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什么?我不是皇叔?我爸说我是啊!

文化   历史   2024-11-28 17:51   湖南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三国志》说,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说起中山靖王刘胜,除了有个古今闻名的后代——刘备,另外就是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中所出土的金缕玉衣了。
中山靖王刘胜为汉景帝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另外还有一个同母兄长为赵敬肃王刘彭祖。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汉景帝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即位后,朝中大臣因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使得诸侯王们一时风声鹤唳。
汉武帝建元三年,中山王刘胜和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等刘姓诸侯王一起到长安朝见汉武帝。汉武帝设宴款待他们,刘胜听见奏乐就哭了出来。汉武帝心中纳闷问他缘故,他借机向武帝控诉自己被中央所派遣的中山国相吹毛求疵,动不动就进谗言弹劾。汉武帝于是要求相关单位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
黄老学说自高祖以来就是汉室皇朝的中心思想,刘胜自然深深受到黄老学说的影响,深懂韬晦之道,因此便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色上面,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
刘胜与兄长赵王刘彭祖个性完全不同,刘彭祖关心国家大事,甚至常率领士卒在夜间巡视;刘胜则主张诸侯王应该将国内大事交给官员处理就好,平日应该享受声色犬马。虽然刘胜终日流连于酒色之间,但刘胜并没有因酒色过度而早死,反而当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才死去。当时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削藩建议,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由国家封他们为列侯。刘胜有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别被封为列侯,其中有十一个儿子却在“酎金失侯”事件中被革除了爵位。
所谓“酎金”是诸侯国进献给宗庙用于祭祀祖先的黄金。汉武帝元鼎六年,齐国相卜式上书奏请武帝表示自愿随军讨伐南越,汉武帝将此事布告天下,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诸侯国响应,未料到各诸侯国却对此事装聋作哑。
汉武帝为了杀鸡儆猴,到了祭祀太庙的后便授意少府对各诸侯国上缴的黄金严格的审核其中的成色,结果造成一百多名诸侯因为金子的成色未到标准而被革去爵位,这是汉武帝在“众建分封”后又一次地打击诸侯国。
刘备虽然身为皇室之后,但是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刘备这一族系已经没落的与平民百姓一般。不过刘备的皇族身份,却给了小说家文学杜撰的机会,《三国演义》便帮他造了一个虚构的族谱,一跃成为了孝献皇帝的皇叔,“刘皇叔”的印象也随之深入人心,“刘皇叔”这三个字也几乎成为了刘备的代名词,可是单单这条族谱的真实性就大有问题。
史料对比太枯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证,网上文章很多,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直接说结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族谱有多处逻辑硬伤,更加夸张的是,如果真要按照《三国演义》的祖谱来论资排辈,刘备恐怕要叫汉献帝高曾祖父才对。
因为根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的说法,汉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如果排下来的话,汉献帝刘协应该是刘邦的十六世孙。可是按照《三国演义》的祖谱说话,刘备却是刘邦的二十世孙,那么这样算下来,刘协的辈分可是比刘备高了四辈,那不仅仅当不到“皇叔”,见到汉献帝刘协可能还得恭恭敬敬的叫声“叔高祖父”。
除了祖谱的本身有问题之外,比照历史书,也找不到刘备自称皇叔,或是他被人称为皇叔的记载,刘备顶多是自称汉室宗亲,但是那年头的汉室宗亲多如牛毛,随便抓就是一把,根本不值钱。
很显然的,所谓的“刘皇叔”是小说家为了突显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立场,哄抬了刘备的身价。事实上,比刘备更有资格称皇叔的人比比皆是,只是他们都没做出一番事业,最后只好成为刘备这位织席贩履小儿的独占事业。
三国领袖中,刘备算是比较神秘的一个人。由于刘备出身贫苦,加上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缘故,所以对于刘备年轻时的记载较少,不像同时期的曹操有较多的资料。
