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眼光和度量如何?从这三人身上看得一清二楚

文化   历史   2024-11-28 17:51   湖南  

昨天去拜访一家文化出版公司,以前一直向往能在这家公司工作,却苦无门道,也从不见公司的招聘广告,不解公司的员工从哪来?时隔多年,创办人已老,我问他这个问题,他答说,几乎没登过招聘广告,而且公司规模也不大,又是特殊的文化产业,不用劳驾猎头公司征才,各级员工都来自推荐。
推荐?是啊,老板嗜读三国,只要是三国的书籍,他都会看得入迷,他说:“三国不也有很多人才推荐人才的例子吗?你常写三国,同意吧?”随后眉飞色舞谈起三国。讲到人才,他批评诸葛亮识才眼光不好,不听刘备的劝,错用马谡,导致北伐首战失利,从此蜀国一路衰到底。
离开后,我思索着这个问题。诸葛亮错用马谡是事实,刘备对马谡很不欣赏,早就警告诸葛亮不要太信任马谡,但这却不代表诸葛亮的眼光差,不代表刘备的眼光好。
为什么说错用?马谡是人才,这是无可争议的,要不诸葛亮也不会如此看重他。但带兵打仗当总指挥,马谡却不适任,诸葛亮不察,铸成大错,何等遗憾。
然而,偶尔失误,在所难免。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守备再好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诸葛亮这个大失误,大失察,不应该,但其他的表现,是OK的。比如:庞统和蒋琬的例子,都能看出诸葛亮的眼光和度量。
人才哪里来?我一直认为,人才推荐人才,利滚利一般,愈滚愈大。因为人才眼光独具,凭嗅觉,可知道谁是人才、谁是蠢蛋。
人家告诉刘备,诸葛亮是卧龙,庞统与他齐名,号凤雏。刘备得到诸葛亮后,好不容易将庞统也拉进了集团,刘备却因为庞统的相貌问题,将他任命为小小的县令,结果庞统做得乱七八糟,被免官。反而是孙权阵营的鲁肃写信给刘备,为庞统说话:“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县令),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等职位,他才能发挥。”诸葛亮也为庞统背书,刘备才真正重用庞统。后来庞统和诸葛亮职位相当,都是“军师中郎将”,可见刘备对鲁肃、诸葛亮的重视。
庞统的例子说明了,就算是不出世的奇才,也要有适合发挥的位置才行,若没有诸葛亮与鲁肃的背书,庞统即便是强龙也只能变小蛇,最后普普通通收场。
另一个例子是蒋琬。刘备夺下蜀地之后,以蒋琬为广都县长。区区县长哪能满足他?蒋琬不好好干,贪杯中物,怠惰公事,刘备知道后大怒,打算重罚,幸而诸葛亮求情,并且称赞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不是平庸之辈:“他推行政务向来是以安定百姓为根本,不重视表面形式,希望主公慎思。”
刘备敬重诸葛亮,仅免去蒋琬官职,不予重罚。结果这个差点被做掉的经理人才,在诸葛亮病殁后,成为接班人,循规蹈矩,带领蜀国人度过诸葛亮过世后的不安时期。
回头再看,诸葛亮又是谁荐的呢?是司马徽,而起关键作用的是徐庶。早先刘备身边猛将有关羽、张飞,却没什么谋士,徐庶是比较像样的,后来徐庶推荐了他的老同学诸葛亮。徐庶说,诸葛孔明是人才,不可招来,你得去请。于是有“三顾茅庐”故事。
诸葛亮临终前,阿斗派人问谁可接班,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两位,他们后来都受重用,表现优质。
有人会问,不是会有人才相忌或结党营私的恶习吗?当然,推荐不是随便找人问问,对方要识货,更要有格调。你问庞涓,孙膑这人如何?庞涓不会说好话的。
说到大公无私、推荐人才。《吕氏春秋》有一段故事,很令人动容。
晋平公请祁黄羊推荐南阳县令人选,祁黄羊推荐解狐。
晋平公非常惊讶,因为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怎么推荐仇家呢?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适合当南阳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少个军事长官,谁可以担任?”
祁黄羊答道:“祁午可以。”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这故事后续另有一个版本。解狐推荐了仇人荆伯柳,事后荆伯柳去向解狐致意,说:“你原谅我,在君王面前推荐我,谢谢。”
解狐说:“推荐你,是公事;怨恨你,是私事。公事完成了,现在我仍然恨你。”说完张开弓来,就要射向荆伯柳,荆伯柳狂奔而逃。
不管哪个版本,讲的都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无私精神。推荐者的眼光和度量,是非常最重要的。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