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土地确权档案工作 维护群众土地承包权益

时事   2025-01-09 11:31   北京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全省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县之一。2014年10月至2016年底,全县基本完成确权工作,2017年,确权档案全部移交进馆并开展全文数字化。太和县档案局、馆主动融入确权工作中,依托数字档案馆系统,规范档案管理,切实做好确权档案的“收、管、存、用”。全县31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294个村(居)委会3698个村民组33.93万余户进行了确权颁证,占应确权户数的100%,完成确权面积180.23万亩,实测地块100.39万块,实测承包地面积178.98万亩,颁证率达100%,省、市两级验收均为优秀。全县确权档案34万卷已全部接收进馆,使用密集架22列,约占馆藏总面积的5.5%;开展数字化扫描645万页,建立目录级数据库34万条,存储容量6TB。



强化举措,全过程把控确权档案收管存用

一是周密部署,把好规范开展“机制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权档案工作,将县档案局、馆纳入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参与确权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移交全过程。编制确权档案工作手册,制定示范文本,统一档案业务标准;组织乡村档案员集中培训,采取“现场讲解+进村巡回”方式,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入户核实、签字确认,落实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四相符”,做到“确实权、颁铁证”,确保确权档案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二是严格标准,把好移交接收“质量关”。2016年底,县档案局、馆,县农委,县国土局,县财政局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全县确权档案进行验收,确保文件材料收集齐全、整理有序,验收通过后移交乡镇综合档案室。2017年6月,县确权办、县档案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验收工作的通知》《关于向县档案馆移交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通知》,县档案局、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合格后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正式移交县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

三是精细流程,把好数字化“监督关”。2017年初,以县农委为业主单位、财政资金保障、预算200万元的确权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采购项目挂网招标,包括县确权农户档案、确权管理档案、颁证汇总档案等。县档案局、馆负责项目的业务、技术指导,与县确权办联合做好项目监管,同时引入档案数字化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过程监督,确保项目质效。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2018年10月基本完工,2019年初完成验收。

四是智慧互联,把好保管保护“安全关”。2019年县档案馆尚未搬迁新馆,库区近乎饱和,无法接收新增档案。经协商,暂借县二职高未启用教学楼的两间教室作为临时库房,并配备防盗门窗、视频监控和电子门禁,安排保安定时巡逻检查,县档案局、馆和县确权办专人负责,每天查看视频监控,定期赴临时库房进行巡查,确保确权档案实体安全。2020年初,县档案馆新馆建成,建筑面积8734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9间标准化库房,全部配置智能密集架,配备恒温恒湿空调、自动门禁、自动消防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同年,确权档案经过绝氧消毒杀虫工作后有序向新馆库房转移,上架前,统一编制粘贴档案条形码、电子标签。智慧库房通过密集架层架标签、盒内电子标签、档案条形码“三级定位”,精准识别实体档案的编目信息、位置信息、借阅状态等,实现操作远程化、管理信息化,做到盘点有措施、安全有保障。

五是搭建平台,把好服务利用“便捷关”。县档案馆作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查档自动登记,主动推荐档案资源,对已经全文数字化的确权档案进行文字识别、图像识别,建立目录索引,提高档案查全率、查准率。通过在县政务云平台搭建馆室互联系统,实现太和县域内镇村档案室和档案馆互联互通,做到确权档案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对每个镇村开放不少于两个系统账号,用于数据管理和利用审批,各乡镇、村在服务大厅设置档案查阅窗口,基本实现群众利用档案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需求。通过接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皖事通APP等平台,实现档案异地查阅和快速出证。长三角地区的群众可在当地档案馆提交查档申请,县档案馆收到申请后通过上传原文、加盖电子签章,受理馆即可向群众现场出具档案证明;国内其他地区的群众,可以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提交查档申请,县档案馆通过快递等方式将档案证明及时快捷地送到群众手中。



服务为要,全方位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一是管理更加规范。全县在推行“村档镇管”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村建立特色档案室。通过明确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对基层党建、确权、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等民生和敏感度、关注度较高的文件材料进行规范管理。在确权档案规范方面,镇村档案员根据全县档案整理现场会的要求,一方面,有计划地参与县里组织的业务培训和现场学习;另一方面,接受县档案局、馆业务骨干下乡入村巡回指导,对照《太和县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手册》《承包地确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通过“区域协作、分组互助”的形式,增强规范化管理意识,提升业务工作水平,实现镇村档案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服务利用更为便捷。确权工作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最为农户所关注。截至2024年,县档案馆累计利用确权档案640人次1105卷次,出具档案证明712份。2020年底,安徽省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查档平台完成对接互通,实现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县档案馆积极宣传异地查档相关政策,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累计异地查档34人次34卷次,出具证明27份。“有事查档案”已经成为基层干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管理村务、化解纠纷的新武器。2024年4月,税镇镇孔寨村村民韩某耕地被列入工程征迁范围,却因没有土地承包合同无法领取失地保险,村委得知该情况后,通过档案关联检索,发现其耕地登记在其父名下,依据出具的档案证明材料,韩某成功领取失地保险,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宫集镇界洪村是安徽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村,开展试点工作期间,通过村档案室的馆室互联系统,远程调阅使用县档案馆馆藏的1994年、2005年土地承包合同书和2016年确权档案,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二轮延包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文化惠民更具活力。依托馆藏土地、婚姻、低保五保、医疗救助等22种民生档案,举办“档案文化惠民乡村行”主题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微讲解”、档案文化大讲堂等方式,提供“送上门”的服务。举办“档案见证太和农业巨变专题展”“‘太和记忆’县档案馆珍藏图片展”,用丰富的档案文献展现新时代太和高质量发展新风采。

作者:安徽省太和县档案局、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9日  总第4236期  第三版











往期回顾

01

王绍忠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报告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

03

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京召开 60个先进集体、44名先进工作者获表彰

04

夯实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法治基础

05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档案报》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图文版)征订启事




中国档案报
报道国内外档案行业重大新闻,国家档案局高端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国内外档案界最新学术动态和技术成果,公布解密档案,传播中国档案文化,展示中国档案工作者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