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隶属于苏州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行政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其中古镇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古镇内共有河道15条,现存桥梁49座。其特点在于“三多”: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另有士绅富豪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其主要景点有: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景区等。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至十三年间,也就是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曾任安微风颍六泗兵备道,是一个三品武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被参革职还乡后,花了10万两白银建造了这座私家园林,园名取自《左传》中的一句话:“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退则思过之意。
退思园占地面积9.8亩,园虽不大,却集苏州诸园林精华于一身,可谓小巧玲珑,整个园林建筑突破常规,把一般的南北纵向结构改成东西向的横向结构。整个园子可分成四个部分,由西向东分别是厅堂、内宅、中庭、花园。其中,第一部分——厅堂,可分成三进,分别为轿厅、茶厅和正厅。第二部分——内宅,又名“畹香楼”,这三字由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先生所题,畹香楼建造成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因为主人任兰生当时在安徽做官,非常喜欢徽派风格建筑,便将其建筑风格移建至此,东、西两侧的双重走廊有两大好处,夏天遮阳,雨天挡雨,楼廊下各设一部楼梯,方便主仆上下楼避让,可谓一举多得。
参观完第二部分,我们继续往东,来到退思园的第三部分——中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隐去船尾的旱船,它仿佛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情的主人家。其两侧分别种植了广玉兰和白玉兰,为什么在庭院里种植玉兰树呢?原因有两个:第一,玉兰在古代寄意“金玉”,金玉飘香意为“金玉满堂”,讨个好口彩;第二,园主名字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在广玉兰北侧有一座六楼六底的“坐春望月”楼,是远道而来客人留宿之处,中国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坐春望月楼上层住女客,下层住男宾。
穿过“退思小筑”月洞门,来到了退思园第四部分——花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高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浓淡相宜的山水长卷画,整座花园建筑围绕水池展开,且紧贴水面,所以退思园又称“贴水园”。
沿着高低起伏,两侧刻有恽南田十二方刻石的曲廊,我们来到了园中主体建筑——退思草堂。退思草堂呈鸳鸯厅格局,在其后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归去来兮辞》碑拓,尤为珍贵。
前方有一山峰,整体看就像一驻足老人,粗看又像是繁体字“壽”,故称“老人峰”,细看其顶部有一乌龟立于其上,故有“健康长寿石”之誉。在其后有一座堪称一绝的“天桥”,呈坡状,一级比一级高,它起源于秦始皇阿房宫复道,“天桥”如横空出世的飞龙越过山巅,将“菰雨生凉”轩和“辛台”连成一体。
“菰雨生凉”轩取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之诗意,是主人夏天乘凉的地方,轩中立明镜一面,据说是一百多年前主人的儿子任传薪留学时带回来的,虽锈迹斑斑,但质地很好,非常珍贵。
崇本堂主人为经营米行生意的富商钱幼琴。钱幼琴在1912年购买了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建成了占地不足一亩的住宅崇本堂,前后五进共25间,分门厅、正厅、前楼、后楼、下房等,其中第三进原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
进崇本堂,第一进门楼上刻有“崇德思本”四字,寓意“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对崇本堂名的解释。崇本堂的建筑结构颇为科学,在门厅、正厅和堂楼之间,均用封火墙分隔;在门楼过道左、右两侧均设有“蟹眼天井”,它既可通风,又可采光,既能泄水,又能防火;从正厅到后楼,呈前低后高结构,建筑上利于通风采光,在民间则称之为“连升三级”,是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
