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相篇》。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处事迟”的意思是沉着从容,谋定而动;“迟而不急”是要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与余地。“弓开没有回头箭”,决策一旦实施起来,再想更改就难了。所以为人也好,处事也好,都要迟而后发,要一慢二看三通过,不能急躁冒进,越是大事越是如此。这也正是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
“大器晚成”是老子《道德经》上的话,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高潮往往在后面,从来好戏都是用来压轴的。“迟而不急”不是天生来的“慢性子”,而是有定力、有学养、有人生体悟的智者。遇事就躁动不安,自己先乱了方寸,自处且不暇,如何能够治事呢?
此外“ 处事迟而不急”,是针对大事、急事而言、并非鼓励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急。古人还有“急事宜缓办,缓事宜急办”的处事原则,急事不能急着处理,以防忙中出错,缓事要尽可能的快办,敏则有功。
“机”是枢机、枢纽,是一件事情成败的中心环节,所以将带有保密性质的事件叫做军机、机密。“已机决”是自己已经对要事做出了决定。“能藏”很不容易做到,所以自古以来,无论在官在私,保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病从口人,祸从口出”,乱子大部分都出在“已机决而不藏”,让别人占了先机,自己反而乱了阵脚。所以任何事情在没有成功以前,都要深藏不露,要小心谨慎,这是古人总结了多少教训得出来的经验。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很年轻就能走运得志,代表人物就是康熙。
康熙八岁登基,四个辅政大臣中的鳌拜专权,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康熙为此忍了六年,到十四岁时亲政,鳌拜不但不交出权力,反而更加专横。康熙决定除掉他,但鳌拜长期把持朝政,树大根深,稍有不慎走露了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康熙就训练了一批腰腿灵活的少年,每天都在皇宫里面练习摔跤游戏,鳌拜见了好笑也没有放在心上。哪知就是这批少年,以游戏玩笑为名制服了鳌拜,这一年康熙才十六岁,是名副其实的“高才早发”。其实康熙很早以前,就已经将“平三藩”等几件大事写在柱子上,可见其“已机决之早,“而能藏”之深了
这期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我们一起【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让致命的五分钟变成救命的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