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 | 故乡赋·岩口

文摘   2024-10-28 19:55   贵州  

作者简介:李禹,70后,毕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高兴村人,现居毕节。长期栖居浙江,自由职业者,酷爱大自然,喜欢文学交流。

乌蒙腹地,国之西南。三省红都,七星关之东北,吉场镇之一角。
此处四面环山,石崖叠翠。两座秀峰矗立左右;一壑清流贯穿南北。砂丘环抱,得大地之灵气;石岩呵护,佑古寨之安宁。近黄昏;临日暮。天山一色,顿生旷达之美;壁立千仞,大展巍峨雄姿。

大清乾隆盛世,吾祖始舍于此,谓之岩口。李氏一族,合院而居。青砖斜瓦;屋脊挑檐,天井方正;石阶齐整。砌石条成檐坎;立石柱为马桩。颇具清代民居之风格;堪称当地屋基之典范。臼窝深陷,叹年代之久远;磐石大料,惊先人之神功。

地倾斜产五谷盛;山崎岖养六畜兴。引飞瀑水能发电;掘斜井可采乌金。悬崖峭壁,常有莺雀嬉戏;曲径沟河,竟藏鱼水之欢。
更喜土地改革,百姓干劲倍增。冒雨栽插,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扬鞭耕唱,暮归任不觉牛困人饥。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雾皆为常态;霜雪更是奇观。白雾平川,犹如海市蜃景;冰封大地,堪比北国风光。银蛇沐阳晒暖;蜡象喜托金盘。春光乍现,山野万物舒展;燕子归来,檐下一片温馨

天似穹庐,群星璀璨;地如摇篮,众人狂欢。享月下之欢畅;追夏夜之清凉。老大娘摆起龙门阵;大叔笛声格外悠扬。大姑娘跳起姨妈菜;小屁孩追打捉迷藏。少倜傥各谈青云之志;老大爷自吹武功高强。
几度春夏冬秋;一样风花雪月。忆儿时之童趣;思逝去之华年。大清衰落,民国混战,莫道先辈之疾苦;兴邦建国,改革开放,亦有当下之辛酸。奔千里;走四方。弃农耕;从工业。祖籍故里,不容无计之人;异国他乡,常作不速之客。思乡亲于月下;恋父老于梦中。恨乡村之不振;愁民生去何从?

久别还乡,胜投娘怀。拥乡土之风物;抱故园之长空。楼没电;院无人。田园止步,草木相迎。俯香柏之苍翠;仰大岩之魏然。看山路之弯弯;闻河水之潺潺。曾经满山牛羊,杳无踪影;昔日遍地秋色,只剩荒凉。落叶倦;飞絮犹。枯藤老树同苍劲;我与芦花共白头。

— END —


 清坛寄语 

清坛公众号是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文学爱好者为主体所创办的,他们心系西黔文化,致力人文诗心,在浮华世态中保持着思想的向度,在清新文字中追求着泥土的芬芳,以诗文为心,以文化为壤,以独特视角制造美,传递美,追求美,在清坛中捍卫生命的意义,寻找心灵的归程。

 投稿须知 

一、作品编辑在word中,宋体五号,文末请附作者简介、清晰近照和联系方式,最后以附件形式发送,邮箱:qingtan2015814@163.com

二、欢迎多体裁作品,请注重作品质量,杜绝错别字和标点不规范;古代诗词或现代诗(包括散文诗)三至五首(章)为宜。

三、编委会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不予接受。文学艺术没有止境,请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自我完善。祝君创作丰收!

 往期回顾  

恕三 | 梨子小学的铁门生锈了
史开胜|吉场赋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叶辛:一个乡镇的“清坛”文化品牌(内附目录)

一个叫吉场的小镇又出了本新书《清坛·岁月与文墨的交响》

地域作家的文学使命——读《文学里的吉场》

清坛事宜

这段文学的历史,我们来写


本期编辑:恕三
图片来源于清坛君和作者本人

清坛
清,风雅之流也,古之贤士仰之若高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心系西黔文化,致力人文诗心,在浮华世态中保持着思想的向度,在清新文字中追求着泥土的芬芳;以诗文为心,以文化为壤,以独特视角制造美,传递美,追求美,在清坛中捍卫生命的意义,寻找心灵的归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