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声学奇迹

情感   2024-12-12 08:30   北京  
1872年,瓦格纳理想中“希腊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开始建造。从那时起,“绿丘”就成为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乐迷和音乐家都对它的音响效果赞不绝口。事实上,声音奇迹的背后并非建筑师的才华横溢,而是瓦格纳的美学设想产生的偶然。

美学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设计不是由声学出发,而是为视觉美学优先考量的。
1865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慕尼黑首演后,瓦格纳就梦想着创建一个看不见乐池的舞台,使观众和舞台之间没有任何东西分散对表演内容的注意力。
另一个目标:为了给现场营造完美的“幻觉”。传统剧院的侧包厢必须被取消——观众中不应该有等级制度。
传统侧包厢可以看到管弦乐队和其他观众。观众来到剧院的目的是作品,而不应是为了看或被人看到。
扇形的大厅让人想起古代的圆形剧场,旨在为他的节日赋予“雅典式民主”的氛围。
瓦格纳还避免了大厅里过多的装饰。在观众的视角里,大厅的环境显得幽深且神秘,这在当时并不常见。

瓦格纳之声
“我称其为“神秘深渊”,因为它必须将现实与理想分开。”  --瓦格纳

像瓦格纳希望的那样,管弦乐队彻底消失在视线中。这是他在里加剧院工作时找到的灵感。为使管弦乐队有足够的空间,乐池的第二次扩建去掉了第一排观众席。
因此,当人们置身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便进入了三个平行世界:聚光灯下舞台上的可见“上层世界”、乐池中音乐家的“神秘深渊”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世界。
瓦格纳可能并没有想到,凭借他的美学理想,为他的作品创造了最佳的音响效果。

反射声代替直达声
“神秘深渊”中的乐器按照音量排序,最响的在底部,最安静的在顶部。
1876年的第一届音乐节上,瓦格纳注意到弦乐的声音混合得很好,但仍然被管乐器淹没了太多。
1882年在排练《帕西法尔》时,瓦格纳在舞台边缘安装了一个隔音屏,也称为“帕西法尔音幕”。这正是与其他剧院最大的区别所在。拜罗伊特观众听到的不是乐池的直接声音,而是几乎只有反射声。
材料
节日剧院从地板到墙面直至屋顶,全部都由木料搭建。支撑柱,舞台,乐池、观众席全为木制。木质结构会产生共振。因此有人形容这里的音响效果"仿佛坐在一件乐器上"。
早在1850年,瓦格纳就有了用“木梁和木板”搭建剧院的设想。他决定在节日剧院中不使用吸音地毯,起到很大的好处,木地板可以吸收非常低频的、与音乐无关的声音。同时将房间塑造成一个声音漏斗,舞台的歌声与乐队混合在一起声音可以最佳地传播到整个空间。
33米高的自支撑天花板也令人印象深刻。轻度粉饰的宽广木质屋顶可以最佳地反射声音,除了一个用于照明的开口,没有其他间隙,因此没有声音可以通过天花板外泄。
天花板上方和大厅下方留有用于隔绝外界噪音的空间,确保大厅内保持安静,这也是瓦格纳理想中完美、不受干扰的“观演幻觉”的一部分。
可测的神话
瓦格纳曾这样描述了他愿景:“当观众沉浸在演出中,他与舞台间没有任何可察觉的东西。通过建筑的处理,观众与舞台的空间中只存在一段距离。从而进入无法触及的梦幻般的场景。
声学家卡尔海因茨·穆勒 (Karlheinz Müller) 几十年来一直为音乐节的翻修和制作提供建议,他对一切进行了测量。
从数据上看,在同时建造的宫廷剧院中,例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巴黎卡尼尔歌剧院,混响时间在1.1到1.4秒之间,拜罗伊特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在 1.8 到 2.0 秒之间。
根据他的研究,音乐的魔力在这里很容易通过物理方式捕捉到。它是直达声、反射声、传播时间差和频谱偏移的完美相互作用,再加上大舞台和观众空间,为所有声音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找到彼此并把融合在了一起。

来源:BR-Klassik
翻译:Orpheus


雪枫老师最新著作

已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出品

欢迎大家近期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购买阅读


超值好书、好物

请关注音乐之友商城





音乐之友
音乐之友,和音乐做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