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讲解词:灵谷景区

文摘   旅游   2024-11-27 19:24   江苏  

灵谷景区中轴线

灵谷寺的前身开善寺是梁武帝萧衍的女儿永定公主为其老师宝志和尚在圆寂后建造的寺庙。南唐时称开善道场,宋朝称太平兴国寺,明初称蒋山寺。寺庙原址位于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也就是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明太祖朱元璋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遂决定迁走寺庙,建造孝陵。朱元璋亲自选定了现在的位置建造规模宏大的新寺,为其命名“灵谷寺”,并手书“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于山门。关于“灵谷”二字,从朱元璋《游新庵记》中可以得到解释∶“钟山之阳有谷,谷有灵泉。”对此,后人也多有解释,但总符合“山有灵气,谷有仙水”的说法。几经历史变迁,现在的灵谷寺是一个集寺庙、公墓和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明初时灵谷寺规模庞大,占地500亩,有寺僧1000多人,下辖栖霞寺、定林寺等12座下院。可惜到了清朝初年,几次战火使灵谷寺遭到严重破坏,直至康乾盛世,灵谷寺才得以修复。康熙在第六次下江南时曾游览灵谷寺,亲笔为灵谷寺题写了寺额“灵谷禅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来灵谷寺,并在重刻的三绝碑上御书“净土指南”。清代的灵谷寺,规模虽不及明代,但仍不失为金陵大刹。然而太平天国时期,清军与太平军在钟山下长达十年的战争使灵谷寺遭到了空前的破坏,除无梁殿因砖石结构得以保存之外,其他建筑都成了一片废墟。

改革开放后,为了还原历史原貌,中山陵园管理局分批分期维修了很多遭到损坏的建筑,并将景区的桂花在原来4000余株的基础上,发展到了现在的万株桂园,占地1700亩,有桂花18000多株。每到农历八月,金桂飘香,景区都会在这里举办桂花节。

迎驾桥。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灵谷寺,灵谷寺住持率众僧在这座小桥边恭迎圣驾,因此得名。

万工池。寺庙前的这一潭月牙形水池,名叫万工池。据说,灵谷寺初建时,明太祖朱元璋前来巡视,因金刚殿前太过空旷,缺少景致,于是派万名军工挖出一座水池,万工池之名由此而来。万工池挖出的土堆在池南,成为一座小丘,这样,寺前有山有水,形成人为的山水风景。万工池东西长100米,南北最宽处46米,面积6.6亩。池的驳岸原为砖石砌制,1984年改筑虎皮石坡。

红山门。红山门位于万工池北侧,因为外墙是红色,所以称为“红山门”。这里是明朝时金刚殿的旧址。正中门额上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由现代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的。红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下辟三券拱门。门前有一对石狮,东西两侧的门洞可供车马出入,门洞之上分别题有“松涛”“泉韵”。

牌坊。穿过红山门,走在青石甬道上,两侧松柏参天,桂树浓荫。这里原来是灵谷寺天王殿的旧址。牌坊台基长32.7米,宽16.6米,牌坊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基座外镶花岗石,绿色琉璃瓦覆顶,形制与北京明十三陵的五门牌楼相同。

无梁殿。灵谷寺宏伟的庙宇建筑几乎都毁于战火,只有一栋建筑因为采用砖石拱券结构,建造时没有使用一根梁木,得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这就是无梁殿。无梁殿是灵谷景区唯一一座明代建筑。

无梁殿建于1381年,因为没有梁木而被称为“无梁殿”,又因为殿内原先供奉无量寿佛,也就是阿弥陀佛,而被称为“无量殿”。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使无梁殿“半就摧毁”,虽拱券的券筒及四壁尚存,但殿顶已毁,不复存在,1928年,曾对无梁殿进行修缮。

无梁殿东西长50米,南北宽34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顶重檐九脊,上盖灰黑色筒瓦,正脊上竖有三个喇嘛塔,殿内是砖砌的券洞穹窿,五间三进,每间一券,侧面三进各为一纵列式大筒券,中间一券最大,宽11.4米,高14米,顶部开有一个“升天孔”,主要起采光的作用,殿内中央原本供奉着无量寿佛,“升天孔”同时也形成顶上佛光的效果。前后两券较小,宽4.88米,高7米。东、西山墙内壁上端的垛向里叠砌,层层挑出,达1米之多,欲坠而不落,令人叫绝。

