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科普|协奏曲是什么玩意?

情感   2024-12-02 08:30   江苏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所了解,可能听说过“协奏曲”这个词。协奏曲这一形式历经四个多世纪的演变和革新,至今仍然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证明了其持久的艺术价值。
那么,什么是协奏曲?它的起源又是什么?我们将探讨这一古典音乐最著名形式之一的起源、发展和历史。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协奏曲,是一种为一位或多位独奏者创作的器乐作品,通常由管弦乐队或其他合奏团伴奏。协奏曲通常包含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节奏较快,而中间乐章则以较慢的速度为主。
协奏曲的目的之一是展示独奏乐器及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因此,一些最为精彩的器乐作品片段往往出现在协奏曲中。

协奏曲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意大利语中的“concerto”一词,意为“和谐”或“聚集”,其词源可追溯到拉丁语动词“concertare”,表示竞争或争斗的意思。
或许出乎意料的是,协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晚期的一种声乐体裁。
在这一时期及17世纪,声乐与管弦乐结合的宗教作品通常被称为“协奏曲”,这在J.S.巴赫将“concerto”用于我们今天称为清唱剧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最初,“协奏曲”一词用于指代为声乐与器乐创作的作品,其中每部分都有独立的声部——这与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通常简单地重复声乐部分的做法形成了对比。
乔瓦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的作品《In Ecclesiis》(《在教堂中》)为我们展示了这种早期协奏曲的形式和声音特点。该作品为八位歌手和一小组独奏乐器而作,展现了独奏声乐部分的炫技元素——这种特质后来成为协奏曲这一体裁的标志之一。
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的《In Ecclesiis》(《在教堂中》)展示了协奏曲早期的形式。而大约一个世纪后,器乐形式的协奏曲开始出现,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和阿尔坎杰罗·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通过发表各自的协奏曲,为这一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如科雷利的《D大调协奏曲,作品6》中,炫技的写作并未集中于单一乐器,而是分布在多个乐器之间。这种形式被称为Concerto Grosso,字面意思为“大的协奏曲”。


谁是协奏曲形式的早期影响者?
在巴洛克时期后半叶,协奏曲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形式,作曲家阿尔比诺尼、维瓦尔第、亨德尔和巴赫都创作了重要的协奏曲作品。协奏曲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意大利作曲风格,而由于意大利风格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作曲家都试图在他们的作品中模仿这种风格。
在这一时期,协奏曲主要为弦乐或管乐独奏而作,尽管也有一些著名的例外,例如巴赫为两把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创作的协奏曲,以及他的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这些作品为各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而作。
此时,键盘协奏曲尚未成为这一体裁的主流,但这一切即将发生改变……
正是在这一时期,协奏曲的常规结构逐渐形成: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奏鸣曲式”创作,第二乐章为缓慢且富有沉思性的乐章,第三乐章则欢快活跃,通常是“回旋曲式”。
到了18世纪末,协奏曲创作进入全盛时期,莫扎特为多种乐器创作了大量协奏曲作品,包括5部小提琴协奏曲、4部圆号协奏曲、21部钢琴协奏曲、2部长笛协奏曲,以及各1部的巴松管和双簧管协奏曲。

海顿则创作了一部突破性的小号协奏曲——这是第一部利用小号新发明的全音阶演奏能力的作品。此外,他还为大提琴、键盘乐器创作了协奏曲,甚至还创作了一部低音提琴协奏曲,可惜在一场火灾中遗失了。

拓展协奏曲形式的边界
在浪漫主义时期,协奏曲经历了一次令人惊叹的革新,成为展现最具表现力和激情音乐的重要载体。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布鲁赫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创作了许多经典巨作,将器乐演奏的炫技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独奏乐器与整个管弦乐队“对抗”的原始心理力量,与这一时期盛行的自我决定主义理念不谋而合。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先锋,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创作了两部高度炫技的协奏曲,其形式更具狂想性和自由性,偏离了传统的三乐章模式。在他的第二协奏曲手稿上,写着“交响协奏曲”(Concerto Symphonique)几个字——这揭示了这一体裁当时的转型轨迹,他试图摆脱过去较为僵化的结构束缚。
即便是音乐上较为保守的勃拉姆斯,也在重新定义协奏曲的模式。在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管弦乐的写作完全融合,造就了两部更接近“为钢琴而作的交响曲”的杰作。这些作品不仅推动了协奏曲形式的界限,还在探索协奏曲应包含多少乐章方面进行了实验。
作曲家们还为多种乐器创作了极为重要的协奏曲,例如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以及舒曼为四把圆号和管弦乐队创作的《音乐会小品》(Konzertstück)。


今天,协奏曲意味着什么?
从20世纪开始,协奏曲经历了变革与转型,呈现出多种形式,因为作曲家们不再受制于18世纪确立的传统模式。
一些最受喜爱的作品来自20世纪初,例如拉赫玛尼诺夫的四部华丽钢琴协奏曲、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及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一些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决定回顾科雷利和巴赫早期的协奏曲作品,寻求灵感;而另一些作曲家则开创了全新的概念,例如巴托克在他的《交响乐协奏曲》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
协奏曲至今仍在创作中,21世纪的作曲家如尼科·穆赫利、索非亚·古巴伊杜琳娜和托马斯·阿德斯等人都在这一体裁中创作了精彩的作品。
可以肯定的是,协奏曲这一体裁将继续传承,因为它依然是古典音乐世界的基石之一,而这一传统早在莎士比亚时代之前便开始形成。


雪枫老师最新著作

已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出品

欢迎大家近期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购买阅读


超值好书、好物

请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音乐之友
音乐之友,和音乐做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