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公告,今天就来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门安检入口,观众刷身份证、接受安检一气呵成,前后不到10秒钟。
安检现场,工作人员礼貌服务,有序引导,及时提示存包位置,耐心介绍参观须知。一名忘记携带个人证件的观众,在安检人员的协助下,现场登记信息后也顺利进馆……这是发生在一史馆全面取消个人参观预约首日上午的一幕。
工作人员为观众提供周到服务 作者供图
现实之需
1月2日上午9点半,北京室外气温-4℃,身着浅色羽绒服的郭同学兴冲冲地迎面而来。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很早就在手机上看到过有关一史馆珍藏档案的推文,由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因此她还专门做了攻略,这学期一结课就第一时间赶来了。
“一进门,就被这里庄严恢弘的气势震撼到了。”她激动地说,“非常幸运自己能够成为取消个人预约后的首批观众。”虽是第一次来馆,但说起展品,她却一点也不陌生。雍正皇帝批阅的奏折、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一想到今天能一睹这些宝贝的真容,她就很兴奋,并期待一史馆能推出类似的周边文创产品。
自2021年7月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以来,一史馆一直实行提前预约制度。预约后,观众经现场核验身份证件或预约二维码后方可进馆参观。2023年元旦后的首个周末,一史馆又增加周六开放参观和查档服务,全年开放服务近300天,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周末开放“新政”实施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一史馆。据工作人员介绍,实际工作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老年人不太会操作智能手机,预约不方便。为此,一史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细节,及时在入口安检处增设手持掌上电脑,工作人员现场核验,也可现场协助预约。这样,既便利了老年人和特殊群体,也方便了临时决定来馆的观众。
把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变为一项项便民举措,这是一史馆践行“两个服务”目标要求的不懈追求和矢志不渝的目标。
务实之举
在清代展厅,庄妃册文展柜前,唐女士和同伴俯下身子,靠近展柜,更加真切地欣赏这幅五色织锦的皇帝书法作品。“退休后,希望把北京的博物馆好好逛逛。昨天在手机上看到一史馆个人参观免预约的消息后,便约上好友,从海淀区专程赶过来了。”唐女士说。
据唐女士介绍,在此之前,她对一史馆就有所耳闻。20世纪80年代,她住在安定门附近,小时候就曾与父亲一道参观过皇史宬。据她回忆,当时里面空间很狭窄,看到了康熙遗诏、秘密立储匣,记忆颇深。“听说今天能在宽敞的新馆展厅里,再次见到这两件珍贵档案,非常期待,也希望一史馆能够推出更多便民活动。”唐女士说。
观众在展厅内聆听公益讲解 作者供图
取消个人预约是否可行?这是一史馆从去年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在半年多的调研基础上,一史馆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着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这一目标,安保、展览、利用、行财、运行保障等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反复论证,组建工作专班,梳理问题意见,建立应急预案,为取消预约后的开放工作做好万全准备。
在及时增加公益讲解场次、不断优化参观查档环境的同时,一史馆将观众在馆期间的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处置了公众物品遗失、不慎摔伤等问题。这背后,体现的是全馆精心打磨服务细节、用心优化便民举措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一史馆在社交媒体和相关测评网站上美誉度和推荐值双双“拉满”的重要原因。
减了预约,增了服务,一史馆个性化“隐形”服务更多了。
应有之义
在展厅,我们遇到一位与好友侃侃而谈的王先生。据了解,他是外地来京访友的,今天与本地朋友一起来参观。之前对北京博物馆“一票难求”的情况早有耳闻,于是特地早早预约,有备而来。听说今天开始一史馆全面取消个人预约的消息,他直呼:“真巧,太棒了!”当即现场关注了“皇史宬”微信公众号。作为历史爱好者,他说,除了看展参加活动,希望公众号上多发些历史档案的介绍,并开发一些文创纪念品。听说皇史宬是由一史馆管理的古建,期待早日能够身临其境去参访一下。
去年12月31日,一史馆官微“皇史宬”发布了关于取消个人预约的公告,该文一经发布,阅读量不断飙升,文后的点赞和留言也一直刷屏:“非常喜欢一史馆,展品每件都是历史珍品,整体条件和布展绝对是国家队水平,服务台的人员热情周到,希望下次再去学习!”“这样的调整太好了!”“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档案’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无论是“老粉丝”还是新朋友,一句句饱含真情实感的评论,都是对一史馆的高度肯定和殷殷期许,也正是在这样的支持和鞭策下,让一史馆将各项服务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优。
让明清历史档案变得鲜活起来,变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深度融入现代生活日常,一直是一史馆努力的方向和不竭动力。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精细服务永无止境,一史馆一直在路上。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6日 总第4235期 第一版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