一号公墓。无梁殿后半圆形花坛草坪,明朝时是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公墓于1931年3月动工,到1935年11月完工,历时四年多。公墓东西两侧各有一碑柱,是第十九路军和第五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现在,这两座碑已成为南京市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当时在距一号公墓300米左右,还建有二号公墓和三号公墓,呈钝角三角形的布局,二号公墓后改为邓演达烈士墓,三号公墓已废,旧址位于志公殿向西几十米处。

灵谷寺庙。现在灵谷景区内仍有一座寺庙,但这座寺院已不是明清时期的那座皇帝御赐寺名的金陵大刹了。今天的灵谷寺实际上是一座龙王庙,后改名为灵谷寺。今天的灵谷寺虽然不是当年的灵谷寺,但现在的寺内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更显光彩夺目,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不仅是灵谷寺的镇寺之宝,也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松风阁。绕过公墓围墙,正前方的二层建筑名叫松风阁,原址是明代律堂。松风阁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设计,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屋顶为庑殿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内为走马楼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松风阁进行了重新整修,现在“松风阁”三个字的门额是由园陵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题,如今的松风阁成为了南京市民主党派之家。         

南京市民主党派之家。南京市民主党派之家,位于灵谷景区松风阁内,是江苏省鲜有的一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学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课堂,展示南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果的重要窗口,展陈面积达1138平方米,于2021年4月30日正式揭牌。

灵谷塔。灵谷塔位于整个灵谷寺景区中轴线末端,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精美的宝塔,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于1931年至1933年,总造价35.5万元。

灵谷塔高60米,九层八面,建造在直径为30.4米的大平台上,塔基外侧围以雕花石栏杆。整座塔由钢筋混凝土与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至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作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镀金相轮,金光灿灿,炫人眼目。塔内正中有螺旋形扶梯通往塔顶,共252级。

志公殿、三绝碑。志公殿位于松风阁西侧,殿中央的黑色石碑就是三绝碑,石碑上刻有吴道子所画的宝公像,李白所作的像赞以及颜真卿所书的赞词,吴道子、李白与颜真卿三人都是唐代大家,所以后人称这块石碑为“唐贤三绝碑”。可惜的是,唐代的原碑在宋朝末年毁于兵火,元朝重刻后又加了赵孟頫所题的“宝公菩萨十二时歌”,元末明初和清朝初年的战火使其又遭到两次毁损。到了乾隆时第三次重刻,碑额上端又加了乾隆皇帝手书的“净土指南”四个字。之后三绝碑再遭毁坏,20世纪30 年代又再次重刻,就是现在的这块碑了。

志公殿里原先供奉了宝志的画像,所以志公殿又称像堂。宝志是南朝齐梁年间的一位高僧,他不畏强权、惩恶扬善、嬉笑怒骂,巧妙地与腐败的朝廷周旋,得到世人的尊敬,是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形。宝志圆寂后,梁武帝与永定公主出资造寺建塔,所以说,宝志才是灵谷寺真正的主人。志公殿内后壁左右两边还各嵌有一块石碑,东侧为洪武十五年礼部尚书刘仲质撰写的《迁葬记》,西侧为1941年汪伪时重修的《宝公塔记》,对宝公塔的历次迁葬的原因、经过做了详细的记载。志公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件是地上的一块叉形铸铁,名曰“飞来剪”,又名“双铁镇”,这是明初建灵谷寺时用来举重提物的工具。另外一件是蟠龙石,其实是碑帽、上面刻有两条巨龙蟠绕,生动精美。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又名龙池,是钟山古代的一处胜迹。据古书记载,此水具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除疴”等八种功效,所以称为八功德水。建谭延闿墓时,为了保留这一名胜,特在池边加筑了石栏,池中镶龙头两只,同时疏通泉源,使池中终年不竭。

从这里路分两道,正北方向是谭延闿的墓道,向东是邓演达烈士墓。

谭延闿墓、灵谷深松

谭延闿墓坐落在灵谷寺东北,占地面积300亩,建于1931年至1932年年底。谭延闿墓的起点是八功德水北面的汉白玉石墓碑,墓碑上写有“灵谷深松”四字,墓碑之下是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墓前精雕的汉白玉祭台,原是北京圆明园的文物。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方亭,可供谒陵者休息。

邓演达墓

邓演达墓的墓道入口处是一片草坪,以十字形的水泥甬道分割,邓演达墓就筑于甬道尽头的水泥平台中央。墓前竖有花岗石墓碑,高4.8米,宽1.2米,正面镌刻由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中侨委主任何香凝女士题写的“邓演达烈士之墓”七个镏金大字,背面刻的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文章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官方认证:诗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