中国历史上,凡是开国君主,幼年时不免会有一些不凡的异象发生。这些不凡事迹以现今的眼光来看,多半真实性低,政治含义高,尤其是贫苦出身者,为了自抬身价,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相关的记载便会特别多,刘备虽然没有像孙权一样,母亲在怀胎十月的时候梦见日月入怀,但是仍然会有一些穿凿附会的传说。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幼年时期的刘备家旁边有一株五丈高的桑树,可能是因为树龄够久,加上枝繁叶茂的关系,远远看来就好像马车的车盖,因此就有传言说刘备家将来必定会出大富大贵之人,刘备幼年的时候就常与亲戚家的小孩子一起在桑树下嘻闹。
某天,刘备突然表示将来必定要乘坐车盖跟桑树一样大的马车。在当时能有这么大车盖的马车只有皇帝所乘坐御车才有此可能,这对当时年幼的刘备而言,可能只是句童言,但是听在大人耳中可是句足以抄家灭族的话。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段记载似乎与刘邦见到秦始皇车驾时,所说的那句“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倒是巧妙的将刘备与四百年前的祖先刘邦做了连结。
另外,刘备的长相也十分特别。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描述,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汉朝七尺五寸大约等于现在的一百七十公分左右,显示刘备乃中等身材,但是他最大的两个特征,一是手长;一是大耳,这两点也被小说家视为帝王之象。
刘备的耳朵大应该是毋庸置疑,无论是曹操或是吕布都骂过刘备是“大耳儿”,但大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耳朵,确实有些夸张,《三国演义》更进一步说“双耳垂肩”,这真的就太过于夸张了。不过中国传统的命相中,对于耳朵长、垂珠厚的人认为是很好的领袖人才,因为耳高于眉的人,名闻天下;垂珠低的人,能接近群众,照现代的说法是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所以很容易在团体中成为领导者。
至于“垂手下膝”的描写更是刘备的独家专利,显示刘备极有可能是上长下短的身形,而这一类人往往情绪稳定,定性比较佳,为人处事极有恒心,恰巧与刘备的性格颇为相似。
虽然是破落贵族,但是刘备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刘备的培养。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刘母便让刘备拜当代大儒卢植为师,从而与卢植建立了师生的关系,也是因为这一层的关系,当黄巾之乱起,刘备便投入卢植军中建立军功。
卢植,字子干,跟刘备同样是涿郡人。年轻的时候曾拜大儒马融为师,当时马融门下的弟子还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说起马融可能现在很多人没有听过,但是说起郑玄那可是汉代集经学大成的学者,但是如果跟卢植相比,郑玄可能就有点相形失色了。
据说马融上课的时候,喜欢有美女在教室的后方唱歌跳舞,学生与美女中间只用丝帐相隔。虽然郑玄与卢植都是马融的学生,但是两个人在马融门下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郑玄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见过马融一面,不像卢植是由马融亲自授课。
卢植不仅仅在学问的研究上出人头地,在武功上也算得上傲视群伦,不但扫平了庐江一带的南夷叛乱,更是汉王朝对付黄巾军的头号战将。
求学时期的刘备,认识了同宗的兄弟刘德然与公孙瓒。一贫如洗的刘备,多亏了同宗刘德然父亲刘元起的资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为此,刘德然的母亲便责怪丈夫刘元起:“各是一家,怎可时常帮助他呢!”但刘元起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刘元起认为刘备将来成就必定非凡。
其实也难怪刘德然的母亲会瞧不起刘备,或许是遗传了祖先刘邦的习气,少年刘备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穿着华美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跟潮男一样,成天嬉犬游马、酣歌醉曲为乐,实在很难让人想象将来刘备会有什么出息。
刘备的另一个同窗好友公孙瓒则是出身贵族,却因母亲出身低下,公孙瓒无法继承家业,只能担任郡书佐的职务。由于公孙瓒长相俊美、声音洪亮,加上口才不错,所以颇受辽西太守赏识,成为太守的女婿,并且在太守岳父的帮助下而师事于卢植。
可能同样是出身破落贵族的关系,刘备与公孙瓒交情最好,两人感情有如兄弟一样。
刘备平日沉默寡言,待人谦虚恭敬,喜怒不形于色,喜欢和豪杰游侠交往,许多年少者都趋附在他身边,具有领袖特质。这可能也是刘备可以吸引关羽、张飞等人追随的重要原因。
虽然受到不少人的肯定,但是贫苦出身的刘备发迹很晚,直到二十三岁才因军功混到一个安喜县尉。比起曹操二十岁举孝廉,出任洛阳北部尉;孙坚十七岁由县吏升任钱塘县代理县尉来说,刘备的起步算是慢了很多……
(本专栏已完结,点击下方看后续章节)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