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盼您身体好,心情好!
散步作为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对增进健康、促进消化、调节心情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对于超过70岁的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散步的时间与条件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个特定情境下不建议老年人散步的原因。
一、早上空腹时
血糖方面: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处于相对能量消耗后的状态,血糖水平相对较低。70 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各项机能有所衰退,其自身调节血糖的能力也变弱。空腹散步会进一步消耗血糖,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影响老人健康。 身体能量储备:老年人本身新陈代谢减慢,早上起床时身体能量储备就相对不足,空腹状态下散步还未及时补充能量就开始消耗体力,容易使人感到极度疲倦、乏力,甚至可能引发跌倒等意外情况。
二、身体疲倦时
体力不支风险:70 岁老人身体的耐力、体力都大不如前,当已经处于身体疲倦状态时,身体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此时散步,很可能无法维持正常的行走姿态和节奏,增加跌倒受伤的可能性,比如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因为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一旦跌倒骨折,恢复起来极为困难且会影响后续生活质量。 心脏负担加重:疲倦时身体各器官也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心脏为了维持散步所需的身体血液循环,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这对于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已经有所减退的 70 岁老人来说,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疾病的发作,如心绞痛等。
三、天气寒冷时
血管收缩影响:寒冷天气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对于 70 岁老人而言,其血管弹性相对较差,收缩后会导致血压升高。而散步又是一项体力活动,会进一步促使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比如可能引发脑溢血、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关节僵硬问题:低温环境下,老人的关节部位也容易变得更加僵硬,灵活性降低。在散步过程中,关节需要不断活动和承受身体重量,僵硬的关节会使老人行走不便,容易摔倒,而且还可能加重原有的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等,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加剧。
四、刚吃饱饭时
消化功能影响:进食后,大量血液会流向胃肠道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如果马上散步,身体的血液会重新分配,部分原本用于消化的血液会流向四肢等运动器官,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长期这样还可能引发胃肠疾病。 身体平衡改变:刚吃饱饭时,胃部处于充盈状态,身体的重心会发生一定改变,老人本身平衡能力就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散步,更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增加受伤的风险。
五、头晕或胸痛时
潜在疾病风险:头晕或胸痛往往是身体某些疾病的信号,比如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引起的。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散步,一方面会因为身体不适而难以维持正常的散步状态,增加跌倒受伤的几率;另一方面,继续活动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比如如果是心脏方面的问题,散步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更严重的胸痛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身体状态不佳:头晕或胸痛时,老人自身的身体感受就很不舒服,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散步这件事情上,无法很好地注意周围环境和自身的行走姿态,也不利于安全地进行散步活动。
六、晚上光线不足时
视力受限问题:70 岁老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在光线不足的晚上,其视力受到的影响更大,难以清晰地看清道路状况、障碍物等。这就很容易导致老人在散步过程中被绊倒、撞到物体,从而引发摔倒受伤的意外事故。 安全保障降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不仅老人自己看不清楚,周围的人也不容易及时发现老人的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如突发疾病或者摔倒,难以及时得到他人的救助,会延误救治时机,增加不良后果的发生风险。
请点击下方
↓↓↓
关注健康养生
学点咱老百姓用得上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