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导游员:
南京旅游业协会导游分会
2023年11月15日
各位领导、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全国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X。现在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1公里处,占地面积153.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据南宋《丹阳志》记载,“江南登览之地有三,雨花其一也。”相传,梁武帝时,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但是在1927年以后的一段岁月里,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党和人民政府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
如今雨花台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等。
每年来雨花台参观的游客人数约500万人次。
烈士就义群雕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中轴线的最北端,这里也是雨花台的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也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
烈士就义群雕由179块花岗岩拼装组成,于1979年落成。这座雕塑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雕塑家刘开渠等人指导,来自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烈士就义群雕是我国同类题材中最大的花岗岩石刻,这些年来,它已经成为革命先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形象的象征,也是南京红色文化的标志。群雕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力刻画人物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塑造了九位烈士就义前的不屈形象。这九位烈士是牺牲在雨花台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代表,他们中有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学生、女干部。之所以选择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有“为大至多”的含义,表明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众多。
纪念碑
在我们的左侧大家看到的是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于1989年落成,高耸在雨花台的主峰,由两层平台托起,有100级台阶,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中,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
纪念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纪念碑采用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有碑额、碑身、碑座构成。碑额是抽象了的屋顶,如红旗,似火炬。纪念碑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镶金大字,背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前矗立着一尊以“坚贞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再现了烈士们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纪念碑前熊熊燃烧着的长明灯,寄托着后人对先烈的哀思。长明灯前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用以表达我们对先烈永远的缅怀之情。
(纪念碑东侧设置有卫生间和母婴室)
中心纪念区(中轴线)
我们现在位于红色经典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有全国最具规模的红色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依次展开。这组建筑是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
从纪念碑前广场沿台阶而下,前方我们看到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折光原理,将纪念碑、纪念馆和四周景色倒映于一池碧水之中,营造出怀念与哀悼的氛围,盈盈碧水触动着人们对烈士的无尽哀思。
倒影池的两边种植了两排宝华玉兰树,每排28棵,一共是56棵。宝华玉兰的花语是感恩,寓意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永远感恩烈士的牺牲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在倒影池北端是《国际歌》照壁,花岗石质地,上面使用了汉、蒙、维、壮、藏五种民族文字。《国歌》照壁则立于倒影池南端。设计者将《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铭刻在雨花台中心纪念区上,借此表达的是: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之歌。
《国歌》照壁的两边是两个造型完美的方框,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仰望纪念碑的取景框,从这里可以仰望纪念碑的全貌。在这里回望,仿佛感受到革命先烈唱着壮烈的《国际歌》,一步步迈向雨花台最高峰的纪念碑。
《国歌》照壁东西两侧有两座相对而立的花岗石圆雕,主题叫做“缅怀”,圆雕高5.5米,东侧战士手握钢枪肃立;西侧是一位女性,单手置于胸前,以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刻画出缅怀先烈的主题。
纪念桥是通向纪念馆的甬道,桥长103米,桥面两边铺设斑斓的雨花石。桥的形体十分简洁、宁静,它没有栏杆,两侧是1米宽的卧式花岗石坡面,左右两边各有12个直径1.2米花圈,合在一起共24个,喻意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人们对烈士的无限思念之情。走在桥上给人一种开敞的空间感,增加了纪念碑与纪念馆之间的整体感。它既是一座桥,下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又是一条通道,通向绿树环抱中的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前方来到的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它建成于1988年,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的作品。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 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形式,加以简化,轮廓简洁而庄重,富有纪念性的美感。整座纪念馆庄严朴素,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日月同辉”花岗石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也是纪念馆的馆徽。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为主题,上版展陈了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迹,总面积4550平方米。馆内有专业讲解员为大家讲解。
忠魂亭广场
与纪念馆相对的是忠魂亭,是由南京市30万名共产党员捐资建造的。江泽民为此特别题写了亭名。忠魂亭位于雨花台纪念中轴线的最南端,两侧是《忠魂颂》浮雕,主题分别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中间是《思源曲》水池,寓意“饮水思源、纪念先烈”。
雨花茶文化区
(假如考察到纪念馆旁边的母婴室和卫生间时可酌情介绍)大家右侧看到的就是雨花茶观赏茶园。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1958年江苏省委组织全省制茶专家专门创制了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不忘先烈。为体现“雨花茶”的纪念意义和红色内涵,雨花茶外形很特别,为松针形,象征革命先烈的精神万古长青。
雨花石文化区
大家右侧的就是雨花石文化区。目前正在提档升级改造中。
知名烈士墓
左侧我们看到的是知名烈士墓。雨花台牺牲的烈士大都没有留下遗骸,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将雨花台和南京周边地区为数不多的烈士墓集中起来,建成了知名烈士墓。这里长眠着17位知道姓名的烈士。其中有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孙津川、牺牲时离南京解放仅四天的成贻宾。墓地坐南朝北,墓用花岗石砌造,朴素、庄严。墓道两旁种植了名贵的倒槐树。
二忠祠
二忠祠祭祀的是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和我们熟悉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此祠最先叫褒忠祠,专为祭祀杨邦乂所建。150年后,文天祥抗元被俘,慷慨就义。因他们同为江西吉水人,人们在褒衷祠附祀文天祥,“二忠祠”因此得名。二忠祠正门前黑色花岗岩上刻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烈士东殉难处
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有三处殉难处,分别为北殉难处、东殉难处、西殉难处。现在看到的就是东殉难处,是1945年后国民党当局的秘密刑场,雨花英烈中的谍战英雄,卢志英烈士就是在1948年被敌人残忍地活埋于此。1951年在此建起了“革命烈士殉难处”的水泥标志。现在大家看到的纪念牌坊及圆型黑色大理石墙体建筑是1996年重新修建的。
乾隆御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乾隆皇帝1751年、1762年、1765年游雨花台时所题诗句的碑刻。乾隆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三上雨花台。在这通御碑上,就留下了乾隆三上雨花台题咏的4首诗。碑身正面和背面所刻诗句是乾隆十六年初(1751年)第一次南巡,游雨花台时所题,正面题诗为:“崇岗跋马晚春晴,凭览遗台触慨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右侧和左侧分别是他第二次、第三次游雨花台时所题。
雨花阁
雨花台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雨花阁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乃至南京南郊历史文化风光带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这里就是当年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相传南朝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动上天落雨如花,雨花台由此得名。
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欢迎有机会再来雨花台参观。
文章来源:本导游词由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