭长小武》有五百本是毛边签名本,好些人说喜欢毛边本,我也搜了一篇介绍毛边本的文章看,发现还真是文人挚爱。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坐在火车上,看书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一把小刀,无疑就是边裁边看,当时很多出版商特意为贵族定制毛边本。现在有的文艺人买书,喜欢买毛边本收藏,下面大概还有几十本毛边本,预购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