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始终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聚焦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着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包头档案部门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坚定政治信仰
把牢档案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筑牢思想根基。坚持融会贯通学、推动落实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创造性做好档案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实际举措。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鲜明政治属性,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到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抓好行动落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落实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实施“党档联建、强基铸魂”理论武装工程,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力量,对标对表、补短强弱,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牢记职责使命
推动档案服务提质增效
档案部门作为文化机构,必须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落实改革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冲锋在前。
一是坚定“为党管档”的决心,主动服务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紧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在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世界绿色硅都”,打造教育、医疗、文化高地,推动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优化中展现档案担当与作为。为中国硅业大会、稀土产业论坛、煤炭领域集中整治等提供档案服务,及时跟踪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特大事件,确保各类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有序,从源头上把好档案形成质量关,成规模、成体系记录包头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以“有解思维”攻坚克难,推动全市建成“石榴花开”主题园、“‘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和包头文学馆,用真实客观生动的档案文献再现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光辉历史,获得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主动融入城市品牌打造,全力参与“包棉1958”纺织博物馆、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积极助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的孩子’——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 刘 戎 摄
二是坚守“为国守史”的赤心,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充实和优化馆藏资源,拓宽接收征集范围,制定《包头市档案馆关于加快推进馆藏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广泛收集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第一代援包建设者等特色珍贵档案入馆。开展抗美援朝老兵等口述历史采集。所采集的“国家的孩子”返沪寻亲活动参与者口述历史档案多角度还原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生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档案的收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综合运用档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网上展厅、举办开放日、开设展览等方式,全面展示包头建设历程,探寻文化根脉。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学术研讨会,所作交流发言《包头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维度与路径探析》,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及好评。
开展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采集 王 强 摄
三是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扩大民生档案收集覆盖面,确保各类民生档案从源头上收集齐全,构建完整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扩大档案开放,拓展利用渠道,通过数智赋能,着力推进数字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建共享,扩大“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圈”,推动查档服务由“查得到”向“查得全、查得准、查得快、查得便捷”转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查档服务品牌升级版,与北京市朝阳区和江苏省常州市、镇江市等地档案馆建立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机制,推广使用全国、全区查阅利用服务平台,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的多层次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思维
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档案工作要打破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做优常规业务环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以“有解思维”推动档案工作在改革浪潮中扬帆远航。
一是强化多元协同,有效提升档案治理水平。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树立‘有解思维’、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专题活动,推动档案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推进局馆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和行业协同,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档案工作,不断增强各主体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依法治档、科技兴档、人才强档,持续推进新时代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建立档案数字治理新模式,加强馆藏资源深化利用,推进业务在线指导,提升档案治理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二是着力优化结构,推进档案数智化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增量电子化”,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统筹推进“三网”(局域网、政务网和互联网)、“两平台”(局域网一体化平台和政务外网一体化平台)建设与机房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存量数字化”,做好相关技术储备,确保馆藏档案系统数据规范完整。构建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利用平台、查阅服务中心及智慧库房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提升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推进科技成果在“收、管、存、用”各环节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应用。
三是用好用活馆藏,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水平。深挖档案中蕴含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道德风范,打造文化特色品牌,讲好包头故事、展示包头形象。用好档案资源“金饭碗”,努力打造资政品牌,编报的《包头市国家“一五”时期工业档案文献辑录》等资政参考获得自治区党委常委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开展特色鲜明、载体多样的档案编研,出版“包头记忆”系列丛书及《包头市档案馆馆藏盐务档案史料选编》《包头档案理论成果集萃》等作品,推出“读档时光”“档案微展厅”等系列图文视频。解密城市发展脉络,用档案助力包头名人馆和旗(县、区)民俗博物馆建设,全方位突显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四是聚焦责任落实,严守档案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包头市档案馆档案安全责任制》《包头市档案馆安全保卫制度》等规定,坚持底线思维,压实安全责任,打好“人防+物防+技防”组合拳,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大传统载体档案抢救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力度,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增强保密意识,强化保密监管,优化档案解密、鉴定、开放等工作流程,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档案开放。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现有馆库区改造和新馆建设,持续做好档案异质异地备份,保证重要档案信息遇到重大灾害时数据不丢、业务不断,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馆馆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30日 总第4232期 第三版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