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感谢作者授权本公众号发布!
作者简介
刘卫国(1970-),男,湖北荆门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李婷(1993-),女,黑龙江孙吴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摘 要:“南方诗学”确认了“南方诗歌”的独特诗学价值,其所建构的诗学理论可用于对南方诗歌的批评。“南方诗人”执着于对诗的热爱,他们在生活的低处写诗,关注变革社会中的底层现实,抒发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诗意建构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洗刷了汉语蒙上的种种尘垢,展现了诗歌应对变革时代复杂社会问题的自信,同时也坚定了人们以诗歌重建诗意生活的信念。
关键词:南方诗歌;南方诗人;南方诗学
目前,文学评论界关于“新南方”“南方之南”的讨论相当热烈。这些讨论难免让人产生追根溯源的冲动。“南方之南”的概念受启发于“新南方”,而“新南方”概念显然又源自“南方”,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没有“南方”,何来“新南方”?“南方之南”概念由著名美籍华裔学者王德威提出,“新南方”概念由80后新锐批评家杨庆祥提出,那么,“南方”这一概念又是由谁提出?王德威曾这样解答:“南方是世界文学古老的命题,在中国文学中也源远流长,从《楚辞》传统到晚近的江南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1]89文分南北,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古老命题,唐朝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曾这样说:“江左贵乎清绮,河朔重乎气质。”民国时期,钱锺书又发现“文人相轻,故班固则短傅毅;乡曲相私,故齐人仅知管晏。合斯二者,而谈艺有南北之见。虽在普天率土大一统之代,此疆彼界之殊,往往为己长彼短之本”[2]399。不过,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南方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存在,并无人明确将“南方”作为文学概念进行论述。
斯塔尔夫人曾提出“南方文学”概念,但她是针对欧洲文学而言,并不是针对中国文学。如果从头追溯的话,“南方”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才被发明的。2018年,何光顺编纂出版《南方诗选》,在序言中提出了“南方诗人”“南方诗歌”“南方精神”三个概念,这可看作是作为文学概念的“南方”的真正的起源。2022年出版的何光顺的批评专著《南方诗论》,又提炼出“南方诗学”这一概念,确认了“南方诗歌”所具有的诗学价值。本文试图回归到“南方诗人”“南方诗歌”“南方诗学”这些概念,描述“南方诗人”的群集过程,归纳“南方诗歌”的特征,阐发“南方诗歌”的意义,推进“南方诗学”的建设,介入有关“南方”“新南方”“南方之南”等问题的讨论。
一、“失去想象的年代里我们是诗人”
二、“就像树叶曾经在高处,现在回到了地上”
三、“他们在各自的黑暗中,摸索着世界的开关”
四、“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这片土地”
结语