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浙江大学金桥等团队研究利用溶菌酶诱导的金属酚纳米花自组装的协同壁消化和铜分解对抗真菌感染

学术   2024-10-21 16:09   浙江  


iNature

真菌是非常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可能导致侵袭性和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感染。然而,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仍然有限。

2024年10月18日,浙江大学金桥、Song Xiaohui共同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Synergistic wall digestion and cuproptosis against fungal infections using lywallzyme-induced self-assembly of metal-phenolic nanoflow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计了一种Cu2+酚纳米花,通过结合铜分解和细胞壁消化来对抗真菌感染。

首先,通过配位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儿茶酸(PA)-Cu2+(PC)纳米金属。然后加入Lywallzyme (Lyw)诱导PC的自组装形成Lyw负载的PC (PCW)纳米花。PCW纳米花可以有效附着在真菌表面,Lyw可以消化真菌细胞壁,促进Cu2+渗入真菌内部,从而起到协同杀真菌的作用。即使在富含蛋白质和高盐的条件下,解离Cu2+完全失去杀真菌活性,PCW纳米花也表现出优异的杀真菌活性。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PCW可导致真菌铜霉病。在小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和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上证实了PCW纳米花的体内杀真菌作用。

真菌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潜移默化真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真菌疾病,影响着∽全球25%的人口。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例如,真菌性角膜炎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超过50%的肺移植患者如果感染侵袭性曲霉病可能死亡。到2022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真菌优先病原体清单(FPPL),列出了白色念珠菌和黄曲霉等19种对公共卫生构成最大威胁的真菌。面对日益严重的真菌感染,可用的抗真菌药物非常有限。临床使用的抗真菌抗生素只有四类:多烯类、唑类、氟胞嘧啶类和棘白菌素类。更严重的是,真菌对抗真菌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制定新的真菌感染管理策略。

与哺乳动物细胞相比,真菌细胞在细胞膜外有一个额外的致密细胞壁。真菌细胞壁由葡聚糖、几丁质、甘露聚糖和糖蛋白组成,形成交联的多层结构。真菌细胞壁的存在是药物进入真菌细胞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真菌可以积聚成生物膜,大大削弱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真菌生物膜表现出多方面的抗性机制,其抗性可以比浮游真菌高1000倍。真菌生物膜的形成是抗真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几千年前,过渡金属如银、铜和锌就被用作抗菌剂。金属基抗菌纳米剂已被广泛研究,并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杀真菌能力和极小的耐药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真菌药物,其抗菌机制包括蛋白质功能障碍、细胞膜破坏和核酸损伤等。遗憾的是,它在体内的抗真菌应用尚未见临床报道。金属离子输送系统的设计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金属-酚网络,在金属离子传递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此外,金属-酚配位自组装是动态可逆的,具有在特定微环境下控制金属离子释放的潜力。

PCW纳米花的合成及其杀菌机理示意图(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基抗真菌剂。最近,铜质增生被报道为2022年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机制。铜化通过Cu2+与三羧酸(TCA)循环的脂化组分结合发生,导致脂化蛋白的积累和Fe-S簇蛋白的损失,引发蛋白质毒性应激反应和随后的细胞死亡。最近,有报道称铜腐病样细菌死亡可以对抗细菌感染。然而,据我们所知,尚没有报道铜臼治疗真菌感染。铜质增生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真菌和哺乳动物细胞都是具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与哺乳动物细胞类似,真菌中的TCA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是关键的代谢途径,这为真菌中铜死亡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lywall酶诱导的自组装制备金属酚纳米花的策略,用于抗真菌应用。Cu2+基纳米花有望通过铜降解和细胞壁消化表现出协同杀菌活性。原儿茶酸(PA)-Cu2+(PC)纳米金属是通过PA和Cu2+的一锅配位自组装制备的,不需要额外的稳定剂。在Lyw的存在下,PC纳米金属可以自组装成纳米花。负载Lyw的PCW纳米花可以有效地粘附真菌细胞。利用动态的金属-酚配位相互作用,PCW纳米花可以在温和的酸性环境中分解,释放Lyw和Cu2+。释放的Lyw能消化真菌细胞壁,促进Cu2+侵入真菌细胞,具有协同杀真菌活性。由于纳米花的形成,PCW即使在富含蛋白质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优异的抗真菌性能。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定量分析试剂盒对PCW纳米花的杀真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W可能由于细胞内Cu2+超载而导致真菌铜化。采用白色念珠菌诱导的小鼠皮肤感染模型和真菌性角膜炎模型,探讨PCW的体内抗真菌性能。Cu2+为基础的纳米花提供了一种抗真菌策略,结合了铜降解和细胞壁消化,在治疗表面和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都有很大的希望。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410-2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