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相篇》。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德怨不分”的有两种人,一是视众生平等,德怨一如,这是圣贤的境界;二是浑浑噩噩,只知有怨不知报恩的愚人。《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不念恩专记仇的是小人,这样的人自消福报、折损寿元,很少有健康长寿。原因就是《感应篇》中所说的:“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算尽则死”。
“遐年”即遐龄,百岁为上寿,曰期颐,八十岁为中寿,曰耋,九十岁曰耄,因此“遐年”为尊老年人高寿的敬语。儒家是入世法,要保证全社会的稳定,就一定要有行为规范,就不能不分德怨。
儒家不是反对“众生平等”而是认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能够“抱怨短,报恩长”已经很了不起了。孔子就反对“以德报怨”的做法,一旦如此,你将“何以报德”呢?这不是忠奸不分,是非泯灭了吗?所以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也就是用你的正直耿介去面对有负于你的人。打不还手是要分对象的,不能学呆了
“较量锱铢”是斤斤计较,为一点小利争个不休。“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有一类小蟑螂、小老鼠格局的人,天生器量小不堪大受,过分要求会要了他的命。人多是算小不算大,喜欢计较小利,量小必薄福,自然享不了大福报。俗话说“ 傻福、精穷”不计较、肯吃亏的人有福,越能算计的精人越穷,因为自己的福都让自己给算计光了
媒体上曾有一篇报道。有一个女工生活非常困难,本人下岗,丈夫的工作也丢了。全家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善心老人帮助她安排工作并将自己的房子借给她们,使她们一家人有饭吃,有地方住。不料想,这个女人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谋夺老人的房产,贪污老人的钱。结果有一天,忽然无故跌了一跤,把手臂跌断成了残废,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这期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我们一起【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让致命的五分钟变成救命的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