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相篇》。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是可以托身寄家的高义之士。
“吝教”是自己有才能,却吝啬保守,不肯教给别人。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不吝赐教”。人要想生活得福美满,远离灾难痛苦,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就要多布施,也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接受”带来的乐是短暂的,“ 付出 ”带来的快乐才能长久。
佛门僧众结斋时都要唱诵:“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布施是因地上的行为,必将产生相应的果报所以修福得福,修慧得慧,愈给人己愈多。
布施又分为财布施、法布施与无畏布施三类,各有其不同的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
“不吝赐教 ”属于法布施,必获聪明智慧的果报,而“有能吝教”也必会得愚昧拙笨的果报。
天生能人本为的是帮助笨人,天生智人本为的是帮助痴人,天生富人为的是帮助穷人。能人不帮助笨人是违天命,果报是能人变笨,且祸及子孙;智人不帮助痴人,智者变痴;富人不帮助穷人,富人变穷,也都会殃及到子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了。名家的后代大都无名,富家子弟除了钱穷得一塌糊涂,艺术家的子女偏偏不喜欢老子的艺术,聪明绝顶的父母却专门生白痴儿子。他们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在怨天怨地,我们用因果之眼却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的回报。人人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例外。
“见过隐规”是暗中规劝,在没有人的地方,关起门来互相谈心,指出对方的缺点。在对待批评的态度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率直,为人处事讲究直来直去,整个社会都如此倒也自然而然。东方人含蓄,教育批评都讲究点到为止,剩下的让人自己去反省,所以“劝人于暗”为别人隐恶扬善,是宅心仁厚的表现。
看到朋友的过错,要在暗中悄悄地规劝,虽然对方未必一定感激,但是至少他不会恨你。相反,如果你不分场合对象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指责别人,尽管你说的有理,但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人有脸,树有皮。保全他人的尊严是做人最起码的常识。所以,赞美他人尽可以放开喉咙,批评他人时切记要咬住舌头,批评得过了头要结怨的,那就与批评的本义初衷大相径庭了。
这期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我们一起【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让致命的五分钟变成救命的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