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贝多芬以拿破仑·波拿巴为偶像,视这位法国军事领袖为平民民主自由的化身。
但是,当拿破仑于 1804 年加冕为法国皇帝时,贝多芬愤怒地指责 "小皇帝 "自己变成了暴君,并粗暴地将 "波拿巴"(原标题)一词从他的《第三交响曲》封面上划掉。
九年后,贝多芬准备再次羞辱拿破仑。这次的场合是1813年6月拿破仑军队在西班牙维多利亚战役中的失败,对战的是威灵顿侯爵指挥的英国军队。
用音乐庆祝胜利的想法很简单。贝多芬的朋友、发明家约翰·内波穆克·迈尔泽尔(Johann Nepomuk Maelzel)向贝多芬提议写一首作品。
同时也是企业家的迈尔泽尔希望贝多芬的新作品能用他最近发明的一种乐器——百音琴(Panharmonicon也叫机械乐队)。这个乐器就像一个音乐百宝盒,能够模仿管弦乐器,并具有枪声和炮声等音效。
贝多芬起初似乎很乐意服从,但随着作品的发展,他和迈尔泽尔都意识到,它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是吱吱作响、震耳欲聋的机械乐队能提供的。于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 15 分钟大型管弦乐作品《威灵顿的胜利》诞生了。
《威灵顿的胜利》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描绘了战斗的场景,包含了《不列颠统治》和法国歌曲《马尔布鲁克上战场》(即人们熟悉的《他是个好汉》)的引用。大量的打击乐器排列在左右两侧,交替发出“枪声”,乐谱中甚至精确标注了大炮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一首“胜利交响曲”,贝多芬用《天佑吾王》来宣告英国的胜利。
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贝多芬的传记作者简·斯沃福德称其为“一部巨大的、投机取巧的、噱头十足的、喧闹的庸俗作品”,这个看法也是比较典型的评价。
但首演当晚的观众对《威灵顿的胜利》的感受却截然不同。这部作品于1813年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的一场特别音乐会上首演,音乐会的收益用于救助在汉瑙战役中被拿破仑军队击伤的奥地利和巴伐利亚士兵。
一位评论家称《威灵顿的胜利》的演出“完全非凡”,并认为“在音乐领域,没有什么能与之媲美”。另一位评论家记录了观众“难以形容”的热情,以及贝多芬作为指挥从“盛大的”乐团中展现出的出色演奏。该乐团包括了贝多芬的作曲家同行斯波尔(小提琴)、萨列里(鼓)和胡梅尔(其他打击乐器)。
《威灵顿的胜利》并不是那12月晚上演出中的唯一作品,也不是唯一引起赞赏的作品。音乐会以“一部全新的交响曲”开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在一年前的1812年完成。其首演获得了某报纸称为“非同寻常的好评”,而那著名的慢板乐章则立即被要求安可。在两部大型作品之间,还包括了由杜塞克和普莱耶创作的两首进行曲,独奏部分由“机械小号手”演奏,这是另一件迈尔泽尔发明的装置。
《威灵顿的胜利》:关于利润的争执,以及与傲慢批评家的冲突……
贝多芬与迈尔泽尔随后因《威灵顿的胜利》未来演出的利益问题发生了争执,贝多芬甚至一度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但后来他态度有所缓和,还使用了迈尔泽尔的新发明——节拍器,为自己的作品设定速度。
虽然贝多芬肯定知道他的第七交响曲在艺术上远远优于《威灵顿的胜利》,但他对后者却始终表现出一种奇怪的防御和自我辩护心理。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因某位作家的负面评论感到刺痛,甚至在那篇文章的边缘写下:“啊,你这个可怜的无赖,我的屎都比你想过的任何东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