正厅现布置为婚礼厅,展示古代同里人结婚的喜庆场面:一对新人手挽红绸,在金光闪闪的“喜”字下相对而立。身后,乐手们喜气洋洋地吹奏着喜庆曲子,旁边停着一顶大红花轿,婚礼厅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千里姻缘一夕会,半生结缔百年亲”。出正厅,穿过备弄,进入庭院,又是一座砖雕门楼,上书“敬侯遗范”四字,飞椽斗拱,枋刻龙纹,花岗岩条石门槛上饰如意花纹和宝相花纹,两旁另有“人物山水”、“望子成龙”雕刻。
进入前楼,前楼底层长窗的腰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图》,有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有情有景,半窗裙板上,刻有具有民俗意味的图案,如“松鼠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红梅”寓意喜上眉梢等。前楼现布置成福寿堂,向各位展示古时同里人拜寿的场面。迎面一硕大“寿”字,桌上供福、禄、寿、喜神,两幅立轴上分别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靠左边站着手拄龙头拐杖的老寿星。
后楼是崇本堂雕刻的精华所在,共有木雕58幅,其中西边五架梁下的八扇隔扇的腰花板上,刻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的人物图像,东边五架梁下的八扇隔扇的腰花板上刻有何仙姑、张果老等八仙图案。
前楼与后楼之间采用“走马楼”的样式,走马楼的楼上是主人的卧室,还有小姐闺房,小姐的闺房很小,因为这只不过是小商民之家。我们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历来是重农轻商。尽管崇本堂主人是一个商人,但整个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其内部的设施足以反映出主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文化商人,这也说明了同里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古镇。中口,得三计第严喜,中面
嘉荫堂的主人柳炳南,吴江北厍人,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同宗,曾在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至同里,花白银两万两,购地一亩四分,于1922年建起这座四进三十二间的宅第。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首先进入的是与崇本堂一河之隔的嘉荫堂的后门。穿过后门,便来到了嘉荫堂的内宅衍庆楼。移步衍庆楼内,可见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名人逸事木雕篆刻。在衍庆楼的西北隅,有临水而筑的水秀阁,水秀阁小巧玲珑,十分雅致,人在阁中,可静听风声、水声、橹声,还可俯视小桥、驳岸、老树。
出衍庆楼,楼前为一石板天井,天井中有“五福捧寿”石雕,天井南侧有一清水砖雕门楼,门楼上枋刻有“暗八仙”浅浮雕;下枋“一块玉”中心刻有“福、禄、寿”三星深浅雕,讲述了“天上一天,人间千年”的民间故事,字牌上刻着“厚道传家”四个大字,足见房主希望后人奉行“忠厚老实,诚恳待人”的为人之道。
过了砖雕门楼,便来到了一处庭院,这处庭院是整修后的嘉荫堂为了扩大游览空间而改建的,在庭院东侧的粉墙下,用湖石堆成简洁明快的花台,并在其中植以名贵花木,庭院西侧还建有三曲游廊,将前厅与后楼贯通,给古朴典雅的嘉荫堂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穿过庭院,便来到嘉荫堂的主建筑,系仿明结构,俗称“纱帽厅”,正厅中嘉荫堂的匾额为金石书画家钱君匋所书,厅堂高大宽敞,厅内雕刻颇多,极为精细。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凤穿牡丹”,梁底刻有玉如意表示称心如意,笔与锭表示必定高中,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上也刻上了《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八幅木雕作品,这组木雕现已收入《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
出正厅,抬头便可见到屋脊中央“松鹤长春”砖雕,寓意“延年益寿”。来到门厅,映入大家眼帘的便是这一座江南式的水磨清砖石库门,再一回头,只见在屋脊中央有“福、禄、寿”三星,寓意“三星高照”,屋脊两端则呈鸡头状,这是有地位人家能造的哺鸡脊,哺鸡传说是神鸟,可以喷水,用于灭火,在两端还建了高高的马头墙(防火墙),若邻居家着了火,自己家既有防火墙挡住火苗蔓延,又有神鸟喷水灭火,是永远连累不到的,所以这既是防火措施,又显示了身份。
崇本堂前便是同里最有名的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呈品字形排列,形态不同,风格迥异。同里人喜欢走三桥,每逢婚嫁喜庆,在欢快的鼓乐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绕行三桥,口中常常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沿街居民纷纷出户观望,上前道喜祝贺;凡老人逢66岁生日,午餐之后必定也去走三桥,图个吉利。随着时代的进步,走三桥有了新的内涵: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