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第十四集

文摘   2025-01-19 07:00   山东  

心相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相篇》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人的特点之一就是任劳不任怨,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重臣。任劳是积福;任怨是消业承担天下人的重任是积厚福,甘受千百人的冤怨可以消业障。历史上的圣人无论是孔子、老子、佛陀还是耶稣,哪一个不是处大事不辞劳怨的榜样。

     

     “不辞劳怨”在佛法中叫做“忍辱”,是六度中的一个。行菩萨道的人必须修忍辱,因为不忍辱就没有办法消前业,因此修行必须要能担怨、含冤、受气,才能消掉大业。别人无端骂你几句,受了受了,受了就了了,报掉了。如果你不接受,这个业因报不了,它就永远存在,永远影响你,你的身就破不了,所以菩萨要修忍辱。


     

     释迦佛在《金刚经》里讲忍辱仙人的故事,他被残暴的歌利王割解身体,不但毫无怨言,还说我若成佛先来度你。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还说我为世人赎罪。



     明朝的袁崇焕,担负守边御敌的重任,在辽东抗击清兵曾一炮轰死努尔哈赤,将清兵堵在关外十数年。明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崇祯是败到了极点。崇人很勤政,又不荒淫酒色,但刚愎自用,多疑善变。事情办砸了就推委到下属头上,明末有名的文臣武将几乎都被他杀光了,这个国家还能不亡国吗?



     皇太极没办法,只有绕过山海关经内蒙古直通北京。袁崇焕挥师进关救援,在北京城外大战清兵。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通敌罪逮捕了袁崇焕,最后竟处以磔刑,家属被流放三千里。直至康熙一朝,才为其正名。袁崇焕无端下狱,并没有怨恨崇祯,反而写信劝说被崇祯逼反了的总兵祖大寿。只可惜,袁崇焕这样的“桥梁之材”,偏偏被用在崇祯这糟朽的桥梁之上,也是生不逢时啊。



         

     下一句“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形容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决对不可以重用。这个世界就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你走运的时候,人人都来锦上添花;你倒霉的时候,多数人都避之唯恐不及,谁肯给你雪里送炭?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人道和天道是相反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是损不足而奉有余。阎王不嫌鬼瘦,穿皮袄的偏要刻薄穿棉袄的,这都是无始劫以来的恶习(恶劣的习气)使然。



     还有人,你有一点点事,他就赶快避嫌,与你划清界限。中国过去经常搞运动,如果你运交华盖,不要说朋友,连妻子儿女都有可能远离你。




     这期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明天再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点击下方小程序

和我们一起【守护心脏 挽救生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让致命的五分钟变成救命的五分钟




福慧公益
福至心田,慧泽人间。欢迎加入到福慧公益事业的大家庭,让我们共同发菩提心,慈悲利他,为世界献出一份温暖关爱。 账号主体:青岛福慧公益慈善服务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