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讲解词:中山陵

文摘   旅游   2024-11-26 23:01   江苏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坡,是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早年求学海外,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并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因目睹清政府的腐败,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屈膝求和,孙中山义愤填膺,决心推翻清政府,从此放弃行医,专事革命。

孙中山自选长眠地。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到紫金山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便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中山先生临终前谈起要葬于南京时指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这就明确指出了孙中山自选墓葬地的根本原因。

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他设计的中山陵墓,平面图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之感。从设计图形来看,祭堂外观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祭堂与墓室分开,祭堂在前,墓室在后,使谒陵者依次瞻仰。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观念,而又糅合了西方建筑精神。

孝经鼎。中山陵广场南端的正中,屹立着一座紫铜鼎。鼎台基座为八角形,高3米,分3层,每一层的四周围有苏州花岗石筑的石栏,石台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石台上立有一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达1万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宝鼎是1933年的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先生携全体师生捐赠的。鼎内置有一个六角形铜牌,上刻戴季陶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因此,宝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博爱坊。中山陵的入口处的一座花岗石牌坊。牌坊上端正中的横楣上,镶嵌有石额一方,上面镌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字,所以被称为“博爱坊”。牌坊建于1930年。

墓道。穿过博爱坊就来到墓道。墓道长480米,分左、中、右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道宽4.2米,柏油路面。中道和左右两道之间,由南向北,对称地排列着五对长方形的绿化带,绿化带内栽植了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如今,松柏已成参天大树,高大挺拔。

陵门。墓道尽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是陵门,它是陵区的正门。陵门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建造而成,门开三拱,中门横额上镌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走出陵门,便可见碑亭。碑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碑亭内立有一块石碑,碑高8.1米,宽4米,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手书。

台阶。过了碑亭,迎面的石阶层层叠叠,从碑亭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台阶290级,石阶全部由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而成,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石阶的两侧,栽植着桧柏、枫树、石楠、海棠等树木,终年常青。石阶间的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大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字。第七段平台的两侧,有一对人造石仿铜狮子。在最高一层平台正面两侧有一对青石古鼎,是由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所赠。从平台进入祭堂,还需再登9级石阶,这样从广场直达祭堂一共是392级石阶。

祭堂。台阶的尽头就是中山陵的主体部分——祭堂和墓室。祭堂长30米,宽25米,高29米,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屋顶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壁用香港花岗岩建造。祭堂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字,中门的上下檐之间,还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的直额。祭堂左右两侧,矗立着一对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高大华表。

祭堂以云南产黑色大理石铺地,四周是12根直径0.8米的青岛黑色花岗石柱,四隐八现。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着长袍马褂的全身坐像,像高4.6米,由当时著名的法国著名的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1930 年由法国运抵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有以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为内容的六幅浮雕。

墓室。祭堂后有两重墓门,第一道门为两扇美国造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富有中国传统特色,门额上镌刻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四字横额。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穿过两道门便进入墓室。墓室是封闭的半球形建筑,墓室中间是一个圆形大理石墓圹,直径4.3米,深1.6米,四周是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中间是孙中山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崎根据孙中山的遗体形象按1∶1的比例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由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墓圹下5米深处长方形的墓穴内。

文章来源:中山陵园管理局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官方认证:诗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