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相篇》。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这两句话的意思:喜欢自夸己善的人,功名上很难再有进步;专门挑剔别人、说长论短的人,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性命。
有一种人很傲慢,看人都斜着眼。这种人伤人缘,功名和仕途都不会得意。才智不得抒展就越发怨天尤人,怨老天不公平;一旦得意又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自认为早该如此,所以一辈子走霉运。
另有一种人,专门自赞毁他,处处抬高自己诋毁他人。这种人若读书,功名仕途就有限,很难有所成就,因为“满招损”是天理。再加上喜欢谈论别人的缺点,专门挑剔人,就足以伤害自己的身心性命。
生活之中,这样的例证屡见不鲜。皇室的嫔妃之间、百姓妯娌之间,这样的人很多,结果不是生灾长病、破家亡身,就是祸及子孙。因此《感应篇》上才告诫我们要“不彰人短,不炫已长”。这样才能培德养福,保住自己的福报。增加福报还谈不上,能保住不折福、不伤福就已经不错了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道人之善”就是多讲别人的好处、优点。“遏恶扬善 ”是《感应篇》中的话,过去的读书人要考功名,首先就要隐恶扬善。朋友有错误,要关起门来劝,在外面总要替别人遮羞盖丑。“规劝于隐处”是道德,是做人的厚道。否则就有失口德,既折损自己的福报,又与他人结下恶缘。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做到“扬善公庭,规过私室”,这是为政者必须的修养。一个成功的人物、含有自己的一套修养,但总能包括孔子说的这三条。
“见过隐规”是暗中规劝,在没有人的地方,关起门来互相谈心,指出对方的缺点。在对待批评的态度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率直,为人处事讲究直来直去,整个社会都如此倒也自然而然。东方人含蓄,教育批评都讲究点到为止,剩下的让人自己去反省,所以“劝人于暗”为别人隐恶扬善,是宅心仁厚的表现。
我们却往往是“ 乐摘人非”,而且乐此不疲。曾经有一个国家机关部委工作的人,就喜欢在背后指责、攻击别人。
有一段时间,这个人因为工作忙,下班以后还要加班。但有几次,司长都突然推门而进,看一下又离开了,她感觉很奇怪。有人告诉她说,就是那个同事在司长面前攻击她,说她下班以后用公家的长途电话谈生意。
不久前,这个“乐摘人非”的人,修理自家窗子的遮光阳篷,一下子从楼上坠地而亡。应验了此处的这句话:“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这期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我们一起【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让致命的五分钟变成救命的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