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善莫过于与人为善
文摘
2025-01-03 08:02
北京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其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又甚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舜从耕于历山及陶渔,皆取人之善谋而从之,故曰“莫大乎与人为善”也。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性格直率,做事果断,信守诺言,以好勇见称,善于办理政事。“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有人告诉子路有什么过失时,子路一听就很欢喜。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虚心接受意见。“禹”,夏朝开国的帝王。“闻善言则拜”,夏禹王一听到别人说一句善的言语,所谓善言包括劝人为善、合乎道理的言语,听到之后就拜。“大舜又甚焉”,“舜”是尧舜的舜帝、虞舜,接受尧帝的禅让做了天子,后来也把天下让给禹王,所以大舜是大圣人。大舜更了不起的表现就是善与人同,自己做善事,也劝人家为善;看见别人做善事,也如同自己做善事一样。别人做善事,他也愿意成人之美,帮助别人完成善事,这叫善与人同。“善与人同”,朱熹《孟子集注》:“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讲到善与人同,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舍己从人。舍己,就是舍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他人的意见,这是很了不起的。一般人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想法、见解比别人高明,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大舜能够舍己从人,放弃自己的意见,顺从他人好的意见。“乐取于人以为善”,凡是别人有什么好的意见,大舜都愿意采取,乐意采取别人好的意见来为善。大舜从什么时候这样做起呢?“自耕稼陶渔”,大舜在年纪轻时曾做过农夫耕种,“耕稼”是农夫耕作的事情。“陶”,制作陶器;“渔”,渔人捕鱼。“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大舜从开始耕稼到后来接受尧帝禅让天下,做任何事情都乐意采取人家的意见,所以说“无非取于人者”,凡是有人贡献好的意见,大舜都很乐意地采用。这是真正的博采众议,是一种民主精神。我们现在在民主时代,民主是什么?治理国家的时候,要以民意为主。舜帝在那个时候,实在以民意为主,把他人好的意见都采纳过来。“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这就解释什么叫作与人为善,就是取诸人以为善,取之于人,大舜从过去耕田、做陶器、做渔人以至后来治理天下,治天下的政策、方法都是博采众议,采纳别人好的意见,所以这就是他与人为善。“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这里一方面是指大舜,同时凡是一切治理天下、治国的,以至于一般修道人,都须与人为善。因为自己必须与人为善,才能成就任何好的事业。绝不可像现在人,看见别人做不成事,就看不起;看见别人做事成功,就心生嫉妒,这是现代一般人的恶习气。大舜不是如此,我们学古代圣人,就必须与人为善。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非常欢喜;禹听到有益的话,就感激得给人拜谢。大舜则更加了不起,自己做善事,也愿意别人行善,舍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他人善的意见。他乐于采取他人好的意见来行善。大舜从种田、制作陶器、打渔一直到成为天子,没有一样不是向别人学习的。能采取他人好的意见来做善事,这就是与人为善。所以,君子最重要的莫过于与人为善了。”大舜从历山耕田到河滨制陶、雷泽捕鱼,都是十分虚心地吸取别人好的建议,听从去做。所以说‘最大的善莫过于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